馬銘陽


4月16日,在北京特冶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內,自動化的數控銑床和鉆床隆隆作響,員工們在忙著趕制完成一批固定型貝氏體鋼組合轍叉訂單,準備盡快發給客戶。
特冶(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特冶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志勇告訴記者,公司所生產的固定型貝氏體鋼組合轍叉早在2008年10月20日就通過了鐵道部科技成果鑒定,該產品可以滿足鐵路重載、提速的發展需要。公司自主研發的這種固定型全貝氏體鋼組合轍叉,實用通過總量突破4億噸,鑒定結論認為,該成果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
驀然回首,到2020年,北京特冶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已經成立24年。談及24年來的發展之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串串踏石有痕的腳印。
24年來,北京特冶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實施科技創新戰略,追蹤鐵路運輸高速重載的發展要求,構建產學研用聯盟的新體系,有效推進企業的技術創新,與北京鋼鐵研究總院、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河北工學院、北京鐵路局、包鋼等單位合作進行新材料和新產品的開發研制工作,開發研制出了金相組織為貝氏體組織的鋼軌、道岔、曲線軌、尖軌等產品。用貝氏體鋼材軋制的鋼軌顯示出優異的機械性能,主要指標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比現用鋼材更耐磨,有韌性和硬度更高的優勢,是普通材料使用壽命的三倍,用戶安全認可度更高。
24年來,北京特冶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的科技成果捷報頻傳,先后開發的雙金屬排氣門和整體強化型進氣門,制造材料性能已達到國際同等產品的水平,目前已形成年產60余萬支氣門的生產能力。產品覆蓋國內市場,部分產品遠銷歐美,產品廣泛應用于鐵路東風4、東風8及進口ND5內燃機車上,機車氣門已達28個品種,公司列為鐵道部定點生產廠 。
24年來,北京特冶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砥礪奮進,于2007年11月6日通過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于2009年4月通過了針對工務廠和材料廠補充審核和對公司的監督審核,整個研發體系、生產營銷體系走入正軌,并進入快速發展期。
24年來,張志勇帶領公司科研技術人員攻克了多個技術難關和生產難題,優化了熱處理工藝,使得道軌、道岔產品的金相組織晶粒度和機械性能比原來更優;解決了鋼軌、道岔產品質量一致性問題和產能不足問題。科技改革試點和重大關鍵技術攻關等工作取得的進展,有效驅動了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作為總經理,張志勇帶領北京特冶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緊緊圍繞主業發展,貫通產業鏈,以科技創新科技進步驅動鐵路工務產品以及各種規格型號的內燃機用氣門、氣門座和生產氣閥用高溫合金鋼、工模具特種鋼的增產增效,帶動公司銷售增長。
多年來,北京特冶工貿有限責任公司不斷完善科研體制機制,堅持開放創新,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從1996年創辦公司至今,張志勇帶領公司領導班子一直沖在研發最前沿,發掘用戶需求,占領制高點。目前公司擁有國內先進的鐵路工務系列產品加工設備,擁有系列機械性能、金相組織、硬度、無損探傷、化學元素分析等理化檢測設備,形成了人力資源配置合理、生產和檢測設備設施齊全、生產工藝成熟、過程控制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截至目前,北京特冶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共申請專利19項,科技創新發明大量應用在生產一線,為行業發展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并憑借優良的產品質量和專業高效的技術服務,取得了客戶和市場的高度認可,部分產品已出口到歐美國際市場。2019年,公司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30%。
作為擁有19項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技術,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企業,張志勇帶領著北京特冶工貿有限責任公司正搏風擊浪,振翅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