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凡芮


大家都知道,在日常醫療中,醫護人員尤其給肥胖患者和嬰幼兒及ICU病房患者進行靜脈穿刺輸液時都會存在相當的難度。在醫學治療中,淺靜脈穿刺是建立血管通路最常用的方法,是臨床給藥、輸液、采血、輸血及搶救的重要途徑。據渥太華大學心臟研究所的統計顯示,美國每年會實施300億次靜脈穿刺,80%的住院患者和門診病人接受過靜脈穿刺。成年人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為74%-88%,兒童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僅為46%-76%。很多情況下,如靜脈細小、脂肪過多、膚色較深、失血脫水嚴重等原因會使肉眼難以觀察分辨靜脈,導致穿刺失敗或重復。靜脈穿刺失敗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痛苦,嚴重時會產生并發癥,延誤診療或搶救時機,也會讓醫生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
針對這種情況,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INS)在 2016 年版《輸液治療實踐標準》中明確要求: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臨床工作者應該具備使用置入血管通路裝置(VAD)可視化技術的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識包括(但不限于)通過靜脈評估,選擇合適的靜脈、粗細、深度、穿刺部位及了解可能的并發癥。但在我國前期推廣的情況來看,穿刺經驗和熟練度等主觀因素在臨床護理中仍然占據重要地位,靜脈穿刺的安全性和準確性等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西安中科微光影響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微影”)依托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研究所與清華大學的強大技術支持,共同研發的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解決了這一“扎針難”的問題。該成像儀主要利用了血液中血紅蛋白對近紅外光的吸收強于其他組織的原理,通過 CCD圖像傳感器感知反射的紅外光,經過數字圖像處理,將血管的輪廓顯示出來,再經投影儀將圖像投影到人的皮膚表面以還原血管的分布。使用時,只需將成像儀照射到需要尋找血管的皮膚表面,即顯示出皮下血管分布圖像,安全快捷地找到可以穿刺或抽血的血管,提高了血管查找準確率以及靜脈穿刺成功率。
項目工程師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老人、嬰幼兒、腎病及血管外科等各種臨床場景使用,設備具有高運算性能、控制靈活、系統體積小等特點。其中中科微影擁有十多項自主研發專利,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公司于2014年通過德國TV Rheinland機構的EN ISO 13485:2016質量體系認證(歐盟產品登記號為DE/CA05/MP-238321-2318-00)2017年獲得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場準入許可。
?????現在,VEINCAS系列血管成像儀已出口至全球70多個國家,覆蓋我國20多個省市,服務于近千家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大學宣武醫院、北京世紀壇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康復中心、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科技館、鄭州大學護理學院等國內眾多醫療機構及單位相繼引進并用于臨床護理、科普展示、護理教學等,臨床效果得到廣泛認可。
VEINCAS 紅外血管成像儀采用航天光學影像技術、深度智能識別技術,具有首創的發明專利,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在深度識別模式下可以識別6mm 深的血管并提示醫護人員,還能夠評估血管粗細、深淺、曲直、長短、分叉、靜脈瓣等詳細信息,檢測血流狀態、評估血管是否有病變等。
2014年,中國醫療團隊赴非洲利比里亞執行抗擊埃博拉任務時攜帶了該設備,在抗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新冠疫情爆發,紅外血管成像儀再次出征,有效解決了一線醫護人員在治療中“扎針難”的痛點問題。
現在,新款紅外血管成像儀增加了拍照、儲存功能,可更好地輔助臨床進行血管評估,且具有基本模式、綠光模式、藍光模式、紅光模式、紫光模式、優化模式以及深度識別模式,還有立式、臺式兩種支架。并且相比于國外同等質量產品,價格便宜約 30%,更具性價比,功能更全。
在實際運用中,該成像儀能輔助醫護人員做到許多傳統方式無法觀察到的臨床診斷:一是幫助醫護人員輔助評估血液狀態、血管是否有病變;二是輔助醫護人員確定最佳穿刺位置,提高扎針的一次成功率;三是輔助醫護人員選擇合適穿刺工具的型號以利于保護患者血管等。
隨著靜脈可視化的推廣,各大護理組織開始專注靜脈可視化發展方向,紛紛提出了“精準護理”“安全護理”“智慧護理”等理念,靜脈可視化越來越受到護理領域的關注。VEINCAS 紅外血管成像儀作為中國科學院 2013年自主創新及成果展專業化代表作品和國內靜脈可視化技術最早進入及推廣產品,頻繁成為諸如中國護理管理大會-智慧護理、護理發展高峰論壇、省級護理主人大會等各類護理會議的展品,得到諸多護理界專家學者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