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利工程是工農業生產、人民生產生活的基礎工程。要加強技術培訓,提高專業素質和技術裝備水平;注重施工作業技術交底及圖紙會審;嚴把水利工程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控制等。
關鍵詞:水利工程;質量控制
水利工程是工農業生產、人民生產生活的基礎工程,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近年來,國家投資大量資金新建、續建、維修、加固大批水利工程,為確保水利設施、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及確保水源充足,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仍有忽視工程質量的問題存在,必須高度重視,使我們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把水利工程質量擺上首要位置,真正把水利工程建設好。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技術培訓,提高專業素質和技術裝備水平
努力推動和促進施工現場、質量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每個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和專業素質對工程質量有著重要影響。加強項目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提高員工技術業務素質對于保證工程的質量至關重要。因此,施工企業在施工過程中,要注重對現場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進行考核。在施工過程中要強化在崗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必要的培訓,提高施工人員的施工技能和安全操作水平的同時,也要促進員工安全意識的培養和提高,確保安全施工,促進工程質量和進度,減少工程事故發生。
二、注重施工作業技術交底及圖紙會審
技術交底是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的具體化,施工作業技術交底的內容應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使管理者的計劃和決策意圖能為實施人員所理解,堅持技術交底制度,對各個施工作業面的技術要點、施工步驟、操作方法、注意事項、設備使用、人員配置、后勤保障等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做到施工時人人心中有數,各個環節緊密配合,秩序井然,優質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務。圖紙是施工的主要依據,因此,在施工前必須認真閱讀,了解設計意圖,圖紙會審不是簡單地審查圖紙差錯,還要考慮是否有利于施工。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和所處的自然環境條件對設計進行適當的優化,以保證工程質量符合規范的要求。
三、嚴把水利工程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控制
(一)混凝土澆筑前的檢查
基礎面:參閱開挖斷面測量資料;對于開挖面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的建基面,由監理和設計方共同確認;巖基或混凝土上的混凝土,要保證澆筑面清潔,無油污、無積水或流水、無污泥、巖屑和松動巖石,斷層、裂隙和軟弱夾層的清理滿足設計要求。
模板:根據結構物的形狀和施工荷載條件參閱模板圖紙,在模板加工車間或現場對模板的制作誤差再次進行檢查,誤差應滿足有關規范的規定;模板表面應完整、平整(木模板無破碎、鋼模無扭曲),應無固結灰漿及其他異物,涂上不污染混凝土表面的模板油,模板要由足夠的密封性以保證不漏漿。
鋼筋:鋼筋不應有剝落層、銹蝕和結垢,也不應有油漬、泥漿、灰漿或其他損壞或局部彎曲;鋼筋的規格、彎曲、搭接或焊接必須滿足規范及圖紙的要求;布筋的規格、間距、數量、保護層厚度及其安裝偏差,必須滿足規范及圖紙要求。
(二)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澆筑施工工序一般為:立模、扎筋、澆筑、養護、沖毛、拆模等,每層混凝土澆筑歷時一般為7~10d。碾壓混凝土一般采用汽車入倉、通倉澆筑。施工工序一般為卸料、攤鋪、碾壓等。其上升速度主要受供料能力、艙面設備狀況及周邊常態混凝土等因素控制。其注意事項主要有:控制卸料高度不超過規定距離,卸料應分開、攤鋪均勻,防止離析;振搗作業應防止發生漏振、欠振或過振;對于混凝土振搗中泌出的多余水量,在覆蓋上一層混凝土之前采用適當的方式排除;在泵送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一旦發生堵管,采取緊急措施糾正;如果在短期內無法使泵送管路暢通,對艙面進行適當的處理,保證恢復澆筑后接縫的質量。
(三)混凝土澆筑后的養護和表面處理
混凝土的養護:按照技術規范要求對混凝土進行養護,在養護時,現場檢查員應注意避免養護工作給相鄰結構物混凝土造成的干擾,及為消除這一干擾而停止養護灑水等已澆筑混凝土表面養護的影響。
混凝土表面的保護:在模板拆除時,應注意避免損壞混凝土表面,采用正確地工具和方法拆除模板;模板拆除后的混凝土養護期內,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防止由于溫度驟降引起混凝土裂縫。
混凝土表面的修補和缺陷修復:混凝土脫模后或無模混凝土澆筑完成并達到要求的強度后,應檢查并記錄混凝土表面突變、漸變、蜂窩、麻面、洞穴等缺陷,并在規定的時間內修復缺陷;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補后,應按修補部位混凝土同等的要求和方式進行養護。
四、做好施工現場的質量管理和控制
落實施工現場人員,做好施工資料收集。每一個施工部位都要安排質量管理人員,對施工過程進行有效地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管理人員要做到堅持原則,不徇私情,認真履行職責,確保高質量施工,杜絕質量事故發生,同時要做好施工記錄,隱蔽工程、關鍵部位的拍照、錄像,收集施工資料。按照工程施工的技術規范進行施工,出現質量問題,不管造成問題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都要追究項目負責人的責任,即“誰建設,誰負責”的原則,實行工程質量責任終身制。
嚴把材料進場關。凡是進入到施工現場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構配件,進場前應向總監理工程師提交《建筑材料報驗單》《進場設備報驗單》,同時附有產品出廠合格證及檢驗報告和技術說明書等技術資料,由施工單位按照國家或行業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規定,并有監理人員的復查并確認其質量合格后,才能夠進場。注意原料的貯存條件和貯存過程中的質量變化,尤其是受自然環境和氣候影響比較大,例如:水泥、堵漏靈、防水粉、防水砂漿、土工織物材料等,應嚴格按照《標準》要求辦理。
把握好質量驗收環節。工程驗收是施工完成后的最后一道程序,參建單位必須嚴格按照驗收規范,對工程進行逐個檢查和驗收,同時根據相關的評定規則對工程質量進行嚴格地審核工作,如果發現有質量問題的工程,應對其進行及時地修正,最后由工程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根據工程質量評定等級,申請上級主管部門組織全面驗收。同時,資料整理要真實全面。
參考文獻:
[1]陳冬平.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要點分析[J].江西建材,2020,(01):4.
[2]代志雪.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質量控制[J].居業,2020,(02):5.
作者簡介:王與成(1973—9)男,大專學歷,工程師,在陜西省西鄉縣馬鞍堰灌溉管理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