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昌回鶻取伊州及與沙州歸義軍政權之關系

2020-06-15 05:49:37努力牙·克熱木楊富學葛啟航
敦煌研究 2020年2期

努力牙·克熱木 楊富學 葛啟航

內容摘要:850年,沙州歸義軍驅逐吐蕃,光復伊州,但伊州西附近的納職卻一直為回鶻所占據。856年,張議潮一度出兵納職,雖擊破納職勢力,但未攻克納職城。同年,唐冊封安西回鶻龐特勤的使者王端章在伊州附近被劫掠。劫掠者最有可能的就是東與歸義軍為敵、西與龐特勤爭雄的納職回鶻。876年,高昌回鶻勢力東擴,取伊州,這一行動受到沙州民眾的贊揚;而且此后,高昌回鶻與沙州歸義軍政權保持密切關系,說明高昌回鶻不是從沙州歸義軍政權而是從其敵對者手中奪取伊州的。該敵對勢力最有可能就是納職回鶻,加上此前納職回鶻曾多次侵入河西地區,其經行路線需要途次伊州,說明納職回鶻已從歸義軍手中奪取了伊州,其時大致應在867—869年之間。

關鍵詞:高昌回鶻;伊州;納職回鶻;沙州歸義軍政權

中圖分類號:K2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0)02-0093-09

伊州(哈密)地區自漢代以來就是中原王朝經略西域的戰略要地。安史之亂后,其地陷入吐蕃,其后又有歸義軍政權和高昌回鶻對這里進行爭奪。由于史書記載匱乏,史實模糊不清,故而學界爭議頗多。有鑒于此,本文擬在前賢研究基礎上對高昌回鶻奪取伊州的過程進行探討,略述己見,冀以向方家求教。

一 沙州歸義軍收復伊州之初的形勢

及其與納職回鶻之關系

唐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唐內調西北邊防軍入中原平叛。吐蕃乘機北上,在奪取唐朝控制下的河西各地后,開始進攻西域。大歷二年(767),吐蕃初次克伊州。786年,在攻克沙州后再度占領伊州。此后該地區處于吐蕃統治之下。

842年,吐蕃贊普朗達瑪遇刺,帝國內亂,在河西、西域各地的統治走向瓦解。大中二年(848)年,敦煌人張議潮起兵從吐蕃手中收復瓜沙二州,繼而又收復甘州與肅州,逐漸把吐蕃的勢力從河西中部和西部驅逐出去。之后,張議潮遣使入長安向唐王朝表示歸順。大中五年(851),唐朝在沙州設置歸義軍,以張議潮為節度使。

歸義軍政權建立后不久,張議潮收復伊州,事見S.367《沙州伊州地志》“大中四年(850),張議潮收復”,又載張議潮收復伊州后從沙州遷徙民戶實其地。P.2854《豎幢傘文》“奉為尚書北征,保無災難之所為也……士馬無傷,旋還本郡”,即指這一年張議潮對伊州的用兵與收復。P.3451《張淮深變文》贊揚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早年功績,稱其“年初弱冠即登庸,匹馬單槍突九重。曾向祁連□□□,幾回大漠虜元兇。西取伊[吾]□□□,□□□□復舊疆。鄰國四時□□□,□□□□□□唐。退渾小丑□□□,□□□□□□唐”。從詩句看,張淮深在年少時可能參加了大中四年張議潮收復伊州之役[1]。

向達據《沙州伊州地志》之載,誤以為大中四年張議潮一度收復了西州(今新疆吐魯番東南高昌故城)[2]。榮新江糾其謬,指向文中的“收復西州”是“收復伊州”的筆誤或印刷錯誤[3]。張議潮收復伊州次年,“西州牧首頡干(于)伽思,俱宇合逾越密施莫賀都督、宰相安寧等”遣使入唐[4]。這里的幾位西州守臣,實乃漠北回鶻時期即已駐扎西州的舊臣。彼時控制西州者乃回鶻人,而非歸義軍。一種意見認為安寧乃龐特勤所派治理西州者[5],當誤。S.6161+S.3329+S.6973+S.11564+

P.2762《敕河西節度兵部尚書張公德政之碑》亦言歸義軍控制范圍“西盡伊吾,東接靈州,得地四千余里,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舊”。大中四年(850)張議潮并未收復西州,易言之,歸義軍勢盛時其西部范圍僅及伊州,而不曾遠及西州。

歸義軍在伊州設刺史以治之。P.4660《故前伊州刺史左公贊》稱歸義軍伊州刺史王和清的繼任者“封疆受土,典郡西陲”,后署“法師恒安書”。同卷有惠菀述《敦煌唱導法將兼毗尼藏主廣平宋律伯彩真贊》,尾題“維大唐咸通八年歲次丁亥(867)六月庚午朔五日甲戌題記,弟子比丘恒書”。這篇文字是恒安在咸通八年升任法師后所寫,足證伊州長期為歸義軍所控制。有言王和清為末任伊州刺史,其任期在大中五年至歸義軍退出伊州這一時段[6],有失理據。

前述《沙州伊州地志》記載,張議潮收復伊州時“羌龍雜處,約一千三百人”。“經過吐蕃近一個世紀的統治,伊州當地漢人勢力已經大大衰落,而多有羌、龍家等部落分布”[7]。歸義軍取伊州之初,駐守力量薄弱,周邊少數民族強權林立。840年,漠北回鶻汗國被黠戛斯攻破,部眾大批西遷。一支在焉耆擁立龐特勤為可汗,后向西擴展到安西(龜茲)一帶,西州仍由漠北回鶻汗國舊臣頡于伽思、安寧等據守,而納職(今新疆哈密西北拉甫卻克古城)為另一支回鶻勢力所占據。敦煌寫本P.2962《張議潮變文》記載:“敦煌北一千里鎮伊州城西有納職縣,其時回鶻及吐渾居住在彼,頻來抄劫伊州,俘虜人物,侵奪畜牧,曾無暫安。”[8]在歸義軍收復伊州之初,伊州西北就存在占據納職與歸義軍敵對的回鶻以及吐谷渾勢力,力量強大,多次攻掠歸義軍下轄的伊州,致使其局勢“曾無暫安”。張議潮于大中十年(856)親自帶兵討伐之,“親統甲兵,詣彼擊逐伐除。不經旬日中間,即至納職城。賊等不虞漢兵忽到,都無準備之心。我軍遂列烏云之陣,四面急攻。蕃賊獐狂,星分南北;漢軍得勢,押背便追。不過五十里之間,煞戮橫尸遍野處”,雖然歸義軍將其擊敗,但是回鶻人“各自蒼黃拋棄鞍馬,走投入納職城,把勞(牢)而守。于是中軍舉華(畫)角,連擊錚錚,四面族兵,收奪駝馬之類一萬頭匹。我軍大勝,匹騎不輸,遂即收兵,卻望沙州而返”[8]116。張議潮趁納職回鶻、吐谷渾不備而擊敗之,但并未拿下納職城。敦煌吐蕃文寫本P.T.1109亦記載納職回鶻威脅伊州,被歸義軍擊敗一事:

因為從您那兒得到了命令,接受了任命,馬上挑選精兵出發……然后,粟特和回鶻共二十三人九月二十三日晚來到了伊州,吐蕃士兵們沒有立即動手請求bnangs下達命令。使者和士兵詢問zhi sum,報告顯示了粟特人和回鶻人之間的相互書信往來……城內沒有武器,因為沒有反復受到不滿,所以拜托請交付城內。增加了來到伊州的二十三人,十二日的白天,從柔遠來了兩個粟特人。據他們說:歸義軍軍團被柔遠擱置之際,我們三人在軍團旁邊……派遣向導的敵將揚勒可和城內的警衛人員二十人一伙逃往沙州的吐谷渾人流落到了納職城成為了朋友,納職城的隊長馬上決定核對歸義軍。[9]

雖然文書過于殘破,內容不甚明晰,但仍不難看出,文書所反映的應為歸義軍于大中十年(856)八九月擊破納職回鶻而保住了伊州城一事。至于文書中出現吐蕃士兵,以及與大中十年歸義軍擊破納職回鶻而保住伊州存在什么關系,尚待深入探討。

同在大中十年,唐朝得知龐特勤在安西稱汗,遂遣王端章為使予以冊立。王端章使團在伊州附近遭到劫掠,冊封不果而還。《資治通鑒》記大中十一年十月“王端章冊立回鶻可汗,道為黑車子所塞,不至而還。辛卯,貶端章賀州司馬”[10],說王端章出使安西回鶻之舉因為黑車子所阻而未竟,然《張議潮變文》卻給出了另外一種說法:

下有押衙陳元弘走至沙州界內,以游弈使佐承珍相見。承珍忽于曠野之中迥然逢著一人猖狂奔走,遂處分左右領至馬前,登時盤詰。陳元弘進步向前,稱是漢朝使命,北入回鶻充冊立使,行至雪山南畔,被背亂回鶻劫奪國信,所以各自波逃,信腳而走,得至此間,不是惡人。伏望將軍,希垂照察。承珍知是漢朝使人,與馬馱至沙州,即引入參見仆射。陳元弘拜跪起居,具述根由,立在帳前。仆射問陳元弘:“使人于何處遇賊?本使伏是何人?”元弘進步向前,啟仆射:“元弘本使王端章,奉敕持節北入單于,充冊立使。行至雪山南畔,遇逢背逆回鶻一千余騎,當被劫奪國冊及諸敕信。元弘等出自京華,素未諳野戰,彼眾我寡,遂落奸虞。”仆射聞言,心生大怒:“這賊爭敢輒爾猖狂,恣行兇害!”陳元弘道:“使人且歸公館,便與根尋。”[8]116

關于王端章使團被劫掠的雪山所在,有言為祁連山者[11]。然祁連山位處瓜沙二州之南,王端章應循著驛路而行,不應繞道祁連山。此雪山應在伊州境內,或為時羅漫山,亦即哈密附近的天山[12]。劫掠者到底是回鶻人還是黑車子人,學界觀點不同。筆者傾向于前者。當時黑車子分布于錫林郭勒盟東北部戈壁至大興安嶺間的今中蒙邊界一帶,未見黑車子人在河西分布的明確記載,而2009年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新入藏的《李潯墓志》明確將王端章被劫事指向了回鶻:

北狄亂,其種爭立,宣宗問可使絕域者,宰相上公名,因得假尚書郎,賜緋衣,介王端章而去。未至虜帳,遇他虜 遮我,留磧 中 。欲盡殺漢使者,劫取一切物,且偽言我為當立者,索 展 禮。公曰:“斯□□圖之?”端章曰:“已在虎口中,尚誰與圖!”公曰:“不可即允之。”端章手持冊,與讀未畢,虜 噪 而攻我,凡旗節、車馬、璽幣、裝橐盡劫去。[13]

“北狄”無疑指回鶻。這段記載表明這支部眾首領有爭立可汗之心,與龐特勤爭雄,故對唐朝冊封龐特勤不滿。漠北回鶻汗國滅后,有烏介、龐特勤先后為可汗,卻未見黑車子首領稱汗之記載。此載與《張議潮變文》所謂“背亂回鶻”劫掠王端章之載可互相印證。那么,《資治通鑒》何以會有王端章使團被黑車子劫掠之說呢?林幹、高自厚認為,這支部眾可能是烏介可汗部下西遷之眾。史書記載,回鶻汗國破滅后,一支在烏介可汗率領下南遷漠南地區,后被唐軍擊潰,投奔黑車子,被殺。烏介余眾潰散,部分西逃到沙州,劫掠王端章使團后,不敢以回鶻自稱,而以黑車子為掩飾,導致王端章使團誤以為劫掠自己的是黑車子部眾,故而《資治通鑒》說劫掠王端章使團的是黑車子人。而當地人能分辨真假,把這些騎兵和當地回鶻區別開,故而《張議潮變文》稱劫掠王端章的是背亂回鶻[14]。陸慶夫言劫掠王端章使團的可能是曾為回鶻屬部的達怛人(后背叛回鶻),因其生活習俗和黑車子人接近,故被王端章使團誤作黑車子[15]。

二說各有其道理,但都有難以服人之處。從記載看,烏介可汗部眾不無西遷之意。唐朝宰相李德裕在《論回鶻事宜狀》中言,會昌四年(844)唐朝方面得到消息,烏介可汗被唐軍擊潰后,內部人心離散,“緣可汗欲投安西”[16],烏介可汗早有西遷西域之意。烏介敗亡后,部眾潰散,為室韋、黠戛斯所奪取。回鶻部眾“在外猶數帳,散藏諸山深林,盜劫諸蕃,皆西向傾心望安西龐勒(龐特勤)之到”[17]。說明在烏介敗亡后其部眾有希望西遷投靠安西龐特勤者。《新唐書·回鶻傳下》甚至說烏介余眾“稍歸”龐特勤。當時在西域的龐特勤原稱葉護,在烏介可汗敗亡后稱汗[18]。南遷回鶻和西域回鶻勢力間的密切關系由此可見一斑。在此情況下,完全可能有烏介可汗部眾西遷,故而可認為烏介可汗在投奔黑車子敗亡后,其一部西遷至伊州附近的雪山地區,并且劫掠了王端章使團。這支西遷的回鶻部眾中應有大量黑車子人,故而王端章誤以為劫掠自己的是黑車子人,并把這一消息帶回唐朝,而河西當地人則清楚這是一支回鶻人,故而《張議潮變文》言劫掠王端章的為回鶻部眾。

另外還有一種可能。古代以“車”“黑車”為部落名者多見,如晉代南匈奴有名喚“捍蟶”的部落,應為Qanglig之對譯,疑來自突厥語qangl?觙?捃(車)[19]。唐代、遼代有黑車子室韋。關于其得名,余大鈞謂:“顯然是由于它南遷后轉變為草原游牧部落擁有大量為游牧、遷徙所必需的黑車。”[20]敦煌吐蕃文寫本P.T.1283《北方若干國君之王統敘記》記載黠戛斯北有巨人國,“部落中牧牛羊者名叫Ga-ra-gan-lig”[21]。Ga-ra-gan-lig一名,李蓋提指為突厥語Qaraqangl?觙?捃(黑車)一詞的對音,并認為其部可能即漢文史料中的黑車子[22]。吐魯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回鶻語史書殘片,記述了8世紀后期在位的回鶻牟羽可汗派人到西域溫宿(烏什)邀請摩尼教慕阇到漠北傳教之事。其中提到摩尼僧從西域來漠北的路線,稱“他們沿著吐火羅地面Qara-Qangl?觙道”[23]。此Qara-Qangl?觙即突厥語“黑車”。看來,當時以“黑車”為地名或部族名者不乏其例。考慮到回鶻中黑車部落存在的可能性,劫掠王端章使團者抑或為回鶻黑車部。

王端章在伊州附近被劫,《張議潮變文》文末說“至十一年八月五日,伊州刺史王和清差走馬使至,云:有背叛回鶻五百余帳,首領翟都督等將回鶻百姓已到伊州側(下缺)”[8]117。劫者被稱作“背叛回鶻”或“背亂回鶻”。而《李潯墓志》將龐特勤營帳稱為“虜帳”,將劫掠者稱作“他虜”。結合變文,黑車子亦可推定為與龐特勤作對的另一支回鶻勢力。綜理各種因素,最符合上述二條件者唯有納職回鶻。

二 高昌回鶻取伊州諸說獻疑

866年,來自北庭的回鶻首領仆固俊攻克西州、輪臺、清鎮等地,占據天山東部廣大地區,以今吐魯番為中心建立高昌回鶻王國(866—1283年)。后來,仆固俊勢力西擴,取焉耆,滅龐特勤。天山東部南北統一于高昌回鶻。

高昌回鶻政權建立十年后,伊州入其版圖。敦煌文獻P.5007《詩四首》最后一詩序文稱:“仆固天王乾符三年(876)四月二十四日打破伊州,□□□□□斷錄打劫酒泉后,卻□斷□。”殘存的詩句只有“為言回鶻倚兇”。這位攻克伊州的仆固天王,應為仆固俊或后繼者。此“天王”對應于回鶻可汗稱號“T?覿ngri Khan”(天可汗)。從吐魯番回鶻文木杵銘文看,10世紀中葉或稍前在位的兩位高昌回鶻可汗稱號中均含這一稱號[24]。近年于吐峪溝發現的約寫于9世紀末或10世紀上半葉的一件記敘高昌回鶻官員造塔的漢文文書中,高昌回鶻統治者同樣有“圣天可汗”之稱號[25][26]。這一汗稱在高昌回鶻早期統治者中長期存在,是知文書反映的應為876年高昌回鶻奪伊州之事。

伊州初入高昌回鶻,存在一定獨立性,甚至有宰相之設。在曹議金執政初,伊州曾與歸義軍有使者往來,歸義軍特設“伊州使頭”一職。伊州的相對獨立性直到宋元一直延續。陳國燦、伊斯拉菲爾·玉蘇甫二位先生指出:“西州回鶻王國繼承了唐的民族自治政策,很注意用本族人統治本族地區……對于這眾多的民族,想必也采用了同樣的統治方式,唯其如此,才能保持西州回鶻王國東起伊州,西抵安西廣大地域內的穩定統治。”[27]伊州相當獨立性的存在,或許與高昌回鶻這一政策有關。

于闐王李圣天(Visa Sambhava)曾遣使入歸義軍,使者著行記以報告沿途所歷西域和河西各地,此即鋼和泰藏卷中的于闐文書《使河西記》。蒲立本考證文書寫于925年[28]。《使河西記》稱西州(Secū)為高昌回鶻的都城,將其下轄各城稱作“西州諸城”,在“西州諸城”中羅列了Icū,伯希和考其地即伊州[29]。此伊州為高昌回鶻組成部分之一證也。成書于希吉勒歷372年(982—983)的波斯文《世界境域志》可印證此說。該書記載了九姓古斯國(Tohuzghuz)的情況,認為此九姓古斯即高昌回鶻[30][31]。成書雖晚,但反映的情況卻是早期的,在列舉九姓古斯下轄各個城鎮時就提到KH.MūD之地,稱“其地有草地和牧場之地,有九姓古斯人的帳篷和氈房,當地居民擁有羊只”[30]95。其地被學界考為哈密[31]134[32]。吐魯番出土回鶻文木杵文書也印證了10世紀前期伊州地方附屬于高昌回鶻政權的事實:

在吉祥的己火吉祥的羊年(己未年)二月初三日,在Kün Ay T?Alp Arslan(原意為自日月神獲得恩威、身具偉大恩威、以勇氣與恩德掌握國家的勇猛的獅子)——有福的智海天王(擔任?)十姓回鶻汗,統治著東自沙州、西至U和巴爾斯汗(Barsxan,天山北麓伊塞克湖東南岸的上巴爾斯汗)時。[33]

這件文書寫于947年。其時高昌回鶻統治者將包括沙州在內的廣袤地域視作自己的領地,伊州在其內。至11世紀后期,從寫于1067年的哈密本《彌勒會見記》序章中還可看到伊州地方歸屬于高昌回鶻的痕跡。施主優婆塞·塔思·依干·都督在祈福語句中寫道:“我們要把此功德首先回向登里·牟羽·翳·毗伽·阿斯蘭·登里·回鶻王陛下,愿被贊頌的十姓回鶻國、三十王子、九宰相及千萬侍從千秋萬代永享治國之樂。”[34] “十姓回鶻”一般是對漠北回鶻和高昌回鶻政權的稱呼[35][36]。這有助于說明1067年時伊州依舊歸屬高昌回鶻之狀。

需提及一點,《宋史》卷485《夏國傳上》“明年(慶歷三年,1043),(李元昊)遣六宅使伊州刺史賀從勖與文貴俱來,猶稱男邦泥定國兀卒上書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稱臣”,似乎當時伊州已脫離高昌回鶻而附屬于西夏王朝,然與寫于1067年的哈密本《彌勒會見記》中尚見其地附屬高昌回鶻的情況不符。彼時西夏和伊州間隔著沙州回鶻,西夏不太可能越過沙州回鶻而實際控制伊州。再者,從李元昊派遣伊州刺史前往宋朝看,也不難看出伊州刺史是虛銜,并不是實際的伊州長官。這條記載不能作為伊州脫離高昌回鶻的證明,誠如章巽先生之辨析:當時伊州附屬于高昌回鶻,“故夏國勢力能否及于唐之伊州舊地,或一時及于其地而能否持久,尚有可疑”[37]。

前引P.5007《詩四首》記載876年高昌回鶻克伊州。至于從何人手中獲取,學界見仁見智。榮新江認為高昌回鶻從歸義軍政權手里奪取了伊州[38],學者多從之。然錢伯泉不以為然,指仆固俊乃甘州回鶻第一任可汗,稱“為言回鶻倚兇”之回鶻乃依附于吐蕃的回鶻勢力,仆固俊從其手收復伊州,所以得到歸義軍方面的贊揚[39]。李軍也提出,仆固俊從歸義軍政權手中奪取伊州的觀點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認為奪取伊州的應是河西回鶻,于乾符元年、二年之交進攻肅州、瓜州,之后西進占領伊州,并在876年被仆固俊消滅[1]9-13。

如果按照榮新江之說,伊州是高昌回鶻從歸義軍政權手中奪取的,那么,876年前后之歸義軍政權和高昌回鶻勢必存在沖突。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反映高昌回鶻奪取伊州的P.5007和BD11287都暗示高昌回鶻和沙州歸義軍政權并不敵對(詳后),對奪取伊州的高昌回鶻統治者尊稱“天王”,表明仆固俊的政治立場與敦煌歸義軍是一致的。尤有進者,文書中對高昌回鶻奪取伊州,用詞是“打破”,也暗示了歸義軍對876年高昌回鶻奪取伊州的態度是贊揚而不是憤慨。

至于錢伯泉所謂仆固俊很可能從吐蕃支持下的回鶻勢力手中收復伊州的說法同樣難以成立,因為大中四年(850)張議潮收復伊州后,文獻上完全沒有吐蕃勢力在伊州地區再度活動的記載。

李軍所秉持的河西回鶻占據伊州說亦不無可商榷之處,認為“在仆固俊攻破伊州前,占據伊州的只能是詩序言中‘為言回鶻倚兇之回鶻。而這些回鶻在奪得伊州前曾侵擾肅州,并以談判投誠的名義奪得瓜州;被歸義軍驅逐出瓜州后,繼而越過沙州,占領伊州,并再一次侵擾歸義軍”。P.3451《張淮深變文》中提到的“初言納款投旌戟……早向瓜州欺牧守”的回鶻就是這支占據伊州的河西回鶻。其說存在的問題已由馮培紅指出:“李始所說河西回鶻的進軍路線和詩作的敘述順序正好相反,將回鶻打劫酒泉之事定在仆固天王打破伊州之前,似不甚恰當。”[40]

上述三種說法其實都難以成立。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另辟蹊徑。

三 高昌回鶻取伊州之對手為

納職回鶻而非沙州歸義軍

《舊唐書·懿宗本紀》記載,咸通七年(866)“十月,沙州張義潮奏,差回鶻首領仆固俊與吐蕃大將尚恐熱交戰,大敗蕃寇,斬尚恐熱,傳首京師”。關于這段記載,藤枝晃已質疑,指出將張議潮上奏仆固俊擊斬的論尚熱實為占據廓州的吐蕃將領論尚熱,因為二事均由張議潮上奏,致使史書混淆,并且認為仆固俊奪取西域各地為張議潮所差值得懷疑[41]。但是從張議潮上奏仆固俊擴張事看,雙方關系無疑是友好的。有學者認為,張議潮和仆固俊交好,乃是出于共同對付納職回鶻之目的[12]301。敦煌寫本BD11287《歸義軍節度使表》記載:

(前缺)

1城,悉皆殘破。回鶻狼性,綏撫甚難。仆固俊獨

2守西[州],兵 眾 ?甚寡,百姓離散,拾不壹存,蟲蝗為

3災,數年荒歉。至于符印、亦早輪墜。降人歸投,

4因來送納仆固俊銀鑄印壹面,臣已收得,不欲

(后缺)

究其年代,當在866年仆固俊攻取西州后數年,乃沙州歸義軍張淮深上奏唐朝的報告[42]。至于文書所反映的信息,學界有不同看法。李軍認為:“從文書描寫內容看,仆固俊與‘回鶻狼性,綏撫甚難之回鶻并非同一勢力集團。”[1]11付馬認為這件文書是張淮深給唐朝政府的上奏,當時高昌回鶻勢力衰落,仆固俊限于西州一隅之地。張淮深希望利用高昌回鶻統治者仆固俊勢力衰落之機,攻取西州的請戰表[43]。上述二說,筆者更傾向于李軍的觀點。高昌回鶻政權建立之初,與張議潮結盟,及至876年高昌回鶻奪取伊州,不見高昌回鶻和沙州歸義軍激烈沖突的明確記載。上述文書同樣如此,文書中將“仆固俊獨守西[州],兵 將 甚寡,百姓離散,拾不壹存,蟲蝗為災,數年荒歉”一句置于“回鶻狼性,綏撫甚難”之后,對仆固俊充滿同情,貶稱對手“狼性”,顯然歸義軍痛恨的這支回鶻和占據西州的仆固俊不屬同一勢力集團。誠如榮新江、余欣二位所論,該文書反映的是西遷的回鶻勢力互相攻伐[44]。

那么,圍困仆固俊的回鶻勢力從何而來呢?李軍指為龐特勤崩潰后的安西回鶻殘眾,在流散過程中侵入沙州歸義軍轄區,并與歸義軍發生多次沖突[45]。龐特勤勢力遠在焉耆、安西(龜茲)一帶,政權崩潰后即使有殘眾東入河西,后來有可能成為甘州回鶻的統治者,那也只能是后事。作為殘眾,何來那么強大的力量竟可導致勢力雄厚的仆固俊政權殘破,并使之獨守西州?再說,若真有如此強大的回鶻勢力東遷,歸義軍文書也不會毫無反映。況且,中和二年(882)《敕河西節度兵部尚書張公德政碑》頌揚張淮深武功曰:“河西創復,猶雜蕃渾,言音不同,羌、龍、嗢末,雷威懾伏。”完全沒有提到回鶻,說明當時河西不存在對歸義軍構成威脅的回鶻勢力。是以,圍困仆固俊于西州的回鶻勢力不可能是東遷的龐特勤部眾。

文書稱這支回鶻“狼性,綏撫甚難”,不僅和仆固俊敵對,也和歸義軍政權敵對,其地理方位不在西州以西,而在臨近沙州歸義軍政權的某處。納職回鶻盤踞西州仆固俊和河西歸義軍政權之間,西面圍困西州,東面威脅伊州,成為仆固俊和歸義軍共同敵人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876年高昌回鶻從沙州歸義軍手中奪取伊州,則很難想象歸義軍政權還會與高昌回鶻交好。S.5731《乾符六年(879)百姓盧延慶牒》云:

乾符六年己亥歲

百姓盧延慶

右延慶令差回鶻

據考,盧延慶所使回鶻應為高昌回鶻[46]。果若是,則說明直到乾符六年(879),高昌回鶻與沙州歸義軍關系尚保持友好,并未因876年回鶻奪伊州而和歸義軍形成敵對。S.367《沙州伊州地志》述伊吾軍“四至:東南去伊州三百里,西南去西州八百里,西去庭州七百八十里,東北接賊界”[47],時人把歸義軍的敵對勢力視作“賊”,卻從不把這一字眼用于高昌回鶻。就這一點看,高昌回鶻不曾因為奪取伊州而與歸義軍失和。P.3569《光啟三年(887)四月歸義軍官酒戶龍粉堆牒與押衙陰季豐牒》記載,這一年高昌回鶻曾派大規模使團至沙州[48]。此后,雙方往來不絕,直到10世紀初張承奉統治時期,才在進攻樓蘭地區后企圖收復伊州,結果以失敗而告終。

由上可知,876年以前,很可能原屬歸義軍的伊州已經被敵人攻取,而高昌回鶻奪取伊州,針對的乃是歸義軍的敵對勢力。只有如此,歸義軍方面才會在高昌回鶻奪取伊州后迅速予以承認。

那么,高昌回鶻又是從何人手中奪取伊州的呢?筆者認為非納職回鶻莫屬。咸通八年(867),張議潮東歸長安,張淮深繼立。P.3451《張淮深變文》提到,在張議潮入朝后,有“破殘回鶻”勢力進攻瓜、沙二州,被張淮深擊敗,俘虜很多。張淮深上書朝廷,唐朝遂派使者去沙州釋放俘虜,但使者東歸剛過酒泉,又有回鶻勢力東侵沙州,被張淮深敗于西桐海。至于西桐海的位置,李正宇、李并成皆有考訂,不約而同地指向今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的蘇干湖[49][50]。張淮深反擊回鶻的時間,孫楷第認為“至晚不得在中和四年之后,或當在乾符中,未可知也”[51]。鄭炳林指出張淮深擊敗殘破回鶻的戰爭應該分為二次。第一次發生在咸通十五年(874),第二次發生在咸通十五年九月到次年正月間[52]。榮新江也對回鶻勢力深入到西桐海一事有所考證,指《張淮深變文》寫成于咸通八年(867)到十三年(872)間,故其中所述張淮深擊敗回鶻事只可能發生在這一時期或者稍前[53]。之后榮新江進一步將回鶻部眾進攻瓜州、被張淮深擊敗之事定于咸通十年(869),而將回鶻散眾再次進攻沙州、被張淮深擊敗之事定于咸通十一年(870)[54]。故而可定張淮深出兵時間應在咸通十一年九月,在西桐海擊敗的回鶻就是納職回鶻[55][56]。納職長期為回鶻所占據,直到元代,納職回鶻勢力仍然強大。1352年由納職赴敦煌朝拜的蒙古威武西寧王尚用回鶻語文(而非蒙古本民族語文)書寫題記[57]。

納職者,今哈密西北之拉甫卻克古城。當時占據其地的回鶻何以能夠越伊州而深入到沙州和瓜州呢?以理度之,納職回鶻東侵河西,須先取歸義軍下轄的伊州方可無后顧之憂。“回鶻出兵西桐,主要是為了切斷伊州與敦煌的聯系,最終占領伊州,消除歸義軍對其威脅”[58],果若是,則納職回鶻在東侵瓜沙前后,應已掌控原屬歸義軍的伊州。從P.4660《敦煌唱導法將兼毗尼藏主廣平宋律伯彩真贊》看,867年前后伊州仍舊在歸義軍手中。但榮新江考證869年回鶻勢力已進攻瓜州,次年回鶻殘眾更深入到西桐海。若然,則當時納職回鶻應已奪取伊州并以之作為根據地進而向東推進,其時約在867—869年之間。其后東進被張淮深擊敗,雙方長期于沙州、伊州間對峙。

綜上可知,原屬歸義軍的伊州很可能在867—869年之間被納職回鶻攻陷,納職回鶻以伊州為根據地,多次深入河西地區。876年,逐漸強大起來的高昌回鶻消滅了占據伊州的納職回鶻勢力。從此,伊州地區進入高昌回鶻的版圖。

參考文獻:

[1]李軍.晚唐五代伊州相關史實考述[J].西域研究,2007(1):7.

[2]向達.羅叔言《補唐書張議潮傳》補正[C]//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北京:三聯書店,1957:418.

[3]榮新江.張氏歸義軍與西州回鶻的關系[C]//1990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文集·史地語文編.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95:120.

[4]吳在慶.杜牧集系年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8:1132.

[5]森安孝夫.ウィグルの西遷について[C]//東洋學報:第59卷.1977:120.

[6]羊毅勇.唐代伊州考[J].西北民族研究,1993(1):136.

[7]付馬.宋元之間哈密地區獨立政權的出現——從馬可·波羅對哈密州的記載說起[C]//榮新江,黨寶海.馬可·波羅與10—14世紀的絲綢之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225.

[8]王重民,等.敦煌變文集:上冊[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115.

[9]巖尾一史.9世紀の歸義軍政權と伊州——Pelliot

tibétain 1109を中心に[C]//敦煌寫本研究年報:第10號第2分冊,2016:346-347.

[10]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8066.

[11]孫楷第.敦煌寫本《張議潮變文》跋[J].圖書季刊,1936(3):103.

[12]森安孝夫.ウイグルと敦煌[C]//榎一雄.講座敦煌2敦煌の歴史.東京:大東出版社,1980:301.

[13]胡戟,榮新江.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995.

[14]林幹,高自厚.回紇史[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103.

[15]陸慶夫.河西達怛考述[J].敦煌學輯刊,1992(1-2):15.

[16]李德裕著,傅璇琮,周建國校箋.李德裕文集校箋[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336.

[17]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5215.

[18]楊富學.回鶻與敦煌[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3:78.

[19]姚大力.蒙古高原游牧國家分封制度札記(上)[J].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1987(11):79.

[20]余大鈞.9世紀末至12世紀初韃靼與契丹的關系[C]//中國民族關系史論集.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173.

[21] 森安孝夫.チベット語史料中に現われる北方民族——DRU-GUとHOR——[C]//アジア·アフリカ言語文化研究,1977(14):6.

[22]Louis Ligeti,A propos du.Rapport sur les rois demeurant dans le Nord[M].Etudes tibetaines de-

diees a la memoire de Marcelle Lalou,Paris,1971:184.

[23]茨默著,王丁譯.有關摩尼教開教回鶻的一件新史料[J].敦煌學輯刊,2009(3):3.

[24]J.Hamilton,Les Ouighours à lépoque des cinq Dynasties.Dapres les Documenta Chinois,Paris,1955:143.

[25]陳國燦,伊斯拉非爾·玉蘇甫.西州回鶻時期漢文《造佛塔記》初探[J].歷史研究,2009(1):174.

[26]榮新江.《西州回鶻某年造佛塔功德記》小考[C]//張定京,阿不都熱西提·亞庫甫.突厥語文學研究——耿世民教授八十華誕紀念文集.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183.

[27]陳國燦,伊斯拉菲爾·玉蘇甫.對一件西州回鶻時期漢文造佛塔記的研究[C]//新疆吐魯番學研究院.吐魯番學研究——第三屆吐魯番學暨歐亞游牧民族的起源與遷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560.

[28]E.G.Pullyblank,The Date of the Sta?觕l-Holstein Roll,Asia Major n.s,Vol.4, No.1,1954:90.

[29]P.Pelliot,G.M.L.Clauson,The Geographical names in the Sta?觕l-Holstein scroll,JRAS 1931,297-309,Toung Pao 28,1931:139-140.

[30]V.Minorsky,Hudud al-‘?魢lam.“The Regions of the World”,a Persian Geography 372 A H.-982 A.D., London,1937:265.

[31]華濤.西域歷史研究(八到十世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32.

[32]J.Hamilton,Autour manuscript Sta?觕l-Holstein, T'oung Pao 46,1958:138

[33]森安孝夫.西ウイグル王國史の根本史料としての棒杭文書[C]// 森安孝夫.東西ウイグルと中央ユーラシア.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15:694.

[34] 耿世民.回鶻文哈密本《彌勒會見記》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13.

[35]E.H.Pulleyblank,Some Remarks on the Toquzoghuz Problem,Ural-Altaische Jahrbücher 28,1956:39-

41.

[36]J.Hamilton,Toquz-oγuz et On-Uyγur,Journal A-

siatique CCL,1962:39-50,60,79.

[37]章巽.夏國諸州考[C]//章巽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271.

[38]榮新江.歸義軍及其與周邊民族的關系初探[J].敦煌學輯刊,1986(2):33.

[39]錢伯泉.試解“仆固俊”之謎——甘州回鶻史探討之一[J].甘肅民族研究,1986(2):30-34.

[40]馮培紅.敦煌的歸義軍時代[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3:139.

[41]藤枝晃.沙州歸義軍節度使始末:二[C]//東方學報(京都):第12冊. 1941:57.

[42]郝春文.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未刊敦煌文獻研讀札記[J].敦煌研究,2004(4):24-25.

[43]付馬.唐咸通乾符年間的西州回鶻政權——國圖藏BD11287號敦煌文書研究[J].敦煌研究,2014(2):76-81.

[44]榮新江,余欣.沙州歸義軍史事系年(咸通七年—十三年)[C]//《慶祝寧可先生八十華誕論文集》編委會.慶祝寧可先生八十華誕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280.

[45]李軍.甘州回鶻建國前史鉤沉[C]//中國中古史研究集刊:第3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225.

[46]鄭炳林.唐五代敦煌金山國征伐樓蘭史事考[C]//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紀念文集.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6:414.

[47]郝春文.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第2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178.

[48]盧向前.關于歸義軍時期一份布紙破用歷的研究[C]//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455-458.

[49]李正宇.西同考——附論六龍地望[J].敦煌研究,1997(4):110-112.

[50]李并成.“西桐”地望考——附論明安定衛城[J].西北民族研究,1998(1):45-50.

[51]孫楷第.敦煌寫本張淮深變文跋[J].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37(7):386.

[52]鄭炳林.敦煌寫本《張淮深變文》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1994(1):150.

[53]榮新江.沙州歸義軍歷任節度使稱號研究(修訂稿)[J].敦煌學,1992(19):28.

[54]榮新江.歸義軍史研究——唐宋時期敦煌歷史考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7.

[55]楊富學.《張淮深變文》所見“破殘回鶻”來歷考[C]//文獻研究:第1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16-29.

[56]楊富學.回鶻與敦煌[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3:113-129.

[57]楊富學.榆林窟回鶻文威武西寧王題記研究[C]//慶賀饒宗頤先生九十五華誕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12:214-218.

[58]鄭炳林.晚唐五代歸義軍疆域演變研究[C]//敦煌歸義軍專題史研究續編.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3: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无码免费视频| 人妖无码第一页|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亚洲色图狠狠干| 欧美精品导航| 福利视频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免费啪啪网址|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99视频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欧美亚洲欧美区|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黄色一及毛片|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午夜啪啪福利|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影视|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第|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欧美色99|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色综合网址|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成人久久18免费网站|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8090午夜无码专区| 欧美在线视频a| 日韩欧美91|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99re经典视频在线| 国产尤物视频在线|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91娇喘视频| 91原创视频在线|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欧美h在线观看|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欧美在线导航| 97国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