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婧,高月
作者單位:1泗陽縣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蘇 宿遷223700;
2重慶市北碚區中醫院檢驗科,重慶400700
隨著臨床廣譜抗生素的使用,醫院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醫院感染不僅危害病人的生命安全,而且嚴重影響醫療質量。本研究對2017年醫院感染發生情況、分布狀況及多重耐藥菌分布做一詳細統計,旨在為醫院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據,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1.1一般資料通過醫院感染監控管理系統提取2017年1—12月期間的9 750份泗陽縣人民醫院住院病人病例信息,逐一核實病人的醫院感染診斷及基礎疾病等情況。以2001年國家衛生計生委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為診斷標準,病人經臨床癥狀、臨床體征及實驗室各項檢查等確診為醫院感染。納入標準:住院期間發生感染的病人。排除標準: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感染的病人。
1.2研究方法
1.2.1細菌培養 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規程[1],將不同臨床標本分離劃線接種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上,在5%二氧化碳,37℃培養箱中培養18~24 h,以獲得單個菌落。
1.2.2細菌鑒定及藥敏試驗方法 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規程[1],單個菌落增菌培養后采用梅里埃VITEK-2全自動細菌分析鑒定儀進行疑似菌株鑒定,并對分離出的菌株作藥敏試驗。藥敏試驗選擇MIC法執行并嚴格依照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會(CLSI)標準對藥敏試驗結果進行判斷。
1.3數據分析利用醫院感染監控管理系統對醫院感染率、細菌感染部位、細菌耐藥情況及多重耐藥菌分布情況等進行數據分析。其中剔除同一病人重復菌株??偨Y其分布特點與規律。
2.1醫院感染率調查2017年病人9 750例,感染297例次,醫院感染例次率為3.05%。感染率居前三位的科室依次為:重癥監護室(ICU)、呼吸科、神經科。詳見表1。

表1 醫院感染297例次的科室分布情況
2.2醫院感染病原菌的感染部位分布情況調查共9 750例病人,感染297例次,共檢出病原菌423株,主要分布在上、下呼吸道247株,占58.39%;泌尿道89株,占21.04%;手術切口41株,占9.69%;胃腸道12株,占2.84%;血液10株,占2.37%;口腔8株,占1.89%;其它16株,占3.78%。
2.3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況423株病原菌中革蘭陽性菌有94株,占22.22%,革蘭陰性菌有288株,占68.09%,真菌41株,占9.69%。詳見表2。
2.4檢出主要革蘭陽性菌的耐藥情況三種主要革蘭陽性菌除對萬古霉素敏感性較強,對其他抗菌藥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藥。詳見表3。
2.5檢出主要革蘭陰性菌的耐藥情況三種主要革蘭陰性菌除對亞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有較強的敏感性外,對其他抗菌藥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藥。詳見表4。

表2 醫院感染病原菌423株分布情況/%
2.6醫院感染多重耐藥菌分布情況共監測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例22例,多重耐藥菌22株,主要分布于泌尿道6株,呼吸道8株,肛周膿液2株,腹腔積液3株,血液3株。主要集中在ICU 7例,呼吸科6例,腎病科3例,骨科1例,腫瘤科2例,腦病科3例。病原菌分別為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大腸埃希菌(ESBLs+)11株,耐碳青霉烯類鮑曼不動桿菌(CRAB)4株,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3株,多重耐藥/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DR-PA)2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CSA+)2株。

表3 醫院感染病原菌中主要革蘭陽性菌的藥敏試驗結果

表4 醫院感染病原菌中主要革蘭陰性菌的藥敏試驗結果
有關研究顯示近5年我國醫院感染現患率約為2.0%~6.0%[2-4]。而歐洲發達國家的感染現患率為4.0%~8.5%[5-7],與我國的調查結果相比偏高,說明歐洲發達國家的醫院感染現象也很嚴峻。本研究對該院2017年的9 750例病人進行醫院感染監測,結果發現醫院感染率為3.05%。其中革蘭陽性菌占22.22%,革蘭陰性菌68.09%。主要以革蘭陰性菌感染為主。廖煥蘭等[8]的調查發現2015年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占73.6%,革蘭陽性球菌占26.4%。本調查比例偏高。原因可能是地域差異與醫院的病人來源不同所致。但總的來說各菌所占比例與文獻報道相差不大[9-10]。說明各個醫院醫院感染的現象普遍存在,而且感染的種類和比例基本處于一種穩定狀態。本調查發現感染的革蘭陽性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腸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革蘭陰性菌主要以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腸埃希菌為主,與文獻報道的種類相同,排列順序不同[11-12]。ICU的病人大多數為病情危急,免疫力低下,需要留置引流管道,多數病人不能自主咳嗽,感染病原菌的機會高于其他科室[13]。大多數醫院感染率最高的科室都集中在ICU。
本次細菌耐藥情況調查發現主要的革蘭陽性菌除對萬古霉素,亞胺培南敏感性較強,對其他抗菌藥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藥。其中腸球菌對萬古霉素敏感。但其對慶大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藥率為100%,對氨芐西林/舒巴坦、頭孢曲松和四環素的耐藥率很高,因此對腸球菌的感染更加要注意對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革蘭陰性菌作為醫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耐藥情況備受關注。我們的調查結果發現三種主要的致病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腸埃希菌除對亞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有較強的敏感性外,對其他抗菌藥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藥,但耐藥率沒有超過60%,說明該院對革蘭陰性菌的抗生素合理使用控制較好。
近年來醫院多重耐藥菌的感染越來越嚴重,病死率升高[14-15]。因此該院十分重視對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監測。2017年共檢出多重耐藥菌22株,主要分布于泌尿道和呼吸道,集中在ICU、呼吸科和腎病科,與文獻報告一致[16-17]。病原菌分別為大腸埃希菌(ESBLs+)、鮑曼不動桿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ESBLs、泛耐藥(extensively-drug resistant,XDR)和MRSA是目前病原菌發生多重耐藥的主要機制,其中ESBLs的菌株是最常見的多重耐藥菌。研究發現,第三代頭孢菌素和單環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廣泛應用是導致產ESBLs菌株出現及傳播的主要因素。大腸埃希菌(ESBLs+)導致臨床病人死亡率極高[18]。因此,對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人首選單間隔離,醫務人員在診療和護理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加強診療環境的清潔和消毒,有效控制多重耐藥菌發生率和感染率[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