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蘭彩
(崇左市婦幼保健院 532200)
手術室是醫院重要場地,其護理工作由多個細節組成,且護理質量高直接影響醫院整體護理水準。近年來,隨著舒適護理理念的提出[1],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得到應用,且取得滿意的臨床護理效果。本文現將手術護理中舒適護理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所選80 例接受手術治療患者來源于本院自2015 年6 月-2019 年6 月就診的。根據護理方法分為對照組(n=40)與研究組(n=40),其基本資料如下表1 所示,經統計學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1)自愿參與此次研究;(2)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嚴重心肝腎功能性疾病者;(2)合并精神、感染功能障礙者;(3)凝血障礙者;(4)精神病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給予舒適護理干預,護理方法:(1)組建舒適護理小組。挑選優秀的護理人員成立舒適護理小組,并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培訓,輸入舒適護理管理理念,提高其服務意識及服務技能。(2)術前舒適護理。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正確宣講疾病知識,并向患者講解操作流程、麻醉方法及臨床療效等,使其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疾病,明確心理調整對其治療的重要性,配合臨床治療。在護患溝通中,重視言辭,以免損傷患者自尊心。耐心傾聽患者需求,堅持態度端正及語言親切的原則,獲取充分信任,維持愉快心理。對于部分焦慮及煩躁患者,給予適當的放松訓練,緩解其緊張情緒。可使患者自然坐穩,閉目,將手掌放在兩膝蓋上,重視其注意力,放松肌肉,均勻呼吸5 分鐘。囑咐患者家屬在心理、生理及生活上給予支持,增加患者安慰感,維持樂觀心態。(3)術中舒適護理。合理調節手術室的溫度濕度,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手術環境。當患者進入到手術室后,將患者平穩送到手術臺,幫助患者控制體位,采用平和的語言詢問患者感覺狀態,并充分利用肢體撫慰及言語表情等,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體貼,使其能夠放松心理及身體。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堅持無菌操作。對于手術過程中遇到的突發情況,及時給予解決,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負擔。手術過程中盡量減少身體暴露,維護患者尊嚴。對于局部麻醉意識清醒患者,做好相應撫慰,并告知手術能夠順利進行。對于非全麻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患者各項操作的重要性,嚴禁拉扯,有效減輕患者手術體位所引起的不適感,以防壓迫神經及血管。預防術中出現低體溫,可采用液體預熱[2]。(4)術后舒適護理。患者手術結束后,將患者皮膚上的血跡及消毒液擦拭干凈,并穿好衣褲,蓋好被單。當麻醉蘇醒時,容易出現躁動,應注意安全,做好床邊陪護及注意保暖等。對于需制動患者,適當放松束縛帶,以免勒的過緊影響患者情緒。積極預防嘔吐,清理嘔吐物。對于住院患者,可播放溫馨的音樂,有效控制儀器噪音,減少振動,所有的動作應輕、穩及準,以免操作聲響過大給患者帶來不良刺激。適宜的光線、溫度濕度及聲響均會提高患者舒適度。
1.3 療效標準 自制調查問卷,分為非常舒適、基本舒適、不舒適,舒適度=(非常舒適+基本舒適) /例數×100%。同時觀察及記錄手術相關不良事件,如心血管不良事件、壓瘡、呼吸系統不良事件、蘇醒質量不佳、麻醉不完全。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 統計軟件進行,舒適度及不良事件發生率采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檢驗。若P<0.05 表明數據與數據之間有顯著差異。
對照組:臨床舒適度80.00%。研究組:臨床舒適度為95.00%,兩組經統計學分析,有顯著差異(X2=7.565,P=0.004<0.05)。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舒適度比較(%)
對照組:手術相關不良事件發生7 例,心血管不良事件2 例,呼吸系統不良事件3 例,蘇醒質量不佳2 例,占17.50%。研究組:手術相關不良事件發生2 例,壓瘡、呼吸系統不良事件分別各1 例,占5%。兩組經統計學分析,有顯著差異(X2=7.343,P=0.023<0.05)。
近年來,伴隨著現代臨床護理學的發展,舒適護理在臨床中得到應用。舒適護理對于基礎護理,更加凸顯患者舒適感受及滿意度,在手術過程中應用屬實護理,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對于手術室患者而言,對麻醉蘇醒、手術安全存在心理不適,加上手術室低溫操作、肢體被動感帶來軀體不適,陌生環境及術中噪音、警報聲均給患者身體、心理帶來不適感。因此,針對以上問題對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可減輕患者軀體不適感[3]。此次數據調查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不良事件低于對照組,充分證實舒適護理用于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