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超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文樞初級中學
化學圖像或圖表分析類問題,相比其他化學基礎理論類試題,抽象性更強,需要同學們結合已經學習過的化學理論知識,進行化學物質、化學反應等內容的思維遷移,以達到快速解答問題的目的。通過從化學物質的各量、化學反應條件、化學反應過程等入手,展開推理類、敘述類、判斷類化學圖像試題的條件挖掘與分析,將有助于同學們提高化學圖形分析類試題的看圖作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這類試題的求解,同學們要根據圖像變化情況,分析出圖像中關鍵點所具有的化學意義,進而推出不同化學物質的各量的變化情況。
例1已知A、B、C 三種固體物質具有如圖1所示的溶解度曲線圖,根據圖1 回答下列問題。

圖1
(1)t1℃時,固 體A、C 的溶液同時升溫至t3℃,則兩種溶液中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為____。
(2)t2℃時,固體A、B、C 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_____。
(3)t3℃時,將30g固體A 加入到50g水中進行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處于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
(4)若固體A 中混有少量的B,可以使用____方法進行提純(填操作過程)。
解析:由圖中的幾個關鍵點可知,在t1℃時固體A、C的溶解度相等,A 隨著溫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呈現指數型增大,C 隨著溫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呈現指數型減小。因為溶質的,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A>C。由圖可知t2℃時,固體A、B、C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A=B>C。而在t3℃時,由對應的點可得固體A 的溶解度為80g,所以將30g固體A 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根據圖中固體A、B的溶解度變化趨勢,可以得出B 受外部溫度的影響變化較小,因此用降溫結晶的方法就能夠對A 完成提純操作。
在求解此類涉及化學反應的圖像試題的過程中,同學們要對化學反應現象、化學圖像中“線”的走向作出規律分析,并使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整個化學反應流程的表述,得出不同化學反應的時間、物質參與狀況等。
例2已知甲、乙兩種相同質量的金屬,在不同容器中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所產生的氫氣質量、反應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根據圖2回答下列問題。

圖2
(1)在t1~t2s之間,甲、乙兩種溶液的反應存在交點,這表明兩者在某一時間生成的氫氣質量相同,但乙生成相同質量的氫氣時間更靠前,其含義為_____。
(2)甲、乙兩種金屬中相對原子質量更大的為_____。
(3)若甲、乙兩種金屬的質量不同且足量,分別與相同質量的不足量的稀硫酸進行反應,則兩種容器內反應產生的氫氣質量為____。
解析:這一化學反應的流程較為簡單,屬于以“線”為主的敘述型化學圖像試題。在解答這一圖像題的過程中,同學們要抓住兩種溶液的反應走勢、生成氫氣質量的條件,仔細觀察化學圖像中橫、縱軸的關系。由圖2 可以看出,相同質量的甲、乙兩種金屬在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時,有著不同的反應現象,乙生成相同質量的氫氣時間更靠前,這表明金屬乙的活潑性比甲的強。而甲反應時產生的氫氣質量更多,所以金屬甲的相對原子質量更小。若甲、乙兩種金屬的質量不同且足量,參與反應的稀硫酸不足量,那么甲、乙兩種金屬反應時產生的氫氣質量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