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躍孝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重慶 401520)
目前,超高層建筑越來越多,筏板基礎面積和厚度也在不斷增加。混凝土澆注后水化反應生成大量的熱,形成不同的溫度分布,構成整個筏板基礎的溫度場[1,2]。由于溫度場分布的不均勻產生溫度應力,如果溫度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拉應力,將會產生溫度裂縫[3],這會對結構的使用帶來安全隱患。本文結合某工程混凝土筏板基礎的溫度測試,研究了筏板基礎混凝土內部溫度場的分布,可為控制溫度裂縫、計算溫度應力等提供試驗數據。
本文根據現場施工條件,采用ANSYS 進行有限元分析時考慮混凝土的澆注溫度、施工間歇、對流邊界條件等因素,合理選取載荷步長[4]。氣溫采用施工期間實測氣溫的日平均值。圖1 為某工程混凝土筏板基礎有限元模型圖。
根據筏板基礎的溫度云圖可知在混凝土澆筑初期,混凝土內外各測點的溫度都處于快速上升階段。在混凝土澆筑25 小時左右,內部溫度達到最大值,在混凝土澆筑24 小時左右表面測點的溫度達到最大值。
混凝土筏板基礎表面測點和中心測點溫度的變化曲線如圖2 和圖3 所示。

圖2 表面測點實測值與計算值

圖3 中心測點實測值與計算值
從圖2 和圖3 的溫度變化曲線可以看出:溫度計算值和實測值變化趨勢基本相同,且出現峰值的時間也是基本一致[5],但混凝土表面的溫度最大值要低于混凝土內部的最大值。
通過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擬水化放熱和對流邊界條件來仿真實際溫度場,計算值和實測值對比,說明此方法可行。對于厚度特別大的筏板基礎,混凝土水化熱危害應該引起工程人員的足夠重視。模擬計算結果可以作為筏板基礎混凝土澆筑前的參考數據,可為采取溫控措施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