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薇 西北民族大學
關鍵字:物聯網 大數據 預警防控
面對當前嚴峻的疫情形勢,通過科學有效的預警防控是避免普通市民感染的可靠路徑。而新時代下基于物聯網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監測為疫情的防控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信息時代萬物互聯,通過對有效數據的采集、分析、運用,實現基于物聯網大數據的傳輸可靠性、處理智能性、服務高效性。通過大數據技術構造數據庫等信息平臺,第一時間進行信息實時記錄采集、智能輔助診斷處理、手機定位跟蹤掌握、閾值信息反饋,實現數據在線統計與整合,不僅使政府部門對疫情的掌控具有可靠依據,也降低了市民必要出行時潛在風險,為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科學保障。
(1)信息實時記錄采集
數據庫進行實時更新并發布最新疫情信息,形成一個以新冠病毒為核心的針對性的網絡平臺。使得市民可以進一步了解新冠肺炎的概念、發病表現形式、積極的防控心態與有效的防控方法。
(2)智能輔助診斷處理
由于平臺進行了大量的數據收集,通過對數據進行數據統計、聚類分析等算法處理,使其能夠更加準確的構造出數學模型,對用戶的診斷處理中更加展現智能化。
(3)手機定位跟蹤掌握
在用戶必要出行時,經行手機定位跟蹤,對用戶的出行軌跡進行記錄,匯總確診病人的出行軌跡進行匹配,以實現對用戶外出風險的及時可靠預警。
(4)閾值信息反饋
設置信息閾值,當監測到用戶的信息達到閾值時,及時反饋。以實現數據現代化下高效防控、盡早診斷、及時診治,化被動為主動,為減少感染病例。
數據庫對用戶進行兩者身份驗證:在崗醫務人員和普通市民。對市民進行信息登記:當用戶在家時進行每日體溫監測,以便復工時市民可以提供有效的健康憑證。當存在必要外出時(如采買生活必須品時)通過手機實時跟蹤定位獲取準確可靠的行程,并與已確診的病人登記行程進行智能匹配,匹配出臨近區域或重合區域,及時提出警示,讓市民做出有效防控。當市民身體出現不適時,通過大數據匯總的問卷調查進行自身的健康評判,智能化確診病狀類型,并對疑似或確診的情況及時進行信息反饋,使得當地定點醫院掌握病人情況,為以后的面診監測等提供有效依據。在崗義務人員及時掌握最新的病人信息,并對已治愈病例或逐漸好轉病例的診治方法進行匯總上傳,以實現全國醫護人員通過云平臺獲得最新的治療方法和診治建議。當市民被確診后在崗義務人員可以獲得權限訪問市民的數據記錄,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

智能互聯時代,大數據線上云平臺的打造會帶來生產生活的便利。基于物聯網的新冠肺炎監測系統通過將嚴謹病例與松散大數據結合、臨床診斷與數學建模結合,達到信息實時更新、數據有效篩選,保證監測智能化、反饋機制可靠化,可以在新冠時期為疫情感染減少一份潛在風險,為市民的安全健康提供一份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