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斌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中醫科,云南 普洱 665000)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其急性發作期的臨床癥狀一般表現有咳嗽、喘息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工作生活[1]。本文選取相關病例,應用中醫中藥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納入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130例,隨機平分對照組和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醫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有精神疾病、惡性腫瘤、心肝腎功能異常、對研究藥物有過敏性患者。每組均有65例患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可比性。
對照組予常規西醫方案治療,主要是口服氨茶堿,0.1 g/次,3次/日;口服鹽酸左氧氟沙星,500 mg/次,1次/日。
觀察組予中醫中藥方案治療,湯劑選用止嗽散加減,藥方組成:桔梗12 g,紫菀、百部、白前、前胡、陳皮、茯苓、杏仁、蘇子、桑白皮、地龍、黃芩各10 g,甘草6 g,水煎服,1劑/日,早晚飯后溫服。
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個星期,用藥期間飲食清淡,禁煙禁酒,保持充足的睡眠。
(1)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2)觀察兩組患者癥狀緩解時間。
臨床控制: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各項檢查結果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各項檢查結果均有所好轉;有效:臨床癥狀有所緩和,各項檢查結果有所改善;無效:未及上述標準,甚至加重。
數據通過S P S S 2 2.0軟件分析對比,計數資料采用(%)/x2表示,計量資料采用(±s)/t表示,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療效經評估為90.77%,與對照組的76.92%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總有療效比較[n(%)]
咳嗽緩解時間,觀察組患者為(4.3±1.2)天,對照組患者為(9.2±2.4)天,組間數據比較差異顯著(t=14.723,P=0);喘息緩解時間,觀察組患者為(5.2±1.6)天,對照組患者為(9.5±2.7)天,組間數據比較差異顯著(t=11.046,P=0)。
在臨床上,慢性支氣管炎病程較長,容易反復發作。根據病情的發展,慢性支氣管炎一般有急性發作期、慢性遷徙期、臨床緩解期三個階段,其中在急性發作期,患者的臨床癥狀最為嚴重。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患者予西藥氨茶堿、鹽酸左氧氟沙星等藥物治療,在一定程度可以減少炎癥、緩解臨床癥狀,但容易復發,效果并不理想[2]。中醫學將本病歸屬為“咳嗽”、“咳痰”范疇,治宜化痰清熱、止咳平喘,同時兼顧健脾補腎等,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本次研究選用止嗽散加減,以桔梗宣通肺氣、瀉火散寒,白前、前胡共用降氣消痰、寒熱皆宜,紫菀、百部潤肺補虛,陳皮理氣行滯、燥濕化痰,杏仁、蘇子、桑白皮、地龍止咳平喘,黃芩清肺熱,茯苓健脾滲以助化痰,甘草健脾胃調和諸藥,共奏止咳平喘、補肺、祛痰之功效[3]。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療效及癥狀緩解時間均優于對照組。
綜上,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應用中醫中藥方案治療,可增強臨床效果,快速緩解患者癥狀,可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