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 璇
(泰州市人民醫院麻醉科,江蘇 泰州 225300)
本文將著重探究在高齡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手術治療中采用腰-硬聯合麻醉對于術中應激反反應和術后血清CD4+/CD8+指標的具體影響。
隨機抽取2017年6月~2019年9月我院70例高齡股骨近端骨折手術病例,以其術中麻醉方案為標準分組,觀察組(腰-硬聯合麻醉組,50例):男:女=24:26;手術時年齡61~79歲,均值(69.5±0.3)歲。對照組(全麻組,20例):男:女=11:9;手術時年齡62~78歲,均值(68.6±0.5)歲。2組線性資料在比較中P>0.05。
對照組20例行常規全身麻醉,于術前給予舒芬太尼(0.4 ug/kg)+咪達唑侖(0.05 mg/kg)+丙泊酚(1.5 mg/kg)+順阿曲庫銨(0.15 mg/kg)靜注行麻醉誘導,進行氣管插管并連接好麻醉劑,行機械通氣,其中潮氣量控制在8.0~12.0 mg/kg,以及呼吸頻率12~14次/分鐘。七氟烷1~1.5%吸入,丙泊酚(5 mg/kg·h)+瑞芬太尼(0.2 ug/kg·min)行靜脈泵注以維持術中麻醉。觀察組則改為腰-硬聯合麻醉,選擇L2-3/L3-4間隙進行穿刺,利用16號穿刺針對患者硬膜外腔進行穿刺,待腦脊液流出之后,給予0.5%布比卡因注入,置入硬膜外導管,在手術過程中結合需求給予布比卡因來維持麻醉,同時結合實際情況適時給予羅哌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使患者的麻醉平面可控制于T8。
(1)應激反應:統計兩組患者圍手術期,麻醉前(T0)、麻醉后5分鐘(T1)、麻醉后10分鐘(T2)以及術畢時(T3)四個時間點的心率(HR)、血氧飽和度(SPO2)以及收縮壓(SBP)的變化情況;(2)分別于術后24 h和48 h抽取患者靜脈血,對CD4+、CD8+進行測定,并計算CD4+/CD8+。
本文數據以SPSS 17.0分析,標準差以(±s)描述,行t、x2檢驗,P<0.05為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T0時HR、SPO2、SBP比較中P>0.05;觀察組在T1、T2、T3處的HR、SPO2、SBP與對照組相比P<0.05。
表1 兩組術中應激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術中應激指標比較(±s)
分組 指標 T0 T1 T2 T3觀察組(n=50)HR(次/min) 81.62±11.95 97.29±11.26 79.69±10.31 80.97±11.96 SPO2(%) 95.26±1.82 96.31±0.96 98.96±0.98 99.69±0.97 SBP(mmHg) 142.06±8.79 139.69±8.06 138.29±8.51 140.16±8.59對照組(n=20)HR(次/min) 81.59±10.87 74.26±8.65 72.43±8.06 76.26±8.59 SPO2(%) 95.19±1.93 99.89±1.86 95.43±0.85 95.43±0.79 SBP(mmHg) 142.37±8.59 132.62±8.19 131.29±7.84 136.38±8.26
觀察組術后24 h、48 h的血清CD4+/CD8+指標分別為(1.48±0.29)、(1.55±0.30),同期對照組分別為(1.26±0.26)、(1.49±0.27),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且P<0.05。
本次的比較結果來看,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有利于降低對高齡骨折患者術中應激反應和血清CD4+/CD8+指標的影響,這對于維護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重大[1-2]。
綜上所述,針對高齡股骨近端骨折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可降低對患者術中的應激反應以及術后血清CD4+/CD8+指標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