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其武
(廈門瑞爾特衛(wèi)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
近年來,人們對衛(wèi)浴設施的要求越來越高,正在從傳統型向智能型方向發(fā)展。馬桶作為衛(wèi)浴設施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觀、高光、功能豐富等一系列要求被提出以后,智能馬桶應運而生[1]。其中,能夠突顯智能操控的結構為馬桶座蓋,該產品的加工制造質量主要取決于注塑模具。為了滿足智能馬桶座蓋的生產要求,必須有一個好的馬桶座蓋注塑模具[2]。該文將以此作為論文研究的切入點,提出馬桶座蓋注塑模具設計研究。
為了滿足用戶對馬桶座蓋的舒適度要求,該文以543 mm×302 mm×90 mm尺寸的馬桶座蓋為例,對馬桶座蓋注塑模具結構進行設計研究。其中,馬桶座蓋壁厚度范圍3.5 mm~6.0 mm,壁厚平均值為4 mm,體積為1 107 cm3。依據產品的生產加工需求,打造注塑模具外表面,消除毛刺、欠料、變形等情況。該次模具設計選取的材料為聚丙烯,該材料密度大小為0.98 g/cm3,模具成型收縮率參數為1.2%。
由于注塑模具對外觀形狀的設計要求較高,所以在設計方案時,必須控制好翹曲變形量參數,巧妙設計凸凹形變,在多處增加強筋,已達到控制外形目的。
設計注意事項有3個。1)產品外觀達標。2)材料選取合理。3)綜合分析影響因素及產品需求設置參數[3]。
為了加快馬桶座蓋注塑模具的設計速度,該文將注塑模具設計涉及的指標集中到一起,通過對這些指標參數設計要求進行綜合分析,擬定一套完整的參數范圍界定方案,從而形成完整的注塑模具設計方案。
該文注塑模具的設計分為3個步驟。1)需要確定澆注系統,依據CAE分析結果,通過搭建熱流道系統,實現熱流板受熱偏移管控,緩解縮痕問題。2)分別對注塑模具零件及抽芯機構進行設計。前者需要綜合考慮脫模方式、澆口以及塑料件的外形結構及參數控制范圍,以滿足馬桶座蓋上方與下方的無痕設計要求,經過一系列推理分析,確定模具排氣槽、推管等設備的設計思路。后者需要根據產品側孔布設情況,結合馬桶座蓋作業(yè)需求,調節(jié)各個滑塊的布設角度。3)對注塑模具進行冷卻處理,得到成型的馬桶座蓋。該項指標的設計關鍵在于水路直徑大小及冷卻管道部署,根據馬桶座蓋結構合理布設,通過沖水帶走模具中產品的熱量。
按照上述設計思路,利用CAE軟件對注塑模具進行模擬仿真。得到如圖1所示的有限元模型。

圖1 注塑模具有限元模型
2.3.1 澆注系統的確定
依據圖1模擬的有限元模型,考慮到馬桶座蓋體積較大,導致澆注口與注塑機之間的距離較遠,加大了噴嘴的噴射難度。為了保證智能噴水功能的設計要求,該文通過構建熱流道系統,對二級熱流道和熱流道板進行連接管控,借助4塊隔熱板將定模板與熱流道板隔離開來,從而避免熱量大量損失。考慮到塑料熔體流動容易對壓力因素造成影響,所以該設計方案減小了熱流道直徑尺寸,控制管道下表面、上表面以及高直徑分別為10.4 mm、3.7 mm、28 mm。另外,該次設計還考慮到了熱流道系統的作業(yè)穩(wěn)定問題,選取扇形澆口作為布設工具,從而避免后期產品產生過大誤差,增加修剪工作量。
2.3.2 零件設計
該方案中注塑模具零件的設計,依據智能馬桶座蓋使用功能需求,結合產品幾何結構設計等一系列指標要求,采用鑲拼方式布設結構。模具零件加工采用的材料為NAK80鋼材,該材料具有較好的抗腐蝕性、拋光性、耐用性,滿足模具外觀拋光設計需求。圖2為模具零件結構設計方案。
圖2中,模具定模模仁外觀長度為650 mm,寬度為550 mm,高度為215 mm。利用型號為M20的螺絲將模具各個邊框固定。為了保證模具內部的空氣正常流通,該設計在模仁上方布設了排氣槽,各個排氣槽之間的間隔為54 mm,深度參數為0.48 mm,長度和寬度依次為20 mm、10 mm。

圖2 模具零件結構設計方案
以上為定模仁零件結構設計方案,動模仁零件結構設計與之相似,零件外觀長度為650 mm,寬度為550 mm,高度為225 mm。同樣采用型號為M20螺絲將其固定。由于動模仁與定模仁在模具中起到的作用不同,所以需要設定推出機構,起到動態(tài)控制的作用。綜合分析模具注塑操作需求,設置推管直徑參數為6 mm。另外,還需要添加避空,其直徑大小為8 mm。其中,有效導向高度參數值大小為24.5 mm。
2.3.3 抽芯機構設計
智能馬桶座蓋需要液壓撥塊和直斜頂組合2種抽芯機構,根據產品服務功能需求利用CAE軟件對抽芯機構進行仿真設計。該文以直斜頂組合抽芯機構為例,用于動模注塑馬桶座蓋外形控制。圖3為動模抽芯機構設計方案。

圖3 動模抽芯機構設計方案
圖3中的設計方案具有防止注塑材料頂出的作用。當注塑材料注入模具中,馬桶座蓋內部形狀能夠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形變產生。其中,產品內部抽芯結構間距為38 mm,直徑大小為18 mm,配備的斜頂桿角度設置為18°。關于斜頂塊與頂桿之間的連接,利用過盈連接方式建立連接。為了避免中間轉動,利用彈簧墊和螺絲加以固定。
2.3.4 模具冷卻處理
模具冷卻處理是產品生產加工的關鍵步驟,利用水管沖洗,帶走部分熱量,達到冷卻的目的。該方案設計的冷水管直徑為12 mm,考慮到模具冷卻系統作業(yè)容易受到頂塊干擾,在冷水管處打盲孔,直徑為16 mm,與冷水管建立連接,從而實現多水路同時冷卻的目的。通常情況下,冷卻系統工作1 min左右,可以完成一次產品冷卻處理。
為了避免注塑模具的設計方案存在問題,導致馬桶座蓋產品質量不合理問題的產生,該文對模具性能進行測試,通過觀察測試結果,檢驗該設計方案是否可靠。
該次檢測以模具生產出的馬桶座蓋外觀、作業(yè)情況為研究指標,分別對這2項指標進行測試,得到結果分別見表1和表2。

表1 馬桶座蓋外觀檢測結果

表2 馬桶座蓋作業(yè)情況測試結果
通過觀察表2中的檢驗結果可知,該文研發(fā)的注塑模具生產加工出的馬桶座蓋支持智能設備添加,滿足智能馬桶座蓋的生產要求。另外,在實際應用中,馬桶座蓋上下吻合程度較好,滑塊角度設計較好,為馬桶座蓋上下折疊、靈活調節(jié)提供了保證。從整體感受情況來看,利用CAE工具構建的智能馬桶座蓋注塑模具方案可靠性較高,應用舒適度評價較高,可以考慮大量生產,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該文依據智能馬桶座蓋的生產加工需求,以注塑模具為重點研究對象,選取CAE軟件作為研究工具,通過構建仿真模型,為注塑模具的方案設計研究奠定基礎。該方案將注塑模具劃分為澆注系統、零件、抽芯機構、模具冷卻處理4個模塊,根據智能馬桶座蓋的功能需求,擬定注塑模具設計方案。測試結果表明,該注塑模具設計方案符合馬桶座蓋外觀生產標準,并且作業(yè)情況較好,滿足批量生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