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君 楊海蛟
(哈爾濱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
基于交流調速具有顯著的優越性,以電力電子器件及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支撐,20世紀90年代以來,異步電動機變頻調速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廣泛研究應用的調速技術有恒壓頻比控制方式、矢量控制、直接轉矩控制等。相比于其他變頻調速技術,直接轉矩控制具有系統結構簡單、動態性能更好、魯棒性強等優勢。該文就異步電動機的直流轉矩控制做了簡要分析。
直接轉矩控制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誕生的,美國學者A.B.Plunkett 1977年在IEEE雜志上首次提出,德國魯爾大學的德彭伯羅克教授于1985年第一次進行實際應用。該技術的提出較大程度地解決了矢量控制等技術存在的問題,如計算量較大、控制系統結構復雜等。但是傳統的直接轉矩控制也存在低速范圍內轉矩脈動大等缺陷,隨著技術的發展,新型直接轉矩控制技術不斷出現,傳統技術存在的問題得以不斷改善。
當前,日、美、德等國家都致力于該技術的開發,其趨勢不斷向最優的全數字化發展。如直接轉矩控制中引入DSP芯片,加強了數據處理的實時性、快速性以及數字控制功能,實現了數據監視、診斷和保護等。再如,將現代控制理論的多種控制策略如非線性控制、模糊控制、神經網絡控制等應用到直接轉矩控制中,彌補其固有的一些缺陷,提高系統的動態和魯棒性能等。
目前,主要的新型直接轉矩控制技術有3種。1)直接轉矩無差拍控制。該技術是一種離散化的直接轉矩控制系統。依據異步電動機的數學模型,得出轉矩偏差與電動機各物理量間的數學關系,可消除定子磁鏈模值以及電磁轉矩動、靜態誤差。從技術上,該系統逆變器的開關頻率得以提高并保持穩定,無滯環比較器,電壓諧波減少,電機的低速性能提高,缺點是該技術依賴電機參數,計算量較大,算法實現難度高[1]。2)直接解耦控制(DDC)。有2種方法,一種含有PI調節器即PI-DDC,該法消除轉矩脈動能力強,動、靜態特性較好,縱使轉速極低(5rad/sec),轉矩脈動也很小,主要問題是計算量比較大,因為該法需同時估計定子磁鏈和轉子磁鏈;另一種就是預測直接解耦控制即P-DDC。3)轉矩(磁鏈)跟蹤預測控制。
該方法依照異步電動機數學模型,通過預測跟蹤控制方法來控制轉矩和磁鏈,忽略對磁鏈模值控制的關注,控制算法的計算量沒有變化,卻能很好地消除轉矩脈動,磁鏈也不會畸變。

圖1 直接轉矩控制的基本結構框圖
要想實現對電動機轉速的控制,關鍵是控制電動機的轉矩。直接轉矩控制是通過改變磁通角來控制電動機轉矩的。
直接轉矩控制系統由電壓空間矢量表、逆變器、轉矩調節器、扇區判斷模塊、電動機等組成。異步電機的直接轉矩控制主要通過選用不同的電壓空間矢量來實現,該矢量的選擇通過綜合磁鏈控制信號、磁鏈所在扇區號以及轉矩控制信號等來獲取。
異步電機直接轉矩控制系統的組成如圖1所示。
定子電動勢在α-β坐標系上的分量esα、esβ輸入到磁鏈模型單元AMM中,得到定子磁鏈在α-β坐標系上的分量ψsα、ψsβ磁鏈模型由下式求得:

式中:
esα—定子電動勢在α坐標軸上的分量。
esβ—定子電動勢在β坐標軸上的分量。
usα—定子電動勢在α坐標軸上的分量。
usβ—定子電動勢在β坐標軸上的分量。
isα—α-β坐標系上的α軸定子電流分量。
isβ— α-β坐標系上的β軸定子電流分量。
Rs—電機的定子電阻。
對三相定子電壓進行坐標變換可得到 usα、usβ,isα、isβ可據同法得到[1]。
對坐標變換單元 UCT 坐標變換后得到 ψβA、ψβB、ψβC。其輸入與輸出間關系為:

式中:ψsα—定子磁鏈在α坐標軸上的分量。ψsβ—定子磁鏈在β坐標軸上的分量。
ψβA、ψβB、ψβC定子磁鏈經坐標變換單元 UCT 坐標變換后的三相分量[2]。
“磁鏈自控制”單元DMC的作用是輸出三相電壓開關量信號。該信號是通過將三相分量ψβA、ψβB、ψβC與磁鏈給定值ψsg在相比較進而得到3個開關量信息而生成的。
要想實現轉矩控制,需要控制定子磁鏈平均運動速度,該速度控制需要零狀態選擇單元AZS輸出的零狀態電壓信號來實現,而該信號由轉矩控制器ATR的輸出“TQ”通過控制開關S來提供的,整個系統是一個閉環負反饋控制系統,能將容差控制在±εm范圍內。
轉矩計算單元AMC 的輸入為isα、isβ和AMM 的輸出 ψsα、ψsβ,該單元可通過計算得出轉矩實際值。
異步電動機直接轉矩控制系統主要是由異步電機數學模型(包括磁鏈及轉矩模型)、開關信號選擇(綜合其他環節信號,形成電壓開關信號,以正確選擇電壓空間矢量)、磁鏈自控制(形成六邊形磁鏈)、磁鏈調節(控制磁鏈幅值)、轉速調節和轉矩調節等幾部分組成的,現針對磁鏈自控制器及轉矩控制做分析。
2.3.1 磁鏈自控制器
在直接轉矩控制系統中,通過閉環控制對磁鏈進行控制,磁鏈滯環比較器實現該功能,將定子磁鏈給定值ψsg與定子磁鏈ψs的測量值之差保持在允許誤差Δψs范圍內。
將兩相α-β坐標系均分為6個區域(如圖2所示),選擇相應的空間電壓矢量控制定子磁鏈的旋轉方向以及速度。如區間S1中存在定子磁鏈時,如果想使磁鏈不動,則選定零矢量即可。如想使磁鏈順時針旋轉,選us5、us4來改變磁鏈,如相反,則選us1、us2;其他區間類似。想要控制磁鏈運動停止,以獲得想要的定子磁鏈平均速度,只要在不同的區間根據要求施加不同的電壓矢量即可,調節的頻率越高,電機轉矩脈動就越小。

圖2 定子磁鏈圓形軌跡圖
2.3.2 轉矩控制
在直接轉矩控制中,使用轉矩滯環比較器實現電機轉矩控制,按照閉環控制的原理進行工作,控制器稱為轉矩兩點式調節器(Bang-Bang控制器),該調節器與磁鏈自控制單元相比,采用不同的容差,其大小是±εm,并且可調。
該系統為閉環負反饋系統,Teig為轉矩給定值,Teif為轉矩反饋值,二者之差ΔTei進入轉矩滯環比較器進行運算處理后,輸出開關量信息。如果-εm<Teig-Teif<εm,轉矩保持不變;如果Teig-Teif>εm,開關量信息是“1”,轉矩變大,如果Teig-Teif<-εm,開關量信息是“-1”,轉矩變小[3]。
該技術在定子坐標系下分析交流電機數學模型,不需對轉矩和磁鏈解耦,信號容易處理。該技術采用定子磁鏈軸,要完成磁場定向只知定子電阻就可。
通過空間矢量分析方法,控制交流電機各個物理量。對轉矩的控制是直接控制,它利用轉矩兩點式調節器實現轉矩的閉環控制。
該文簡要分析了異步電動機直接轉矩控制系統的結構組成、基本原理及控制特點,提出了幾種新型直接轉矩控制技術。該系統具有運算量小、控制系統結構簡單、動態性能好、魯棒性強等優點,也有不容忽視的缺點,如低速范圍內該系統性能差,穩態時存在較大的轉矩脈動等缺點,有較大的改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