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朱江 聞燃 張曉寧
“您好,這里是心理援助熱線,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到您?”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十堰市覺知心理服務工作室負責人寧靜,每天都會重復無數遍這樣的話語,耐心傾聽電話另一端求助人的各種問題。
那天,桌上鬧鐘的時針已經指向午夜零點。剛剛整理好當天的熱線接聽記錄,寧靜正準備休息,電話鈴聲又響了起來。打進電話的是一位姓劉的女士,她滿懷歉意說:“這么晚了,還打擾你……”話沒說完,她就開始嚎啕大哭。寧靜在電話這邊靜靜地聽著,5分鐘后,對方停止哭泣,并連連表示歉意。
寧靜趕緊安慰她:“這是24小時心理熱線,任何時候都歡迎您打來電話。您一定是心里憋得難受才會哭的,我很愿意陪著您……您現在感覺好一點了嗎?”經過一番撫慰,劉女士的心情平復了許多,然后開始傾訴困擾。
原來她在福建一個大型批發商城開店。年前回到十堰,一個人住在妹妹家。疫情讓她困在十堰,遲遲不能回去復工,眼看別人都在行動,她卻像只困獸一樣不知所措。這意味著客戶都將因為她的缺席而流失殆盡。如果破產,多年的辛勞都將歸零,她不甘心,也接受不了這種現實。“已經失眠一個星期了,我的店值100多萬啊,是我這么多年辛辛苦苦掙下來的。如果破產,我真的會生不如死!”
在對方傾訴過程中,寧靜發現,這幾個月,劉女士獨居在親戚家,這可能就是導致她情緒淤堵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情緒的淤堵會限制、狹隘她的思維,眼前的困難會被無限放大。對這種心理問題,除了加以共情、安撫,讓對方的情緒得到舒緩,接受當下疫情期間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外,寧靜重點激發劉女士面對困難的勇氣與動力,啟發她多方面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左:十堰市總工會為職工開辦心理疏導健康教育講座

右:心理援助熱線團隊成員在傾聽職工心理咨詢
后來,劉女士與寧靜愉快地聊起了未來。收線前,寧靜又與她探討了如何更好地渡過目前的難關,建議她多與自己的生意伙伴溝通互動加深情感與信任。在劉女士的感激聲中,雙方結束了咨詢。
自3月7日起,十堰市總工會開通防疫心理援助熱線,聘請了4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為職工提供免費心理援助服務。寧靜便是其中的一位。
熱線開通以來,4位咨詢師無論白天黑夜,一聽到電話鈴聲就立馬進入忘我的工作狀態。在開展心理疏導過程中,他們除了加強接聽心理熱線的專業素養,還始終關注疫情相關政策,以便更好地服務那些因不能復工復學而內心焦慮的來電者,這類人群的求助電話超過所有來電的一半。
十堰市總工會下沉黨員樊楚娥,是咨詢團隊的另一名成員。自下沉張灣區銀河社區以來,她一邊堅持值守在小區防控一線,一邊運用自己的心理咨詢專長,針對性地對社區居民、社區工作者進行心理輔導。
“大爺,您安心,只要做好防護,不會那么容易被感染的。”“阿姨,生活有變化,心理產生一些壓力,這是正常的。您最近就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放松心態,積極做好準備工作就好了。”……
樊楚娥積極爭取社區的大力支持,于3月8日在銀河社區開設了全市首家社區防疫心理咨詢室。
一位七旬獨居老人說自己經常感到身體不適,多次要求去醫院檢查身體。樊楚娥在了解老人生活狀況后,對他進行了體溫檢測。經過兩天耐心觀察和詳細了解,她判斷老人是居家過久產生了心理恐慌。樊楚娥便經常關心老人生活起居,多次耐心細致地進行心理疏導,轉化了老人情緒,贏得了老人信任。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作為一名工會人,能夠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廣大職工和社區居民服務,這是我的榮幸,也是責任。”樊楚娥說。
【業內人語】
十堰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李馥秀——
我們將繼續本著竭誠服務職工、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宗旨,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咨詢服務,引導廣大職工群眾科學理性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積極化解疫情后的創傷和應激反應,進一步提振職工的信心和決心。
與此同時,充分發揮4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的積極作用,使職工的心理更加陽光、自信、充滿活力,使心理咨詢服務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更加常態化、長期化,促進全市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