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靜,安文忠,楊佳琦,王妍,王穎,單偉穎,(通訊作者)
(1.承德醫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2.唐山師范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3.承德護理職業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結構的轉變,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截止到2018 年底,我國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為2.49 億人,占總人口數的17.9%[1]。健康中國行動意見指出要全面建設老年人健康服務體系,實現健康老齡化[2-3]。醫療衛生服務已然養老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調查京津冀城市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滿意度及影響因素,對于促進該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有重要意義,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依據各地區經濟水平的差異性,抽取京津冀5 個城市2000 名城市老人進行問卷調查。
1.2 方法。采用自行編制的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問卷Cronbach α 系數為0.723,內容效度(CVI)為0.97。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 進行χ2檢驗、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 視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人口學資料。本次調查發放問卷2000 份,回收有效問卷1824 份,有效回收率91.2%,見表1。
2.2 影響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子女數量、退休前職業、居住方式、患慢性病種類在醫療衛生服務滿意度上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以單因素分析中有意義的變量為基礎,采用二元Logistics 回歸分析對醫療衛生服務滿意度進行分析。多因素分析結果見表3。
截止到2017 年底,京津冀醫療機構分別為9976、5539、80912 個,比2016 年分別增長2.03%、1.73%及下降0.6%[4-5]。河北省醫療供給壓力正在逐步上升,高質量的優質資源仍集中于京津[6]。因此應加快實現京津冀優質醫療資源共享。

表1 研究對象一般人口學資料(n=1824)

續表1
多因素分析顯示,老年人主要經濟來源、居住方式、患慢性病種類、退休前職業是影響醫療衛生服務滿意度的主要因素。

表3 醫療衛生服務滿意度多因素分析
在居住方式方面,有研究顯示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是老年人選擇養老機構的重要因素[7]。養老機構內老年人可以得到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其醫療衛生服務滿意度要高于其他居住方式的老年人。在退休前職業方面,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的醫療服務滿意度要高于其他職業。文獻顯示,我國城鎮職工醫保報銷比例在85%左右,部分地區可以達90%,城鎮居民醫保報銷比例在60%左右,二者有一定差距[8-9]。在經濟來源方面,有退休金/養老金支持的老年人有一定能力負擔醫療花費,所以滿意度要高于無退休金/養老金支持的老年人。在患慢性病種類方面,隨著患慢性病種類的不斷增多,老年人所產生的醫療費用也不斷增加,因此老年人對于醫療衛生服務的滿意度不斷下降。
綜上所述,京津冀三地應從多方面著手完善該地區城市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