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梅鳳,陳善平
(廣州市南沙區第六人民醫院 急診科,廣東 廣州 511473)
留置尿管在臨床上應用比較常見,其屬于一種護理技術,也是一種入侵性的治療措施,如果在留置尿管期間護理不當,很容易導致患者發生多種并發癥,使其生命質量大大下降[1]。為了進一步提高護理的有效性,本文對長期留置尿管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通過健康教育、一對一指導、電話隨訪、家庭訪問和并發癥防治等,旨在降低其在置管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對留置尿管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從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質量。現將研究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間收治的長期留置尿管患者92 例為對象,將其以隨機分配方式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6 例,對照組男32 例,女14 例;年齡29-87 歲,平均(68.13±3.42)歲;留置尿管時長7 天至8 年,平均(3.67±0.54)年;疾病類型中,脊髓損傷共6 例,嚴重心肺功能不全共4 例,腎后性腎功能不全共5 例,前列腺增生術禁忌共21 例,尿道狹窄2 例,其他8 例。實驗組男30 例,女16 例;年齡31-90 歲,平均(69.66±3.78)歲;留置尿管時長7 天至9 年,平均(3.50±0.75)年;疾病類型中,脊髓損傷共5 例,嚴重心肺功能不全共5 例,腎后性腎功能不全共6 例,前列腺增生術禁忌共20 例,尿道狹窄3 例,其他7例。所有患者均長期留置尿管,在留置尿管過程中因護理不當引發的并發癥包括尿結石、尿道感染、拔管困難、漏尿、堵管、脫管等,兩組以上資料數據差異比較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故研究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指導,暴力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指導的內容包含尿袋固定、尿液傾倒、尿袋更換、會陰護理、帶管活動、飲水計劃、膀胱功能鍛煉等[2]。驗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針對性護理,具體如下:①成立針對性護理小組:由科主任擔任組長,護士長擔任副組長,由5名高年資的護理人員擔任組員,成立一個完善的護理小組。②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涉及的內容比較多,首先,進行一對一健康指導,即對所有長期留置尿管的患者進行一對一的講解和示范尿管留置的護理方法,并每月組織患者或其監護者接受健康教育,發放尿管留置護理的宣傳手冊,提供患者進行自學;其次,電話隨訪和家庭隨訪分別在出院后第一周與第二周進行一次,之后每月進行一次,直至患者尿管拔出。在指導過程中需對患者的不同問題進行針對性解答和具體性示范。最后,對患者尿管護理知曉情況進行檢查,并及時進行糾正和幫助。③飲水計劃:護理人員要建議患者每日飲用2000-3000 mL 的水,或者每日飲水量為30 mL·kg-1,以使患者每日尿量達到1500-2000 mL,實現機械性內沖洗目的。同時還能預防便秘和泌尿系結石。④并發癥護理:包含尿結石、尿道感染、拔管困難、漏尿、堵管、脫管等。對于尿結石患者,結石較小者護理人員鼓勵患者每日增加飲水量,以促進結石的排出;對于結石比較大者,則需采取碎石術處理。對于尿道感染,每日用涼開水對患者的尿道口進行清潔,通過單向活瓣抗反流引流袋,盡量每周更換一次,以減少引流系統的開放次數,從而減少發生尿道感染的概率。對于拔管困難者,囑咐其定時道醫院更換尿管,防止尿管老化和結石等而導致的拔管困難,并加強健康教育,使患者深入了解到拔管困難可能帶來的后果。對于尿管堵塞和尿管脫落問題,在置管前要加強對患者病情和意識狀態的評估,意識清醒者可耐心講解尿管留置的目的和意義及脫落會帶來的后果,預防扯、拉、拽;置管時要選擇合適型號的尿管和氣囊,并注入適量水,老年女性可選擇較粗的硅膠管,酌情增加注水的量;注意尿管是否合格,以免使用劣質尿管導致氣囊破裂和漏液等引發尿管脫落;對于意識不清或有躁動表現者,可使用約束帶制動,以防尿管被強行拉出。⑤膀胱功能訓練:根據患者的飲水量和尿量,每隔1-3 h 囑咐患者放一次尿,使其排尿趨于正常,同時要避免長時間開放尿管導致膀胱發生廢用性萎縮和膀胱痙攣。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尿結石、尿道感染、拔管困難、漏尿、堵管、脫管等各項并發癥的發生率;調查兩組對尿袋固定、尿液傾倒、尿袋更換、會陰護理、帶管活動、飲水計劃、膀胱功能鍛煉及并發癥等相關知識的知曉率。
1.4 統計學處理。用SPSS 21.0 軟件對數據加以處理,數據用%表示,檢驗,差異以P<0.05 表示統計區別有統計學意義[3]。

表1 對比兩組在留置尿管期間的并發癥發生情況[n(%)]

表2 對比兩組患者對留置尿管對相關知識知曉率情況[n(%)]
2.1 對比兩組在留置尿管期間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在留置尿管期間,對照組發生尿結石、尿道感染、拔管困難、漏尿、堵管、脫管等各項并發癥的發生率均高于實驗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2.2 對比兩組患者對留置尿管對相關知識知曉率情況。實驗組患者對尿袋固定、尿液傾倒、尿袋更換、會陰護理、帶管活動、飲水計劃、膀胱功能鍛煉及并發癥等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研究指出,長期留置尿管患者由于帶管時間比較長,患者的依從性會逐漸降低,對尿管維護的需求也需要進一步滿足,尤其是對有尿管留置并發癥的患者,需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幫助,以解決患者長期留置尿管中存在的不良問題[4]。針對性護理是一種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采取具體護理措施的一種服務模式,在長期留置尿管患者護理中應用,能夠針對性解決患者的需求,加深患者對留置尿管知識的掌握,并對減少患者長期留置尿管中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5]。
本研究中,對兩組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指導,實驗組則加用針對性護理,結果發現,在留置尿管期間,對照組發生尿結石、尿道感染、拔管困難、漏尿、堵管、脫管等各項并發癥的發生率均高于實驗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對尿袋固定、尿液傾倒、尿袋更換、會陰護理、帶管活動、飲水計劃、膀胱功能鍛煉及并發癥等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則均高于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針對性護理的應用,對于減少長期留置尿管患者尿管留置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加強患者對治療的認知等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