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鴻雁,郭靜芹,李建偉,李婭
(泰山護理職業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培養符合臨床護理工作需要的護理人才是現代護理教育者共同關注的問題。護生畢業前到醫院的頂崗實習是學校課堂教育的延續,是理論聯系實際,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時期。通過對頂崗實習醫院護理帶教老師的調研,了解到醫院存在不同的帶教模式,目前主要有一對一固定教師的責任制護理帶教模式和功能制護理帶教模式。一對一固定教師的責任制帶教是一種屬于現代學徒制的帶教模式,以下均稱之為現代學徒制帶教模式[1]。本文通過研究我院部分頂崗實習護生在不同帶教模式下客觀考核數據和主觀調查數據的評價和分析,探討一種更有利于提高護生綜合素質的臨床帶教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5 月在山東省三甲綜合醫院實習的五年一貫制高職護生,根據醫院的護理帶教模式不同,將頂崗實習護生分到現代學徒制護理帶教模式組、功能制護理帶教模式組,從兩組中各隨機抽取50 位學生。本研究應用對照實驗。現代學徒制護理帶教模式組有男4 位,女46 位,年齡19-23 歲,平均(20.46±0.85)歲;功能制護理帶教模式組有男2 例,女48 例,年齡19-22 歲,平均(20.24±0.53)歲。兩組實習護士的年齡、性別比較,P>0.05,其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功能制護理帶教模式組護生屬于傳統的帶教方法,現代學徒制護理帶教模式組屬于責任制護理帶教模式,兩組護士的實習培訓周期均為8 個月。
1.2.1 現代學徒制護理帶教模式組:護生在輪轉的臨床科室由固定的護理老師帶教,老師一對一帶教學生分管床位,護生接受帶教老師的指導和監督,負責分管患者入院期間的整體護理工作[2]。
1.2.2 功能制護理帶教模式組:這種帶教模式下護生按照班次進行輪轉,無需分管床位,沒有固定的帶教老師,跟科室相關護理老師共同負責整個病區內所有患者的護理工作。
1.2.3 評價方法:根據護理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編寫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兩個模塊的考核試卷,考核采取筆試的方法;自制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護生對帶教模式滿意度、對帶教老師滿意度、歸屬感、護生對自我實操能力滿意度、護生對自我溝通能力滿意度等,護生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進行評分。
1.3 評估指標。對護生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進行考核評分,分數值各為100 分,分數越高,說明護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越強[3];通過問卷調查統計分析護生對兩種臨床帶教模式效果的滿意程度,問卷每項指標的滿分均為100 分,60分以上(包括60 分)為滿意,60 分以下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資料,各項成績考核評分以的形式表達,實施檢驗方式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 時,上述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現代學徒制護理帶教模式組和功能制護理帶教模式組學生的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考核成績在實習前無差別(P>0.05),實習后考核成績均優于實習前(P<0.05),其中現代學徒制護理帶教模式組的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考核成績優于功能制護理帶教模式組(P<0.05)(見表1)。問卷調查顯示現代學徒制護理帶教模式組在“護生對帶教老師、歸屬感、實操能力”等方面的滿意度均優于功能制護理帶教模式組(P<0.05)(見表2)。
表1 2 組護生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成績的比較

表1 2 組護生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成績的比較
注:?表示與實習前比較,P<0.05。
組別 n (專實業習實前務)專業習實后務)(實(實實踐習能前力)(實實踐習能后力)現代學徒制帶教模50 62.45±7.60 87.84±8.35? 63.74±6.76 86.24±9.14?式組功能制護理帶教模50 63.12±7.20 76.95±7.16? 64.12±7.02 73.45±8.68?式組T - -0.453 7.001 -0.276 7.175 P - 0.652 <0.001 0.783 <0.001
高職五年一貫制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護生畢業前必須完成至少8 個月的臨床頂崗實習,醫院通常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帶教模式。

表2 2 組護生在不同帶教模式下滿意度的比較[n(%)]
3.1 功能制護理帶教模式。功能制護理以是以工作為中心的護理方式,護士長按照護理工作的內容進行分工部署,工作內容主要是完成護理常規及執行醫囑。實習護生在這種帶教模式下,雖然能對自己所執行的任務比較熟練,但由于沒有具體分管病人,使得護生對病人的護理評估、執行護理措施及護理評價等缺乏系統性、延續性,不利于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和體悟。另外,護生每天依排班表變化跟隨不同的帶教老師,護生需要不斷去適應不同的帶教老師,這給護生心理上造成緊張和壓力;同時,由于護生對帶教老師不熟悉,護生往往不敢主動與老師溝通,不敢向老師請教問題。同樣,帶教老師對不同護生的學習情況也不了解,不知道應該在哪些方面進行指導。
3.2 現代學徒制護理帶教模式。責任制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由責任護士根據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有計劃的整體護理[4]。護生在這種帶教模式下,在帶教老師的引領下,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連續的整體護理服務。護生通過帶教老師的言傳身教,能迅速提升護生的職業道德水準、護患溝通能力及依托護理程序的整體護理能力,這不僅使護生熟練掌握基礎護理操作技術,而且通過對病人持續的觀察和護理,熟悉不同系統疾病的護理程序。護生在每個科室實習4 周,醫院通常會選派具有3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護士作為一對一固定帶教老師[5],護生可以隨時隨地向自己的老師學習、求教,可在短時間內適應角色的轉變,習得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更扎實。這種模式也使帶教教師具有更強的責任心,能夠及時了解護生的學習情況,可隨時隨地根據具體情況對護生進行監督和指導。這種模式也提高了帶教老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現代師徒制護理帶教模式組護生的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方面均優于功能制護理帶教模式組。現代師徒制護理帶教模式組的學生對帶教老師、歸屬感、操作能力、溝通能力等方面的滿意度更高,更樂于接受這樣的培養模式。
綜上所述,現代學徒制護理帶教模式較功能制護理帶教模式的教學效果更優,對護生和帶教老師具有更多積極的影響和作用,護生與帶教教師的滿意度均高,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