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良
2020年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得多少行業的潮水退去,只余岸上裸泳,很難有贏家。“對會思考的企業領導者來說,只是從一個角度升另一個維度來看這個問題,困難背后是最大的商機。”,萊蒙國際聯合創始人劉智此時心情極不平靜,自2004年回國創業至今,16年的風雨中按著自己的節奏演繹著精彩人生。????后疫情時代下,劉智認為文旅行業全面恢復至少需要2年的時間,疫情結束后郊區游和自駕游會率先熱起來,大的景點會被分流,最后才是出境游復蘇。消費場景和產品結構會調整,因為消費者的習慣會有改變。如何把握后疫情之下文旅產業的破局,劉智一言而概之“文=內容,旅=流量,只要文旅IP建設好、經營好,對于流量將會是絕對性作用。”????萊蒙國際這些年在劉智主導參與設計的文旅IP項目有很多:上海崇明生命港、云南騰沖高黎貢國際養療示范區、湘西芙蓉生命谷等等,眾多項目最需要的是"復盤"這是實戰分析和項目持續完善,對文旅從業人員來說很需要這寶貴的實戰經驗,因為他們是花了大錢買回來的。因此對于萊蒙國際來說,在此疫情之間我們要從三方面來應對的;項目復盤,線上內容,數字呈現。提起文旅IP&全域旅游建設,劉智總有說不完的話。
根據國際著名文旅規劃運營機構AECOM的綜合評估: 全球前十大主題公園全部是IP主題公園,全球前二十大主題公園中,IP類游客量持續增長,非IP類則持續下降。 AECOM認為中國目前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IP主題公園。無論華僑城、長隆、方特、萬達等著名文旅企業還是杭州開元森泊度假、莫干山民宿、拈花灣小鎮等文旅新銳都在努力創建自己的IP價值, 但相比國際著名IP文旅而言,還處于初期。人才瓶頸難以承受具備國際視野的高難文創;高昂成本的壓力,更多的文旅企業和項目只能蟄伏在資源形態和同質化狀態下運行;企業盈利戰術目標與區域旅游發展戰略目標的沖突,吃老本和惡性競爭凸顯?縱容了文旅的平庸和淪落。
萬達現象:(2016年中國旅游全年投入1.2萬億,萬達近5000億),重金并沒有砸出留得住人的故事和成功的IP;從迪士尼出身的唐軍,到中旅集團出身的莫躍明陸續離開,萬達文旅賣給融創,王健林坦言"我不可能買地后靠文化旅游用20年來回收成本,中國的金融模式(指融資成本)不支持這種發展模式。 而現有的萬達城“地產+游樂園”與文旅IP發展有本質上的極大區別。

浦東新區商務委副主任董曉玲等領導一行,親赴萊蒙國際(上海)中國總部視察工作
其一、文旅IP要與全域旅游空間同步建設。內容推動流量,流量需要轉化,而全域空間布局才能完成商業轉化,天上飛的才能最終落地。做到建設與運營并舉。必須克服“重開發建設、輕招商運營”目前國內眾多特色小鎮的通病。
其二、文旅IP內容建設。全域空間內必須擁有若干個主題鮮明、內容深刻的文旅IP資源做支撐,IP個性及內容至關重要。沒有文旅IP價值資源及項目的全域空間無法生成現實旅游,文旅IP則推動了文旅內涵的最深化,因此說它是現實旅游及流量的攻堅利器毫不夸張。
其三、全域空間的調性建設。全域空間內的各類經濟文化要素均具備與文旅IP實施開放式對接的條件,而且一定要產業調性匹配(對應主題客戶群體細分、層級分明),使得全域旅游條件下的文旅IP與各類要素融合互動式發展,全面提升綜合效益,使得全域旅游真正實現了文旅外延的最大化(一盤棋),
其四、文旅產業的政府扶持建設。面對疫情,文旅行業相應政府號召全面停工,如今為響應政府“六穩六增”的號召,積極推動復工復產,但真正面對復商復市又何其難。加之文旅產業業已存在的金融稅收政策難題,因此推動面對文旅產業的金融、稅收政策改革,孵化、扶持一批明星文旅企業典型成為當務之急。通過經營場所扶持,土地及融資成本的扶持等系列舉措徹底消除“萬達模式”的掣肘。
為此,萊蒙國際在中國也正在積極籌劃具備國際視野和中國特色的國際醫療旅游目的地IP建設——德之源國際養療中心及醫療旅游先行示范區,為最終打破空間約束,實施資源、產業、市場融合式發展的全域旅游,劉智將帶領萊蒙繼續堅定的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