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扛起肩上的職責,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沖在最前線。馳援武漢,奔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上演最美“逆行”。他就是31歲的來自甘肅臨夏州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王建新。
王建新,一直以來都是科室里的骨干,不僅在醫療技術方面精湛,而且對待患者也耐心細致,是一名有責任心、有擔當的好醫生。在疫情爆發以后,他毫不猶豫地報名支援武漢,是甘肅省第一批醫療隊的一員。王建新于1月28日到達武漢,經過了短期的培訓后,1月29日晚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王建新所在的醫療隊,進入了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療區,目前負責兩個病區。
一旦進入隔離區,就要連續工作8個小時。而面對這種情況,王建新表示:“強度稍微大些,但還能堅持。我也必須要堅持,我有我的使命,我的責任就是做好現在的工作,時刻與疫情抗戰到底。”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所面對的新冠肺炎與王建新平時處理的疾病完全不同。面對這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王建新開始也會感到焦慮。“在之后,隨著病人康復出院,也給我帶來了信心,也消除了剛來時的恐懼。只要科學做好防護,按照國家治療指南開展救治工作,我們定能戰勝疫情。”王建新說。
在治療病人的過程中,王建新不僅要做好自我防護,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下班后,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都在各自的宿舍進行自我隔離,學習疫情防控的一線專業知識,最新的診療指南,關注疫情數據。

無論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王建新都會提醒自己,嚴格遵守防護流程。在工作結束后,脫防護設備的時候也是最嚴格的,每一個消毒步驟都不容忽視,一天下來洗手的次數要超過一百次。除此之外,王建新還將宿舍依照衛生程度劃分區域,每天消毒兩次,24小時開窗通風,做到科學防控、科學防護。
“戰勝疫情不僅需要有健康的身體,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我的家人給我的鼓勵也是很大的,跟他們相互鼓勵,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也很重要。”與家人溝通的幾分鐘,是王建新每天最開心的時候。他說:“我也很想家,想念我三歲的兒子,一歲的女兒。來武漢已經28天了,也期盼早點戰勝疫情。作為醫生,平時工作就很忙,有時候一個星期在醫院工作就一百多個小時,給他們的陪伴太少。”簡短的話語中,可見他對于家人的思念與愧疚。
但現在這個時候最令王建新欣慰的還是患者在病情得到緩解后臉上流露出的希望與笑容。病房里每天都在發生著令人感動觸及內心的故事。“更多的感動是來自于我們所治療的患者,他們的笑容是給我們防控醫務工作者最好的回報。”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已經寫下遺囑的患者,在王建新和同事的鼓勵與治療下,打消了對肺炎的恐懼和不安,積極配合治療,如今已經出院。談及與患者的相處之道,王建新表示:“我們平時除了要給患者治療,還要多溝通,多交流,讓他們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建立足夠的信心去跟疾病做斗爭,要有能治好的信心。”
如今在武漢戰斗的,如王建新一樣的醫務工作者有千千萬萬。正是因為有他們,患者才有了生的希望。經歷了這次疫情戰斗,也帶給王建新許多思考與改變,他希望疫情結束與隔離結束后,能夠回到家中多陪陪家人。“我想我會有很多改變,珍惜平淡的生活,不再有抱怨,因為平平淡淡才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