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喜 李天婷
戴帽子、戴口罩、穿防護服、戴防護鏡、戴手套……“全副武裝”之后,時間正好8:30,拿起安檢儀,來到手檢區,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沈陽車務段鐵嶺站安檢手檢員劉佳的工作開始了。
手持安檢儀,劉佳朝著過完安檢門的旅客雙臂、雙肩、腋下、腰間、后背、雙腿依次檢查,有些部位還要結合手摸。檢查每一名旅客,她都要彎腰、起身,日常客流量平均每小時彎腰、起身近百次。疫情期間,穿上防護服,動作好像被按了“慢放”鍵,工作強度也比平時更大了。
上崗沒多久,護目鏡上就起了水霧。“戴著口罩一呼氣護目鏡就起水霧,一吸氣水霧就減弱點,但還是覺得呼吸困難,就像缺氧一樣。”劉佳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安檢手檢員這個火車站接觸旅客最頻繁的崗位上,這位26歲的姑娘,就這樣每天在“缺氧”狀態中堅守著。
為了防控疫情,大家都盡量減少與陌生人交流,可安檢工作絕不是走過場,為了旅客安全,稍有疑惑劉佳都追問到底。
“您好旅客,您兜里裝的是什么?麻煩出示一下。”劉佳在用手持安檢儀檢查旅客褲兜時,發現了異常。“這把刀的刀刃超過5厘米了,是不允許帶上火車的。”
“我就是切水果,也不是干別的,你針對我干什么?”
“不是針對您,為了旅客的安全,請您配合我們工作……”劉佳耐心地勸阻。

劉佳說,平時在對旅客進行手檢時,有時會遇到這樣不理解的旅客。有些旅客不愿意接受檢查,直接過安檢門就要走,完全忽視手檢員的存在。有些時候需要手檢員用手摸去檢查,雖然手檢員戴著手套,旅客還是嫌棄她們剛摸完別人就摸自己,有些旅客還推開手檢員不配合檢查等等。“有些旅客覺得我們在為難他們,其實,我們做這些是在保護旅客。”劉佳說。
由于春運臨時抽調,劉佳在這個崗位工作不到1個月,除了覺得有些旅客不理解她們之外,最大的感受就是累。
為了防止過度疲勞,車站安排一個班兩名手檢員,每隔1個小時交替上崗,一天要工作10個小時。平時女手檢員就利用間歇的一個小時喝水、上廁所,坐下休息一會。可穿上防護服后,這1小時的休息也只能在旁邊坐一會兒,身上的“裝備”都不能脫。“防護服特別不透氣,穿一會兒就全身出汗,頭發里也都是汗,嘴里口干舌燥也不敢喝水,就怕上廁所,實在堅持不住了才去一次。”劉佳說。
劉佳的臉上起了小紅疹,皮膚有些過敏,她說,“應該是帶護目鏡造成的”。一到休班時間,第一件事就是把口罩拿下來,好好吸幾口氣,然后喝一大杯水。“白班還好一點,晚上才是最難熬的。”劉佳說,“真是困也不敢睡,旅客陸陸續續進站,每個人都要檢查,連打盹的空隙都沒有”。
每天接觸這么多人,是否害怕被病毒感染?劉佳說:“肯定害怕,但是怕也沒有用,工作還是得干啊!家里人總是擔心我,我都告訴他們沒事,我防護得好。”
像劉佳一樣的女手檢員,鐵嶺站一共有8名。節后復工返程高峰期間,劉佳和她的小伙伴們每天幾千次的彎腰起身、上百次的耐心詢問,平凡崗位的默默堅守,守住了疫情防控期間旅客平安出行的第一道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