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陸


咔嚓……環境執法人員舉起相機迅速按下快門,固定違法證據。
日前,廣州市白云區太和鎮一施工工地的一臺輪式裝載機煙囪直冒黑色濃煙,被正進行巡查的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逮個正著。施工單位被責令改正違法行為,并收到了一張2萬元的罰單。
為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不斷深化大氣污染精細化治理,開展逐微克攻堅,2019年底廣東省全面啟動了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工作,逐步破解該類移動污染源監管難題,建立起精細、科學有效的監管。
廣州:
嚴查嚴管施工機械冒黑煙
執法人員:“現責令你單位立即改正環境違法行為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是否有意見?”
施工單位:“沒意見,希望從輕發落。”
2019年底,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秋冬季施工工地污染防治專項檢查行動。在白云區太和鎮一隧道施工工地,發現一臺徐工輪式裝載機在作業時,持續排放出黑色濃煙。
經過調查詢問,執法人員依據《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第八十一條以及《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劃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的通告》等有關規定,現場責令施工方立即改正環境違法行為并處罰款2萬元。
“情況屬實,當時我公司因為趕工,這臺徐工輪式裝載機維護保養不到位,所加的柴油可能也有影響,導致裝載機持續冒黑煙。我公司已經立即整改,加強檢修,杜絕冒黑煙現象。”面對執法人員出示的影像證據,隧道工程施工公司相關負責人朱先生坦誠違法行為,承諾整改。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支隊二大隊副大隊長律輝介紹說:“在廣州市劃定區域內,施工機械只要排放黑煙等可視污染物,執法人員采取照片、視頻方式固定證據后,就可以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查處。”
據了解,根據《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規定,在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等主管部門按照職責責令改正,處兩萬元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責令停工整治。
為建立起對該類移動污染源的有效監管,廣州啟動了非道路移動機械信息采集編碼工作,以施工工地、物流園區、大型工礦企業以及港口、碼頭、機場、鐵路貨場使用的非道路移動機械為重點,組織非道路移動機械所有人或使用人訪問廣州市非道路移動機械登記管理系統,填報相關信息,對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登記管理。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表示,為確保填報采集的準確性、唯一性,將加大信息審核和復查力度,通過現場抽查等方式,規范信息填報,杜絕“一機多碼”或“多機一碼”的現象。
東莞:
違法行為計入企業不良行為
在東莞市區中國中鐵軌道交通施工現場,吊裝機械機身清晰地印著環保編號——“3-KS000047”和二維碼。
東莞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督管理所黎浩榮解釋,“3”表示這臺機械執行的是非道路移動機械第三階段排放標準,“K”是國家明確廣東機械環保序號,“S”是東莞在廣東的排序號。
機械業主或使用者登錄東莞市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平臺,填寫相關信息后就會生成機械環保信息編碼和二維碼,執法人員只要使用東莞市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監管平臺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獲取該機械的所有環保信息。
2019年底,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轉發了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據《廣東省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關于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分工要求,會同交通運輸、農業農村、住房城鄉建設、水利等行業主管部門按照國家和廣東省編碼規則聯合推進編碼登記工作。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國家《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技術要求》,明確全省機械環保序號第一位為K,為完善廣東省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統一確定機械環保序號第二位為各地級以上市排序編碼,第三位至第八位則由各地級以上市生態環境部門自行編號。
“摸清底數,為科學精準監管奠定基礎。”東莞市生態環境局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督管理所所長陳柏輝介紹,東莞市開發了“東莞市非道路移動機械信息采集”移動APP,機械所有人或單位可以登錄APP自主申報,相比上門登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同時還能避免錯報、漏報、重復申報,“執法監管人員可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日常監管上。”
“實施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監管。”陳柏輝表示,2019年下半年以來,東莞市鎮兩級同步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工作,目前全市已完成8553臺非道路移動機械登記備案工作,為實現全市非道路移動機械信息化監管打下了堅實基礎,“通過信息系統數據分析,將為政府制定預防大氣污染環境政策提供技術支持。”
據了解,2020年,東莞將全面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排放執法大檢查。全市范圍內抽查數量不低于登記備案總數的30%,在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至少抽查監測機械700臺,遏制使用超標、高排放以及冒黑煙的非道路移動機械現象。
陳柏輝介紹,對違規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施工單位,除依法對其進行處罰外,還將聯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按照《東莞市建設工程企業良好行為、不良行為記分標準》有關規定,將該違法行為計入施工企業年度不良行為扣分項。
佛山:
先行試點 處罰金額近200萬
“早在2016年底就對禪城區一施工工地使用冒黑煙的挖掘機開出第一單5000元的罰單。”佛山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李鳳珊介紹。
佛山先行先試,于2016年制定并實施了地方性法規——《佛山市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條例》,緊接著在2018年底發布了《關于劃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的通告》,在全市行政區域內全天24小時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
截至2019年底,佛山市共依法處罰使用冒黑煙非道路移動機械的違法行為176宗,處罰金額近200萬元。其中,對拒不改正違法行為的32家施工單位,實施按日處罰,金額總數超百萬元。
“編碼登記也走在全省前列。”李鳳珊介紹,2017年底,佛山市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就先行印發了《佛山市非道路移動機械信息采集工作方案》,要求工地主管部門督促建設單位將工程項目及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信息錄入信息系統。2019年,按照國家和省關于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工作的統一要求,進一步完善了信息采集工作方案,“目前已主動申報登記的機械約2600臺,其中已完成環保登記號碼發放的約1700臺。”
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王順強介紹,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21個地市全部劃定了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用區域。
如何判定非道路移動機械屬于高排放?廣東省在《廣東省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中明確了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兩種認定標準,一種是憑肉眼可以看到機械使用過程中排放黑煙的,即可認定是高排放,另一種是沒有排放可視黑煙,但經過技術檢測,排氣煙度超過《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排氣煙度限值及測量方法》所規定Ⅲ類限值的,也屬于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
“鼓勵各地對在用機械安裝精準定位系統和實時排放監控裝置。” 王順強介紹,由于廣東省屬于非重點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國家沒有強制要求推進在用機械遠程在線監控工作,“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會同省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門組織各地市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力爭消滅冒黑煙非道路移動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