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泰?



佛山作為全國聞名的制造業城市,2019年經濟總量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成為廣東省內繼廣州、深圳之后第三個超萬億城市。在保持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佛山市以大氣環境質量切實改善為核心,不斷探索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之路,努力推動這座珠三角制造業基地變成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明珠。2019年,全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分別為9、41、56、30微克/立方米,相比于2012年分別降低69%、10.9%、18.8%、35%,其中SO2濃度進入個位數時代,PM2.5濃度降至歷史新低,“佛山藍”逐漸成為這座制造業名城的靚麗色彩。
以問題為導向,
精準施策求突破
佛山位于珠三角西北部,遠離海洋,山體環繞,先天擴散條件較差,特別是冬春季節,污染物平均濃度較高且容易出現重污染天氣。盡管近年來佛山持續調整產業結構,大力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但是佛山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依然遠超全省平均水平,因而污染物單位面積排放強度高居全省前列。再加上佛山城市開發強度大,工地數量位居全省第一;汽車保有量持續增加,作為珠三角溝通廣東西翼的重要交通樞紐,貨物運輸的過境柴油機動車數量龐大,導致佛山PM10、NO2濃度居高不下。
針對這些大氣環境治理的痛點難點,佛山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環境保護委員會,由市委書記、市長共同擔任主任;出臺《佛山市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實施辦法》,明確各區黨委、政府及市有關單位的生態環保職責;建立以督辦、掛牌督辦、市委書記市長環保督查令三級督辦督察制度,并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開展為期3個月的市級生態環境督察;出臺《佛山市環境保護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實施辦法》,明確各級政府、各級相關部門領導的環保行政過錯追責情形、追責方式和結果運用,建立健全“市區鎮村組”五級聯防聯治環保問責機制;建立環境聯動執法制度,走在全省前列。
佛山市大氣環境治理堅持精準施策,做到“六點發力”。
一是“共享噴涂”模式“新”。家具和汽修行業是VOCs排放重點行業,佛山創新建構共享涂裝中心模式,先后建成南海桂城、南海九江、順德龍江3家家具共享涂裝中心以及10家汽修行業集中噴涂中心。
二是環保科技支撐“強”。開展大氣PM2.5在線源解析分析、大氣VOCs在線分析等,建設完整的空氣質量監測體系,建成2套機動車固定垂直遙感監測點位和5套機動車固定水平式遙感監測點位。
三是大氣分級管控“細”。印發《佛山市大氣污染防治分級管控方案》,將經信、公安等13個市直相關部門及五區政府納入方案,各部門根據氣象預報條件不同對應采取重度、中度、輕度三級預警防范管控和日常管控,減少污染天數,降低污染程度。
四是傳統產業排放標準“嚴”。先后開展陶瓷、火電、鋁型材、玻璃、電鍍、印染、印刷、家具、化工等行業整治。如過去污染嚴重的陶瓷行業通過整治提升,企業由300多家減少到63家,保留的企業全面達到嚴格的排放標準。整治提升后,能耗下降1/4,SO2減排2600多噸。
五是工業園區底色“綠”。推行集中入園、集中供熱、集中治污,如紡織企業集中的西樵紡織基地、大塘工業園已成為廣東省重污染行業綠色升級示范園區。
六是環保產業集聚程度“高”。大力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吸引國內外知名環保企業來佛山投資。包含國家環境服務業華南集聚區在內,目前全市共計3個環保產業園(2個已建成,1個在建)。
化壓力為動力,
強化制度建設“金鑰匙”
作為工業大市,佛山大氣環境治理雖然取得了扎實成效,但是依然面臨諸多難題和困惑。大氣治理邊際效益日益遞減,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尚需強化,執法技術手段不斷完善,主要污染源已從工業污染向移動源和生活源污染轉變。此外,臭氧削減難度大,已成為佛山優良天數進一步提升的“攔路虎”。在受新冠肺炎疫情管控影響下,社會活動水平已降至近年低點的2020年1—2月,佛山臭氧均值仍接近110微克/立方米,臭氧污染本底值明顯偏高。
打贏藍天保衛戰,為全省確保空氣質量走在全國前列做出貢獻,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綠添藍”,佛山市必須牢牢把握強化制度建設的“金鑰匙”。接下來將以近日國家印發《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為契機,科學謀劃、精心組織,遠近結合、整體推進,以“大環保”推動“大治理”。
一是建章立制,織密環保制度體系。加強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機制建設,嚴格落實黨委、政府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加快建立“三線一單”制度,健全生態環境信用評價制度,完善生態環境經濟政策,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基礎設施能力建設。
二是動真碰硬,大氣“十招”破解難題。落實佛山大氣治理“十招”,加快推進公交車、物流車輛、電動叉車等清潔能源化。治理交通擁堵點,增加道路通行能力。嚴格開展柴油貨車通行管控。開展黑煙車夜間抓拍。加強對渣土車監管執法力度。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整治。持續做好揚塵污染管控6個100%措施。開展非法劣質油品整治專項行動。繼續深化家具、印刷、汽車維修行業整治。推進部門之間環保“大數據”共享。繼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分級管控,強化正向激勵。
三是借力用力,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加強環保宣傳教育,推動環保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隊伍規范健康發展。扎實做好環境信訪工作,充分保護舉報者合法權益。(作者系佛山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