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亮


這是一個優秀的集體,是國內最早成立的省級輻射環境監測機構之一,也是全國第一批四個輻射環境監測達標單位之一,在全國輻射環境質量監測、核電輻射環境監督性監測以及核與輻射事故應急監測領域處于國內引領地位。
這是一支一流的鐵軍,他們政治站位高、責任意識強、業務素質硬,他們兢兢業業為廣東牢牢筑起了一道核與輻射環境安全防線,他們勇于創新為核電事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他們敢于拼搏在重大賽事上屢創佳績。
這就是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這支成立于1989年的集體,憑借著務實的工作、精湛的技術、負責的態度,牢牢守護廣東核與輻射環境安全,推動廣東輻射環境監測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黨建引領,打造先進集體
黃乃明,作為黨建第一責任人,他始終堅持把落實從嚴治黨的責任作為檢驗工作成績的“硬約束”,中心班子和總支部委員認真履行一崗雙職,保障中心基層黨組織在各項工作開展中始終發揮政治核心作用。
梁貴淵、馮穎思、蔣嵐、李美麗、吳貴標等實驗室工作人員,“白+黑”“5+2”成為他們工作常態,晚上、周末主動加班持續作戰,保障核電站外圍輻射環境樣品監測等各項工作的及時完成;
廖建華,在生態環境部牽頭開展的2017年國控大氣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項目全面驗收工作中,以一名黨員的責任擔當,對驗收檢查提出了10多項共性問題和40多項個性問題,詳細論證了有關自動站暫不能通過驗收的事實,為輻射環境監測牢牢把好關;
歐陽俊,在粵西分部人手緊缺的情況下,發揮愛崗敬業精神,提前2個月結束休產假返崗工作;
陳玉娟,在深圳分部一名同事離職后,主動擔起工作壓力,保質保量完成全部分析工作。
領導垂范,黨員爭先。中心以黨建激發黨員工作熱情、強化使命擔當、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促使廣大黨員干部紛紛爭做奮斗“領頭雁”、工作“排頭兵”,打造出一個愛崗敬業、思想好、水平高、作風硬的輻射環境監測集體。
優秀集體的煉成,離不開良好的制度設計,更依靠全體人員的身體力行。長期以來,中心全面落實黨建責任,領導干部每年精心準備帶頭講黨課,開展豐富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形式多樣的黨務知識競賽活動,并與扎實做好輻射環境監測工作相結合,推動廣大黨員把愛黨、愛國之情化作愛崗敬業、不懈奮斗的動力。
中心領導班子積極發揮火車頭作用,帶頭遵守制度、帶頭執行決議、帶頭維護紀律,班子始終講團結、重友誼,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干事創業氛圍。在2019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中心通過設置意見箱、發布公告等方式廣泛收集到111條意見建議,并真正做到條條有回應、件件有落實,推動解決一批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得到中心全體人員一致好評,受到省廳高度肯定。
良好的氛圍,推動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真正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干事創業敢擔當的品質和底氣,涌現出了環保鐵軍梁貴淵,比武尖兵陳文濤、覃連敬等一批生態環保鐵軍。憑借優異的成績,中心獲評2017年度、2019年度省生態環境廳先進集體,中心下屬三個支部均為省生態環境廳優秀基層黨組織,其中粵西分部黨支部2019年被省直機關工委評為優秀基層黨組織。
比學趕超,成就一流鐵軍
2019年11月23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第二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活動”獲獎名單,中心派出的王家玥、賈連敬、陳文濤3名隊員以過硬的作風和專業的能力,在輻射監測專項比武中取得優異成績。
中心的3名選手,之所以能夠在眾多高手中脫穎而出,源于其背后有“尊重技術、重視人才、鉆研業務”優良傳承和整個單位的支持。一直以來,中心高度重視“我愛我崗、盡力盡美”工匠精神傳承,堅持“尊重技術、重視質量”的工作原則,為員工的發展提供各種便利,使他們在輻射環境監測江湖中練就一身本領,在人民、國家需要的時候“喊得應,拉得出,測得準,打得贏”。
為激發員工創新激情,營造比學趕超良好氛圍,中心專門出臺了《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考核評比辦法》《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技術帶頭人、項目負責人管理辦法》,對于在科研課題研究、技能競賽、論文評比、技能考核評比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給予獎勵,并視實際情況予以重點培養或提拔。在“第二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活動”獲得優異成績的3名選手,就分別得到了提拔重用。
中心還積極創造各種條件,推薦優秀黨員干部和技術骨干參與中心領導帶頭的各項科研技術創新項目。讓業務技術精湛、作風扎實、工作認真負責的黨員干部,在參加全國輻射系統業務技能比武,乃至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業務比對中敢于奪標創優。
同時,倡導技術人員利用平臺優勢,開展科研創新工作,筑牢發展基石,先后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兩項,廣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兩項,授權的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新型水中氚電解濃集儀等科技成果實現了轉化和商品化生產,實現了先進同類產品國產化。
創新管理,筑牢安全防線
2015年作為主要技術支撐單位順利保障了“神盾-2015”國家核應急聯合演習,2017年承擔運行與管理的廣州放射性核素監測臺站通過了國際禁核試條約組織籌委會的驗收;
主動承擔省廳、海關委托的伴生放射性礦進口物料的鑒別,確保放射性高于本底的物料合理、順利通關,流向環保手續完備的企業加工利用;
2019年,中心共完成全省21個地市共7170枚放射源及7347kg放射性廢物的臺帳核查工作,保障城市放射性廢物庫清庫工作有序推進,并克服困難確保在清庫期間讓企業的廢源也可以安全送貯,有效防止因保管不善而丟失放射源的事故發生。
廣東是核技術利用大省,保障核安全是關系經濟民生與社會安全的重要工作。中心承擔著全省核設施和重點輻射源監督性監測、全省核與輻射環境質量監測、全省核與輻射事故應急和污染糾紛與投訴監測等13項工作,是保障核安全的重要一環。為確保高效率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2018年開始,中心實施質量保證工作“八大計劃”,從監督、質控、培訓、審核等方面保證,并加強專業知識培訓,有力地促進中心質量管理體系和技術水平的全面提高。
在嚴格質量保證前提下,中心圓滿完成全省重點輻射源監督性監測工作、全省輻射環境質量監測、廣東省內飲用水源地水質放射性監測、廣東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及重要農產品基地土壤與農產品放射性調查等工作,確保廣東核與輻射環境安全。
為順應改革工作需要,中心探索以信息化建設為手段,不斷提升監管能力。2017年,為提高輻射環境監測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實現監測數據的智能化管理和分析,中心歷時兩年建設完成廣東省核與輻射環境監測數據綜合業務系統,實現中心業務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與應用。
2019年,中心在全國首創開發運行的“廣東通信基站電磁環境管理與監測平臺”,實現了通信基站登記備案、環境監測、信息公開和信訪處理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為環境管理部門做好通信基站環境監管提供有效抓手,為建設單位落實環境主體責任提供有力工具,為公眾獲悉通信基站監測信息提供便捷渠道。該平臺受到生態環境部的肯定,并推動成為全國使用平臺。
多年的努力也得到各界的肯定,中心先后被評為全國輻射環境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國家核事故應急技術保障工作先進單位和廣東省核電站事故應急工作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