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昊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排污許可基礎工作怎么開展?廣東巧用“小程序”助力排污許可發證和登記工作。
只要在電腦上直接點擊“企業排污許可分類”小程序,就可“一鍵分類”生成不同管理類別的清單文件,清單內容包括單位地址、企業名稱、機構代碼、管理類別等信息。這個基于“二污普”數據開發的軟件系統為全省排污許可管理分類工作按下了“快捷鍵”。
“東莞市‘二污普共納入10萬家污染普查對象,如果全部通過人工篩選識別排污許可管理類別的話,起碼得一個多月才能完成,現在用這個軟件,只用了20分鐘就能初步掌握全市管理分類情況,沒想到效率這么高!”初次試用該軟件的東莞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王璋磊對小程序的功能贊不絕口。
王璋磊介紹,有了初步分類結果,各基層工作人員僅用一周多時間內就可完成企業管理類別的細化工作,工作效率至少提高了一半。
“特別在疫情特殊時期,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我們前往現場核實企業狀況、集中辦公識別分類的次數,避免了人員密切接觸,工作開展起來也比較安心。”
按照生態環境部要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需以“二污普”數據為基礎,根據《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9年版)》,逐個確定各個企業的排污許可管理類別,并于2月底前提交形成固定污染源發證和登記清單。
“廣東普查對象約有60多萬家,各地市自行開展此項工作,工作量非常大,且恰逢春節假期,又遇突發疫情,給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時間緊、任務重。為確保準時完成工作,在省生態環境廳指導下,省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牽頭與省環科院和省技術中心等技術單位通力協作,加班加點,用了20多天時間,為排污許可分類工作量身打造了一款小程序,幫助各地“減負”。
“爭分奪秒和時間賽跑。”談到小程序的開發過程,省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李寶智老師深有感觸。為使小程序在春節后順利啟用,李寶智和同事們以及省環科院的技術人員,加班加點僅2天時間就完成107類行業和4個通用工序的規則梳理,4天時間完成規則到程序化語言的轉化。他自己更是從大年三十開始連續加班奮戰,在5天時間內完成了整個程序搭建。
“在時間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必須要不停的調整、測試,才可達到理想效果。”李寶智介紹。通過對規則的反復補充完善以及程序的多次調試,小程序最終置入分類規則153條,涵蓋了納入普查的41類工業行業及集中式污水廠,讀取數據和分析時間也從開始的3個小時,優化為15分鐘,實現了排污許可證管理類別的快速、精準分類。“使用者無需對普查數據進行二次加工處理,直接將普查數據按照要求導入,程序即可快速智能讀取,根據內置規則對普查對象進行批量處理,識別其管理類別,操作十分簡單、快捷。”
據了解,為給基層減壓,春節前,省生態環境廳就開始密鑼緊鼓地想辦法、出實招。提前組織省環境信息中心集中統一在節前完成“二污普”企業數據向國家排污許可證管理平臺的導入工作。“有了前期的工作基礎,小程序將很快在全省發揮成效。”環評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為輔助各地初步了解排污許可分類管理的總體情況,已經在第一時間把小程序轉給了各地學習試用。
“疫情當前,各地市部分基層環保人員被抽調開展一線疫情防控工作,排污許可證工作的開展面臨著工作量大、人員不足等問題,小程序的使用一方面減少了人工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輔助省廳及各地預判2020年排污許可發證和登記工作量,為污染源信息清單的形成奠定基礎。”環評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特別是在目前疫情防控關鍵期,通過使用該程序,為分類工作提供便利,提高了效率,實現了疫情防控和排污許可工作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