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波?謝君宜

2015年10月,寧波高新區米泰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米泰公司”)、黃徳庭在明知鐵渣是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的情況下,通過制作虛假報關單證的方式進口鐵渣163余噸。這些固體廢物被上海海關查獲滯留港區,無法退運,危害生態環境安全。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以下簡稱“檢察三院”)獲取前述線索后,認為涉案固體廢物含有大量危險性重金屬,屬國家禁止進口類固體廢物,入境后如不進行無害化處置,將會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重大污染。為了查清案件的被告范圍、鐵渣的處置方式和處置費用等問題,檢察三院分別走訪了上海海關、上海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等多家單位;并邀請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華東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專家作為專家輔助人協助辦案,以證明“洋垃圾”存在環境污染風險;同時委托第三方上海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和上海市價格認證中心評估確定涉案固體廢物的處置方式和處置費用。
檢察三院于2019年6月27日向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三中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兩被告連帶償付非法進口固體廢物的無害化處置費用人民幣110余萬元。
法院觀點
上海三中法院認為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被告米泰公司、被告黃德庭共同實施進口國家禁止的“洋垃圾”,造成環境污染風險,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上海三中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條、第八條、第十五條、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六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二十五條第三款等規定認定,兩被告在明知鐵渣系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的情況下,共同商議、分工合作,進口鐵渣造成了環境污染風險,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遂當庭作出判決,支持檢察三院的全部訴訟請求,現判決已生效。
典型意義
該案系上海首例“洋垃圾”污染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兩被告通過偽報的方式將“洋垃圾”引入國內,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從“洋垃圾”中提取有限的可回收利用物牟利,造成了環境污染的重大風險。
通過該案,一是可以讓污染者承擔處置費用,避免由國家財政處置境外固體廢物;二是通過個案發揮警示教育作用,告誡企業不做非法“洋垃圾”貿易。三是該案由檢察三院辦理,是跨區劃公益訴訟一體化協作機制的有益嘗試,為辦理跨區化公益訴訟案件積累了有益經驗。(作者系廣東固法律師事務所律師)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四條 法律責任的聚合與民事責任優先原則 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條 共同加害行為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五條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賠償損失;(七)賠禮道歉;(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第三十四條第一款 用人者責任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第六十五條 環境污染責任的歸責原則 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六十四條 因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定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第二十五條第三款 禁止進口列入禁止進口目錄的固體廢物。進口列入限制進口目錄的固體廢物,應當經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審查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