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明
【內(nèi)容摘要】閱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益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以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筆者根據(j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進行了淺要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策略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答題技巧,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候通常按照固定的思路來進行,而這種應試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禁錮了思想,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方法,采取有效的策略來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有助于實現(xiàn)有效性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學生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下,閱讀思維比較固化,往往根據(jù)“答題模板”來進行閱讀,難以將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表達出來[1]?;谶@種現(xiàn)象,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讓學生體會到閱讀感受是主觀性的,不被外界所影響,每一個人在閱讀的過程中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認識與理解。通過閱讀,把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勇敢地表達出來。
比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閱讀教學中,作者通過描述兒時趣事,向讀者展現(xiàn)了趣味無窮的童心世界。針對此類敘事性散文,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對文章進行解讀,發(fā)散思維,不被試卷、教輔書的問題答案所束縛。一千個人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通過閱讀,每一名學生都會在腦海中形成專屬自己的“百草園”與“三味書屋”,將自己的幼時時光與作者筆下的世界相結合,從而與作者實現(xiàn)情感上的共鳴,以此深化對文章的理解。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親身經(jīng)歷去開展閱讀有助于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有效性。
二、設置閱讀情境,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上文提到,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親身經(jīng)歷去開展閱讀,如此學生就會更加全面地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從而與作者實現(xiàn)情感上的共鳴[2]。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發(fā)揮情境教學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閱讀內(nèi)容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代入感,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章中的意境與情感,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漸得到培養(yǎng)。文學作品源于生活,每一名文人在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時都離不開自身的實踐與經(jīng)歷,所以,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便是情境還原。
比如針對《白楊禮贊》一文,作者從白楊的生存環(huán)境角度出發(fā),贊揚了白楊在嚴峻惡劣的環(huán)境中依然可以堅韌不拔、頑強不屈。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稱頌白楊,實際上作者是以白楊為依托,贊頌抗日根據(jù)地廣大群眾與戰(zhàn)士百折不撓、團結一心的革命精神。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采取多媒體教學,將白楊生存環(huán)境的視頻資料向學生展示,讓學生切實了解沙漠中的惡劣環(huán)境,從而使學生深刻體會白楊堅韌不拔的生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向學生講解該篇文章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讓學生明白抗戰(zhàn)時期的廣大軍民同白楊樹一樣,不懼險阻、頑強不屈。通過設置情境,學生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從而深化理解,益于提高教學質量。
三、加強閱讀積累,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學生加強閱讀積累,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逐漸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閱讀知識體系,為深層次的閱讀打好基礎。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忽略了閱讀積累的重要作用,因此學生在進行閱讀時通常只是表面文章,對閱讀內(nèi)容僅做了簡單的了解,過于淺顯,閱讀質量偏低。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著重加強學生的閱讀積累。教師需要讓學生意識到,閱讀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循序漸進,通過不斷積累、廣泛涉獵,逐步形成自己的閱讀技巧。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好詞好句以及自己的感想加以記錄,堅持每天記錄、及時記錄,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積累,學生可以掌握大量的好詞好句以及不同的寫作手法,從而使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長此以往,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熟悉感,能夠運用之前所積累的閱讀方法對類似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此外,閱讀積累也有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讓學生在寫作的時候能夠信手拈來、下筆千言。
四、課內(nèi)外閱讀相結合,拓展學生視野
閱讀不僅在于積累,更需要通過廣泛閱讀來使自己的視野得以拓展。在應試教育下,以往的閱讀教學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學活動都是以教材為中心,通過帶領學生反復閱讀,讓學生對文章中的知識點進行細致的掌握。而這種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眼界,對教材之外的內(nèi)容與問題難以有效理解。因此,教師應當轉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實用的閱讀技巧,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廣泛地進行課外閱讀,豐富知識面,拓展視野。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既提高了自己的閱讀水平,又促進了自身思維模式的轉變[3]。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在優(yōu)質書籍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品格,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結語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對于初中生來說,閱讀應當是一件美好、高雅的事情。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水平,進而實現(xiàn)有效性的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姚榮娟.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J].語文課內(nèi)外,2019,(23):157.
[2]呂孝柱,孔慶芳.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J].語文課內(nèi)外,2019,(17):154.
[3]楊海.理清教學現(xiàn)狀 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赤子,2019,(17):233.
(作者單位:靖遠縣興隆鄉(xiāng)大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