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最貴的釘子
摘 要:5月18日,在江西三清山“巨蟒峰”上打釘攀巖的張某明等三人,終審被判賠600萬元修復環境。本案是全國首例故意損毀自然遺跡入刑的刑事案件,也是全國首例檢察機關針對損毀自然遺跡提起的破壞生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
人民網
驢友被判賠償600萬,不冤!
幾名戶外愛好者一時“任性”,在巖壁上插了26顆釘子,換來牢獄之災和天價罰單,冤不冤?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巨蟒峰地質遺跡不同于普通花崗巖,是由風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石柱,雖歷經14億年滄海桑田屹立不倒,但峰體本身有無數橫斷裂痕,最細處直徑僅約7米。被告人采用破壞性方式攀爬巨蟒峰,對巨蟒峰造成不可逆的嚴重損毀,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損毀名勝古跡罪,理應依法懲處。
作為道教圣地三清山的標志性景觀,巨蟒峰是人類共同的珍貴自然遺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美學價值。被告人繞開景區管理人員,將電鉆、巖釘、鐵錘、繩索等“寶貝”齊上,蓄意破壞自然遺跡,法治觀念淡薄,只顧個人情感愛好,嚴重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試問,一旦山體被毀,花費600萬豈能重塑絕世奇景?
此次對三名違法攀爬者入刑,并判令賠償生態環境損失,不僅是對他們自身行為的否定,更傳遞出國家依法保護自然遺產、名勝古跡的強烈信號,給所有驢友敲響警鐘。戶外攀爬切勿以個人興趣挑戰法律紅線,勿因一己之私欲破壞自然資源,勿讓一時任性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任性胡為者,必將付出慘痛代價。
東方時評
驢友打釘攀巖獲刑的警示意義
2名驢友被判刑,3人要賠償600萬元,一次攀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可謂是“罪有應得”,但意義并不只是起到震懾作用,還有管理方面的警示。
驢友想要攀登至巨蟒峰頂部,無非是向世人表明自己“征服”了巨蟒峰。在這3個驢友看來,只要能夠保證自己的安全,付出的成本并不高,至于會不會破壞環境,恐怕不在考慮之列。然而,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竟然要被判刑,還要賠償這么多錢。
對驢友任性行為當然要給予嚴厲的懲罰,不然的話,如何保護環境?而在譴責和懲罰的同時,風景區更要加強管理,利用技術手段進行監控。江西上饒三清山景區建立了智慧旅游管理中心,運用大數據等方式加強了對景區多處景觀的管理。現在通過技術手段,如果有人靠近巨蟒峰等景觀,就會及時收到報警,并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前去處理。如此,即便有仿效者,也無法讓其得逞。風景區當然不能等到有人破壞之后才進行管理,要作好事先預防,借助高科技,讓驢友無法“任性”。
《新京報》
提高違法成本才能以儆效尤
現在旅游對人們來說已成了普遍的事情,但在游山玩水、擁抱自然的過程中,不文明事件也時有發生,如“4名游客踩踏丹霞地貌”“‘格聶之眼植被遭越野車隊破壞”等。究其原因,除了游客自身的文明素質不高外,違法風險和成本過低也是重要原因。
在這一背景下,打巖釘攀巖獲刑判賠具有范本意義。只有通過以案說法,讓更多人認識到破壞景區環境不只是不文明行為,而且可能構成犯罪,才能從內心產生敬畏,更好地保護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司法部門也應積極履職盡責,對于涉嫌犯罪的破壞行為依法啟動訴訟程序,切實讓當事人承擔法律責任,以儆效尤。
同時,公益訴訟的引入也是本案的一大亮點。作為全國首例故意損毀自然遺產和名勝古跡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本案的判決明確傳達了保護自然遺產和名勝古跡的司法價值導向,對于同類案件的辦理具有參考意義。以往損毀名勝古跡的刑事案件中,犯罪分子被判入獄,受到了應有懲罰,但這本身并不能彌補其行為造成的破壞。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是人們的共同財富,損毀名勝古跡已經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作為國家利益的代表方,檢察機關理應提起公益訴訟,讓肇事者付出沉重代價,形成有力震懾。
《北青報》
“三清山上的釘子”
不會被輕易拔起
大山無言,但真正愛山懂山的人都知道,大山其實也有知覺。判罰的這600萬元是用來修復環境的,但在很多時候,珍貴的遺產,一旦破壞,再多的錢也無法完全恢復。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5月19是中國旅游日,這起案件選擇在國際博物館日當天、中國旅游日前一天宣判,當有深意存焉。這26顆釘子扎進了三清山,更扎進了人們的內心,其傷痛不會被春風所撫慰,不會被夏風所吹走。現在,已然進入了旅游的大時代,而類似攀巖這樣的個性旅游方式,也漸漸成為一種潮流。這沒什么不好,問題的關鍵是,不少驢友的素質,跟不上自己的腳步。在很多旅游者的詞典里,有領略、放縱、征服等詞,唯獨沒有敬重。所以不少人,為風景而來,卻成了風景的破壞者。
如今,張某明等三人被終審判賠600萬,正如法院所說,這個判罰綜合考慮了本案的法律、社會、經濟因素,“并無不當”。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都是過客,這起案例給所有旅行者都是一個警醒——相信“三清山上的釘子”不會被輕易拔起,希望這樣的事情永遠不要再發生。
微言微語
@少年伯爵:這種小鉆孔會給硅酸鹽的巖體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可以直接將風化進程加速好多倍,可能數萬年才能崩落的山峰,會因為這些人類額外電鉆出來的洞而加速巖體內部裂紋生成和擴展,他們被罰600萬一點都不冤枉,其實已經算是法外開恩了。
@史播客:入刑首例,足為后來者戒。
@佟立威:正常情況下,類似的行動之前肯定需要做好充分的調研和準備,確定該行動的可行性。在準備當中,難道不應該先了解這里是否允許類似的行動嗎?難道行動只需要準備自己行動的方式和內容,而不需要了解行為是否會對山體造成傷害嗎?能登頂就說明不是新手,不應該這么無知和自私。
@壹克的幸福:三名登山者,每個人平攤費用達200萬;一顆釘子要20幾萬,這也是史上最貴的釘子了吧!雖然不知判罰600萬的依據是什么,但無疑給探險愛好者帶來震懾作用,內心深處的恐懼和冤屈無處訴說。法律底線不可逾越,否則罰你傾家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