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欣
小區便民店、街邊小店等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典型形式,是一個城市總體經濟的毛細血管,“小店經濟”反映了城市經濟活動的重要方面,是驅動城市經濟多元化及創新的重要機制。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多位代表委員關注“小店經濟”發展現狀,為支持扶持“小店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經濟的一大特點,是具有很強的韌性和活力,突出表現為“經濟帶動就業、就業促進經濟”,這在小店經濟上也有明顯的體現。美團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小店韌性報告》顯示,各地小店都受疫情影響很大,但小店經濟展現出巨大的韌性。數字化正助力小店經濟實現V型復蘇,5月首周美團平臺上小店訂單量比2月首周增長28倍。
小店經濟表現出強勁的韌性和活力,特別是在疫情嚴重沖擊下能夠較快開始恢復,離不開政企合作、銀企合作向小店經濟提供的各種支持。在政府層面,短期主要是采取減免稅費、給予專項補貼、簡化相關手續、加強就業指導等系列措施,幫助小店頂住疫情壓力,度過艱難時刻;長遠看,主要是加強城鄉商業網點建設,優化商業零售業企業規劃布局,將小店數字化升級、推動小店經濟健康發展納入穩就業保民生總體戰略。在企業和社會層面,應鼓勵數字平臺、電商平臺以精準滴灌、放水養魚等多種形式,“輸血”支持扶持小店成長;小店經濟反過來則能為數字平臺、電商平臺進一步發展“充血”,形成小店經濟與平臺經濟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環。
一家小店可能規模較小,但小店經濟發展卻體現了中國經濟韌性強、活力足的大邏輯,蘊含著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數字化和諧宜居城市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