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雷 丁士超 李笑 陳倩 張亞楠
摘? ?要:綜合機能學實驗課程設計和內容選擇應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在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打破學科限制,對機能學實驗進行在精心設計,使其適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建設特點,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為今后的臨床和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綜合機能學實驗? 中醫專業? 科研
中圖分類號:R-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3(a)-0224-02
綜合機能學實驗作為近些年來開設的一門新課,該課程強調多學科的交叉與滲透,強調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實踐過程中發現不同學校在《綜合機能學實驗》課程設計、課程定位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1]。本課題主要探討我校在中醫八年制學生中開設綜合機能學實驗課程的經驗和體會。
1? 目前國內醫學高等院校綜合機能學實驗開設現狀
1.1 課程設置不同
綜合機能學實驗涉及生理學、藥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等課程,部分學校是在完成上述課程后開設綜合技能學實驗[2]。而部分學校是將原有課程的內容進行整合后將綜合機能學內容安排在第6、7學期。
1.2 主講教師不同
有些學校主要有實驗中心的老師為主,有些以教研室老師為主,還有些以科研中心的教師為主[3]。實驗中心老師的優勢是對實驗安排相對較為便利,但與專業知識的結合可能不如教研室老師;教研室老師往往是在原學科背景的基礎上開發設計創新實驗;科研中心老師更多的強調科研創新,學生能夠接觸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實驗操縱難度更大,但如何和基本理論相結合也是一個大問題。
1.3 實驗內容不同
多數學校以先基礎后綜合,再創新的模式安排,綜合性實驗的內容是在原有學科實驗的內容增加醫學相互學科知識內容;有些學校實驗內容脫離原有的實驗框架,以臨床疾病為導向,通過病癥模型的建立,從整體的角度探討疾病的發生機制和藥物干預情況。
1.4 實驗學時不同
由于課程設置不同,課程目標差異造成了實驗學時差異巨大,部分學校綜合性實驗的學時只有8學時[4],而有些學校可以達到80學時[5]。
1.5 課程目標不同
綜合機能學實驗的目的一定是強調學科的交叉與滲透,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但在實際工作當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同樣都是綜合性實驗,在實驗設計上有些側重與臨床,有些側重與科研能力的培養,有些在僅僅強調將原來分屬于不同學科的實驗的整合。
2? 五年制和八年制中醫專業人才培養特點
2.1 培養目標差異
兩種學制的目的都是要培養具有扎實的中西醫理論知識,熟練的臨床醫學技能,和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但對八年制學生要更高一些,其不僅要能夠從事中醫醫療,還有具有一定的從事中醫教育、科研、交流及中醫藥事業管理的能力。因此,在培養過程中要重視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5]。因此,我們在對中醫八年制綜合技能學實驗課程的目標設計就定位于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科研素養。而對于五年制學生來說,課程目標定位于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熟練運用能力,從實驗設計上偏重于臨床。
2.2 課程體系建設差異
五年制和八年制學生的基礎課差別不大,但在時間上是有一些區別的。由于學制較短,五年制學生綜合機能學實驗課程是和病生、藥理同時開設,而八年制學生通常是在學完生理、生化和病生以后再開設,同時中基、內經、傷寒、中藥、方劑也已完成,同時,學生也開設了中醫科研思路與方法這門課,該課程主要是教給大家科研的一般程序、中醫藥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而綜合機能學實驗則為學生提供了檢驗的機會。這樣通過課程之間的補充,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目的。可以使學生較好的開展創新性實驗,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培養科研能力的機會。
3? 綜合機能學實驗課程需注意的問題
3.1 課程內容設計
課程內容采集模塊化設計,以系統或具體某種疾病為單元進行設計,在同一個單元盡量避免內容過于分散,比如,在消化系統這一單元設計過程中,我們給學生提供的實驗條件包括在體實驗、離體實驗,通過大鼠糞便檢測、胃排空及小腸推進率檢測、離體平滑肌細胞收縮調節、血清激素的改變的多項指標。但內容設計上控制在胃腸動力方面的相關指標。這樣既給學生留下了足夠的空間,又避免因設計過于隨意導致實驗效果不理想,或者實驗室準備上無法實現。
3.2 師資配備
機能學實驗需要的主講老師較多,在選擇過程中要注重教學、科研、臨床相結合,配備的老師以一線教師隊伍,具備一定的臨床經驗的教師優先考慮,同時配備部分實驗室教師,專業不限,學科背景不限。主講教師需提前將相關領域資料進行整理,供同學們利用。同時,特別強調學生在實驗設計中的主體地位,要求相關實驗設計獨立自主完成,而不應該成為老師的科研的勞動力。
3.3 注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科研能力培養涵蓋的范圍很廣,包括最初的文獻閱讀、前沿追蹤、科研選題,以及后期的實驗室基本技術、基礎儀器的使用以及實驗完成過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靠短短一個學期讓學生具備相關技能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會在選課結束后及時聯系學生,將課程開設的方式以及相互研究領域告訴大家。學生會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確定方向,組成相關科研小組,并及時與主講教師聯系。老師會將提供一些基礎知識和資料,同時要求學生在放假期間查閱相關文獻,經小組討論提出自己的科研假說。這樣充分利用暑假時間,能夠使學生有較充分的思考時間。
3.4 考核環節
最后學生的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包括學生的課題設計的質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及團隊內部相互協助交流的能力。但老師不可能24h待在實驗室,而且學生的很多工作是在課后或者晚上進行的。指導教師很難全程跟蹤,因此我們特別安排了研究生助教,同時各科研小組內部對大家的表現進行評價。原來以為大家可能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都得滿分。但實際情況是大家們還是非常認真,如果有同學積極性很差,學生互評環節真的得分很低。
4? 結語
經過幾個班次的探索,機能學實驗逐漸走上正軌,現在學生們能夠很快的進入角色,而且在實驗過程中能夠充分的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們感觸最深的是自己的動手能力明顯提高,過去上一個實驗頂多半天,現在需要一個月的動手時間,還需要提前預實驗。給了自己較多的鍛煉機會。而且通過不斷討論,也學會了如何提出問題,凝練假說、撰寫標書等工作。
參考文獻
[1] 楊藝,凌冠華,峰,等.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的改革創新與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4):373-376.
[2] 魏玲,楊魯川,趙應華,等. 設計性基礎醫學實驗對長學制醫學生科研素質培養的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1):35-36.
[3] 羅學婭,曾常茜,康樂,等.新型機能學實驗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27):169-171.
[4] 張玉俠,倪芳,張瑾.技能實驗學系統綜合實驗的實施與效果[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4,31(2)176-177.
[5] 黃春,李潤琴,龍云.結合臨床工作需要,開展基礎醫學綜合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重慶醫學,2014,43(23):3108-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