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長明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縣域治理“三起來”重要指示精神,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領導干部特別是縣域主政者的重大課題和時代使命,必須堅定信心、扛牢責任,找準定位、奮勇爭先,在實際工作中努力做到“四有”,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撐。
新發展理念不是口號,是引領各地在新常態下實現科學發展、持續發展、高質發展的必然要求。確定本地發展思路,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謀劃發展、工作布局、推進落實中全面貫徹落實縣域治理“三起來”要求和新發展理念,堅決打破傳統路徑依賴,決不走粗放發展老路子,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科學制定發展思路提供保障、筑牢支撐。
一個地方的發展與大環境緊密相關,應勢而謀,因勢而動,順勢而為,是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必須牢固樹立全局觀念,準確把握“時”與“勢”,把自身的發展融入國家和省市的大局來謀劃。當前,要緊緊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鄭新和新新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戰略,主動對標重大戰略,找準工作結合點,在發展大格局中搶抓一系列重大機遇和政策紅利,借勢借力謀劃工作,乘勢而上實施項目,切實把戰略新機遇轉化為發展新動能。
縣域經濟的本質是特色經濟。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特點等條件,找準自身定位,明確主攻方向,挖掘內在潛力,實現錯位發展,彰顯縣域經濟的特色優勢。就新鄉縣而言,工業底子好,產業基礎好,區位條件好,是鄭新一體化發展重要區域和全省鄉村振興示范縣,在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格局中被定位為優化開發縣。發揮比較優勢,突出自身特色,就是要堅持“工業立縣、產業強縣、融合興縣、統籌富縣”的發展思路,重塑工業強縣新優勢,打造優勢產業集群,推動區域深度融合,統籌城鄉一體發展,走出一條富有地方特色的發展路子。
學習是一種能力,是提升素質、解決問題、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處于改革發展第一線,縣級領導干部要把學習當作一種政治責任,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視野,從源頭解決好能力不足、本領恐慌的問題。要堅持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全面學習新政策、新理念、新知識,以學習政治理論知識涵養正氣,學習市場經濟知識增加底氣,學習哲學歷史知識厚積才氣,提升戰略眼光和時代思維,讓觀念跟得上時代,讓理論跟得上實踐,讓學識配得上位子,做一個博學廣識、知行合一的領導干部。
能謀善斷是領導力的重要體現。能謀善段,要具有政治思維、全局思維和辯證思維,在謀劃工作和考慮問題時主動對標黨中央要求部署,站在全縣、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角度,對縣域經濟進行審視和謀劃,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前瞻性。同時要吃透縣情,堅持深入基層一線,全面系統地掌握實際情況,善于在紛亂復雜中抓住主要矛盾,因勢利導,針對性地制定策略、采取措施,有效化解矛盾問題。
為政之要,重在實干;實干之要,重在落實。工作藍圖再好,沒有狠抓落實的能力,只能是紙上談兵、貽誤發展。抓落實要堅持抓實、抓緊、抓細、抓常。

河南省新鄉市風景
格局有多大,作為就有多大。領導干部格局大小,不僅反映個人的氣度和胸懷,還直接影響著地方發展的謀篇布局。縣域主政者的大格局,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定的政治立場,要有樸素的為民情懷、干事的膽識遠見,以戰略眼光和大局觀念審視謀劃縣域發展全局,不斷涵養和提升與職責、目標、環境相匹配的大格局,統領自身的決策和行為。
好的工作機制是凝聚合力、推動發展的制度保障。要致力于建立科學決策、執行高效、責任考核、獎懲有力的工作機制,讓縣鄉村干部舒心、用心、放心開展工作,做到上下結合、點面結合、條塊結合,最大限度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用制度和機制激發縣級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創造性,在全縣上下營造心無旁騖謀發展、一心一意抓落實的濃厚氛圍,形成齊心協力、上下聯動、協調有序推動發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著眼優化營商環境,突出問題導向,聚焦打通“堵點”、破解“痛點”、攻克“難點”,在基礎設施建設、政務服務、金融服務、政策落實等方面出實招,建立工作負面清單,加大服務企業力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激發增強市場活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法治環境、政務環境,吸引客商、資本、人才等資源集聚回流,打造近悅遠來的發展高地。
擁有好的精神狀態,要大力弘揚焦裕祿同志“三股勁”精神,堅定干事創業的決心、執政一方的信心、為民服務的熱心,以好的精氣神引領發展。
作為引領縣域發展的主要負責同志,既要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樸素情懷,也要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擔當。敢于擔當,要有政治抱負和責任擔當,做到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在具體工作中要做到不躲事、不怕事、不推事、不誤事,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認準的事、決定的事和已經部署的工作,敢抓敢管,敢于負責,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
縣域經濟發展涉及方方面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也是逐項破解難題的過程。敢不敢破解難題,能不能破解難題,直接決定著工作推進的局面甚至縣域經濟發展的走向。縣域主政者不能做因循守舊、觀望守攤的太平官,要堅持改革創新,敢于涉險灘、闖難關,從新發展理念中找出路、想辦法,著力破解財政收支矛盾、產業發展滯后、基礎設施薄弱、城鎮帶動不強等制約和障礙,以舍我其誰的魄力蹚出一條符合新時代要求、富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改革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敢闖敢試的過程。縣域天地廣闊,大有可為。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掌舵人,如果滿足于按部就班,凡事參照經驗,最終只能是跟在別人后邊,很難打開局面、干出成績、創出亮點。實現跨越發展,要在守牢廉政底線和法律紅線的基礎上,敢于用新辦法、新思路來推動工作,以敢闖敢干、敢為人先的勇氣,不懼困難、不怕挫折的韌勁,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豪氣,開辟新路徑,打開新局面,致力在新一輪縣域經濟發展競爭中的脫穎而出、勇做標兵,為推進新鄉市整體工作進入全省第一方陣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