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

【摘要】目的 對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顫患者在應用華法林抗凝治療之后的療效與安全性進行探究。方法 樣本選取的時間段設定在2017年10月到2019年10月,從本院診治的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顫患者中進行抽樣,選取了100例患者作為樣本,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觀察組則采用華法林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采用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之后,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同時缺血性卒中與腦缺血發作的幾率大大降低,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在當前的臨床治療中,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顫患者通過采用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能夠明顯的改善臨床效果,降低危險事件的發生幾率,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臨床推廣價值較高。
【關鍵詞】非瓣膜性;老年房顫;華法林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2..01
在當前的臨床中,房顫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心律失常疾病,很容易誘發腦卒中一級腦梗塞等病情。在目前的研究中發現,年齡在60歲以上的患者屬于房顫的高發人群,特別是非瓣膜性房顫,發病率更高,因此臨床中也成為老年人房顫。患者在出現這一癥狀之后,會造成心臟缺乏有效的機械運動,同時在患者的心房當中容易出現血栓,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了嚴重的威脅[1]。因此,本研究在選取100例患者作為樣本的基礎上,對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顫患者在應用華法林抗凝治療之后的療效與安全性進行探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樣本選取的時間段設定在2017年6月~2019年6月,從本院診治的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顫患者中進行抽樣,選取了100例患者作為樣本,使用信封式方法進行分組。在此次選取的樣本中,從性別構成來看,男性53例,女性47例;從年齡構成來看,最大值為73歲,最小值為54歲,平均值經計算為(64.23±3.18)歲。本次研究在開始之前,已經征得了倫理委員會的同意,患者及其家屬都詳細了解了此次研究的目的,進行了知情同意書的簽訂。在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比較之后,在均衡性方面相對較高,同時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進行尿檢、常規削減以及凝血與肝腎功能檢查之后,采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每天1次,每次1片。觀察組患者需要在治療前,需要進行INR監測,然后采用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每天0~1.25 mg,第1 d需要給予患者1.25 mg的阿法林,然后每天遞減,遞減劑量為0.625 mg,直到停止用藥。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進行觀察,適當的對華法林的用量進行調整[2]。
1.3 觀察標準
兩組患者在進行不同的治療方案之后,對其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包括臨床并發癥、治療效果等等。
1.4 統計學方法
在對此次研究當中獲取的相關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需要采用統計學的手段,使用的工具為統計學軟件SPSS 19.0,使用百分率(%)來進行率的表示,進行t檢驗以及x2檢驗,在進行統計學顯著性衡量的時候,設定的標準為P<0.05。
2 結 果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采用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之后,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同時缺血性卒中與腦缺血發作的幾率大大降低,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3 討 論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老年人在出現房顫癥狀之后,往往會造成心房收縮功能受阻,進而使得患者的心室頻率異常,出現心率過快或者過慢的情況,誘發心力衰竭。而在出現心衰癥狀之后,往往會誘發各種心房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了嚴重的威脅。華法林作為一種常用的抗凝藥物,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顫的治療當中療效顯著,能夠對患者體內的維生素K進行抑制,從而阻礙其與凝血因子的結合,起到良好的抗凝作用,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3]。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采用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之后,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同時缺血性卒中與腦缺血發作的幾率大大降低,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臨床治療中,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顫患者通過采用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能夠明顯的改善臨床效果,降低危險事件的發生幾率,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臨床推廣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武云濤,姚 璐,田國祥,等.利伐沙班在高齡老年非瓣膜性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7,9(9):1066-1068.
[2] 張 靜,耿 慧,侯麗萍,等.老年綜合評估與干預對高齡非瓣膜性房顫抗凝療效及安全性影響的研究[J].醫學與哲學(B),2017,38(6):42-46.
[3] 徐亞男.探究應用華法林抗凝治療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其安全性[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