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苗 陳盛奎
【摘要】基于體格檢查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特點,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醫學生的教學中,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同向同行,發揮“課程思政”在教學過程中的協同育人效應,為醫學領域培育更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醫學教學;課程思政;體格檢查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2..02
醫學院校的教育目標不僅是為社會培養醫術精湛的醫務人員,同時應提高醫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教學過程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2016年,習近平在全國高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這對“課程思政”進行了深層次的剖析以及概括,同時更為日后高校教學工作中的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課程思政”主要是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將課程作為思政教育載體,充分發掘專業知識中的思政知識,并將專業知識、思政素質以及人文素質融為一體,貫穿教學工作全程,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發展。本文主要針對體格檢查實訓教學中融合“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改革進行了研究。
1 遵循思政工作規律,發揮專業課程優勢,明確課程教學目標
1.1 專業課程教育中發實現課程育人價值的需要
體格檢查使明確患者身體健康情況的一種基礎檢查手段,同時更是臨床檢查中,每位醫生應當熟練掌握的常用檢查方式。體格檢查在臨床工作中是一項基礎工作,在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時,體格檢查教學屬于關鍵環節。因此,要從其學科價值中挖掘獨特的行業價值,從中挖掘出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奉獻精神等思政教育的核心元素,在課程育人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2 高校教師立德樹人職責的體現
在高校教學中,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執行者,更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任務的主要力量。“課程思政”主要是在傳授知識同時融合思想教育方式,是將思政課為基礎為學生傳授醫學專業知識,同時更是能夠使其他課程與思政課程之間產生共通點的核心[2]。
2 遵循體格檢查教學規律,挖掘思政教育元素,豐富實訓教學內容
2.1 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是第一要素
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我國的國內教育趨勢也在不斷變化,在此背景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產生了很多新問題、新挑戰。愛國主義教育是凝聚中華民族的最強力量,大學是成長成才的關鍵階段,在專業教育中要引導學生把求學求知與報效祖國的志向結合起來,為國家和民族做出應有的貢獻。
2.2 生命教育是核心要素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核心,以教育為手段,引導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從而提升生命質量[3]。在生命教育中,核心內容主要是有仁愛之心,關于醫學教育也有“醫乃仁術” 等詞形容,由此證明醫學教育與生命教育兩者存在異曲同工之處。體格檢查的操作是醫生與病人面對對接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醫生不僅要關注病人的軀體癥狀,還要關注其生理、情緒的變化和適應情況;除此之外,對于病人的選擇權醫生應給予其充分的尊重,并對病人提出的需求給予回應以及滿足,從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得到良好的檢查效果。在實訓教學期間,需全程貫徹生命倫理教育,使學生對生命產生敬畏感,形成敬畏生命、維護生命的意識,并謹記救死扶傷的內涵。
2.3 職業素養教育是本質要素
在醫學教育中,醫學職業素養必不可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提高重視,從而確保學生能夠在未來的臨床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體格檢查實訓教學中,職業素養教育無處不在,如在檢查開始前,要跟病人做好語言溝通,設法減輕病人痛苦和緊張情緒,讓病人配合檢查;檢查時要注意病人保暖,保護病人隱私;避免交叉感染等。教師不僅僅要教授技能的操作,還應當從自身出發,以實際行動為學生樹立榜樣,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水平。
2.3 辯證思維教育是內在要素
自然科學專業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始終遵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性,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夠為自然科學形成正確世界觀以及方法論提供一定的指導[4]。體格檢查實訓教學中無處不滲透著唯物辯證法。體格檢查要求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既要保證全面系統,也要求不必要的重復和遺漏。人體是一個整體,每一個組織的異常既有可能是本組織、本器官的病變,也有可能提示其他組織、器官的病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求學生有一個整體觀念,不能落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誤區。例如在做全身淋巴結的檢查時,如果觸診發現了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可能提示上消化道腫瘤轉移,如胃癌轉移;如果觸診發現腋窩淋巴結腫大,再結合乳房觸診,考慮是否乳癌轉移等;體格檢查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手腦并用,理論聯系實際。例如肝臟觸診,應告知學生觸診期間的各項注意事項以及相關的檢查要點內容,操作中需要重視的細節問題,以及觸及患者肝臟之后如何對其物理特征進行定性,以及根據觸及肝臟后的物理特性對疾病性質進行明確區分等知識。醫學體格檢查臨床教學中,應始終貫徹落實“唯物辯證法”思維,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使其能夠保持辯證的眼光看待以及認知體格檢查的相關知識,對體格檢查的相關技能熟練掌握并對體格檢查形成正確理解,并培養學生的科學世界觀以及方法論,保證學生形成正確思維方式,有效提高學生在臨床面對實際病情時的處理能力。
2.4 創新意識培養是必備要素
隨著醫學研究不斷深入開展,出現越來越多的新理論,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臨床上出現了重視先進機器的檢查,忽視基本物理診斷的趨勢。醫生過分依賴各種輔助手段,不知其物理檢查的重點是什么。在體格檢查實訓教學中,教師結合典型的臨床病例,針對疾病及體征講解,并融入國內外對該疾病研究的新進展,不僅要確保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課本基礎技能操作熟練掌握,同時還應當對當前的各種新技術熟練掌握并應用于臨床。
3 結 語
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的一種新嘗試,不同學科具有不同的特色,也具有不同的課程思政資源。對體格檢查實訓教學而言,要達到理想的立德樹人效果,需要不斷的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注重專業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無縫對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組織方式,評價機制等方面不斷探索、實踐和創新,實現全方位育人,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肖香龍.思政課與其他課程須建立協同育人機制[J].中國高等教育,2017(23):14-15.
[2] 劉清生.新時代高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審視[J].江蘇高教,2018(12).
[3] 趙軍魁.當代生命教育問題審視與對策研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6(1):67-70.
[4] 滕慧竹.談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現代教育觀的導向[J].才智,2018(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