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慶
【摘要】高校是青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肩負著培養德智體關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推動高校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的新理念和新要求。課程思政之主旨,是強調高校的所有課程都要納入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內容。要想把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思政課程是一個基礎,是一個基石,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以搞好思政課程是重中之重。
【關鍵詞】思政課程 課程思政 價值觀 世界觀 課程改革
一、目前高校思政課程的主要現狀調查
第一,根據調查、座談和學生反應的情況,思政課程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受歡迎的,老師講課的水平和講課的風格、個人魅力對此有一定的影響,思想政治教師作為大學生思想品德素養提高的引路人,擔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人的艱巨而繁重的任務,是責任之基。在學生心目中思政課程存在是有價值,但是并非是一門很受歡迎的課程,消極反映的比例還比較大,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大,學習動機很大成分上是為了考試和及格的需要。
第二,在校學生調查反饋,在開展課堂情況調查的時候,少數的同學選擇認真聽課,有一部分同學在課上看其他方面的書,有的同學會在思政課上睡覺,有很多同學在玩手機。同學在課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開小差,做其他事情也是屢見不鮮。思政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調動學生上課,喜歡上課,上好思政課成為高校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第三,據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現狀,對于當前一些教學中確實存在的問題,列舉一二,比如,有老師課件內容常年不更新;有老師講授的內容常年不變;有老師自己講的內容自己都不信;有老師的教學效果差等等。以上都是現實存在的不同成都的問題。不足與缺憾并存,思政課堂如何落地等等,思政課程改進和改革很有必要。
第四,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邊被緣化從而削弱了思政課的權威性,在物質利益追求,市場經濟的趨利性價值導向技術理性擠壓思政課程的空間。在高校內思政課程被邊緣化,就是高校思政課程遠離整個教育教學中心,在整個教育教學體系中不受重視。主要表現在:教學安排邊緣化,縮短課時,教學時間安排到非黃金時間;安排超大班上課,少則百十人,多則三四百百人;科研資源稀缺,申報難度大,主要傾斜于專業課;領導重視不夠,“聲音大雨點小”、唱高調多做實事少,存在師生配比差距大。
二、高校思政課程發展改革的主要思想導向
首先,國家歷代領導人都非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此前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習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習近平同志指出的正是思政教育改革途中的關鍵和要點所在。
其次,從國家教育部門的要求來看,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學問、德性、信仰。
青年成長為人是一門大的學問,堪為“大學”。在高校學習時期,學知識是其中一個過程,更重要的是一個“成為人”的過程。高校所承擔的思政理論教育任務,就是幫助大學生在自身成長過程中,思政教育要做到:共振諧調,點燃思維,喚起學生對理論的內在需求;直面問題,因材施教,全方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系統規劃,協同努力,打造過硬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三、高校思政課程改革措施建議
第一,從教師層面講,思政課程的教師必須知識過硬,真學、真信、真執行、真落實。講課做科研不能虛夸,不能夸夸其談,實事求是,只有真學才能真信,只有真信才能真做,只有真做才生感情,出真知,只有真知才能打動人。半信半疑,三心二意,不可能真正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想使學生信,自己首先必須信,自己的信仰必須堅如磐石。
第二,還是從教師層面講,思政課程的教師應當是無私的,有擔當的。把思想教育的主陣地交給我們思政老師,老師的責任重大,應當擔起,同時也要擔好這副重擔,做到無私有擔當。作為思政老師要做到這一點,才能做好工作,教好學生。
第三,從知識層面講,課程知識的教授一定是科學的、與時俱進的、與時偕行的,理論是經過歷史驗證的,講解的內容也要經過歲月歷練的。老師要講講自己的、身邊的人們的真實經歷和事情,讓同學們參與進來,作為思政課程老師除了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以外,還要有更多的生活的工作的歷練,這樣講出來的東西才是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
第四,從課程構架上講,思政課程是基礎,往“大思政”和課程思政的逐漸轉變是方向。“大思政”和課程思政之主旨,都在強調在高校教育中,不管是教學還是生活都要全面的滲入,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切實實現從教材到頭腦。并強調高校的所有課程都要納入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內容。在如此的指導思想下改革或者完善現有的課程體系和教育體系。
第五,從教學過程講,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緊密聯系學生實際,有的放矢地講到學生心坎里,要有心靈的共鳴。促成學生學習新理念養成,享受學習的過程,讓學生不斷改變頭腦中格式塔的過程。理想信念堅定,不斷地拓展教學方法,創新思路。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方法體現出來。教學理念是方式、方法轉變的方向。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必須與時俱進,與時偕行,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改革教學方式、方法。
第六,從課程實踐來講,思政課程的歷史使命,不是表現在使學生僅僅記住知識,而是形成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與習慣,具有理想信念優秀青年。實踐是知識轉化為行為、進而形成習慣的橋梁。
第七,從其他方面來講,繼續把思政科研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階梯。思政老師要經常研究并積極申報課題、發表論文,集體備課,出論文集等,這樣對思政課教學會有很大促進作用。思政老師要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態,并通過教學讓學生也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積極的學習知識,積極的參與各種活動,正真成為“四有”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