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珍+魏平
【摘 要】課程思政理念下,“英漢口譯”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在教授口譯技巧、開展口譯實踐的同時引導學生關心時事政治,了解國家大政方針,以及我們國家在“走出去”戰略下經歷的坎坷與不平,從而更加深切的體會信息傳播與交流的主要障礙及應對策略,引導學生在口譯實踐中自覺履行維護國家尊嚴和民族尊嚴。
【關鍵詞】課程思政;英漢口譯教學;文化自信;“走出去”
英漢口譯課程歷來是英語專業高年級的必修課程,通常持續1-2兩個學期,以英漢兩種語言的相互轉換為主。授課模式較常見的是兩條主線貫穿,一條是主題模式即將口譯課程內容按照公共演講、禮儀祝詞、社會問題、旅游發展、經濟外貿等內容進行分塊教學;另一條即是技巧模式即以教學諸如信息聽辨、口譯記憶、口譯筆記、數字口譯等口譯技能為主。不可否認,以上兩種課堂在傳統的語言教學環境中均為有效的口譯教學模式。
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精辟闡述了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義、根本方向、目標任務和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2017年4月召開的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必修按照黨中央的要求部署,切實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因此,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如何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發揮課堂育人的協同功效,成為每一位教師重視并思考的問題。課程思政的理念應運而生。
課程思政不同于思想政治課程,對于基礎課程來說,是要思考如何講透科學精神和科學理性;對于外語課程來說,是要思考如何增進學生文化自信;體育課程,要思考如何增強學生抗壓抗挫和奮勇拼搏的能力;而專業課程則要思考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如何結合時代發展培養新一代有理想有志氣有能力有思想的大學生。
課程思政理念下,“英漢口譯”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在教授口譯技巧,開展口譯實踐的同時引導學生關心時事政治,了解國家大政方針,以及我們國家在“走出去”戰略下經歷的坎坷與不平,從而更加深切的體會信息傳播與交流的主要障礙及應對策略,引導學生在口譯實踐中自覺履行維護國家尊嚴和民族尊嚴的使命。 通過典型的案例了解講好中國故事對于中國大國外交的戰略意義,了解中國當代國家形象的建構中語言文字的策略與定位,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創建國際化“語言環境”,堅定中國文化自信,肩負中國文化傳播的歷史使命,從而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
課程思政理念下的英漢口譯課堂立意新穎獨特,內容切合當前中國發展中涉及對外宣傳與交流的實際需求。在授課中,我們的課程教學團隊成員從各種渠道關注、收集有關對外宣傳與交流,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的各種素材,目前已構成課程主體部分的有禮儀祝詞口譯與大國外交,領導人講話口譯與講好中國故事,外交文書、政府工作報告口譯及中國與世界的對話,國際關系與社會熱點口譯與世界格局中的中國國家形象,旅游業口譯與中國國家旅游業形象構成,戲曲演出口譯與堅定中國文化自信,會展口譯與全球化格局下的中國等板塊,其他板塊仍在不斷完善之中。
“傳道,授業,解惑”本就是課堂的使命所在,這就意味著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的舞臺,肩負答疑解惑的重任,更是引領價值的陣地,政治課如此,專業課亦是如此。英漢口譯是外語學院針對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開設的專業必修課,目的是在鞏固低年級所學翻譯課程的基礎上,掌握口譯技巧,如信息聽辨,關鍵詞選擇,口譯筆記,語言轉述等,從而完成相關的口譯任務。但是口譯不僅僅是一門講授語言技巧的課程,它還是一門政治性很強的涉外課程。比如對于國家的大政方針來說,口譯員必須講政治,在提高政治意識的前提下才能講翻譯技巧與方法。一個詞語,一個句子的翻譯,看似是語言錯誤,但往往蘊含國家的政治立場,甚至是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尊嚴。因此,口譯在課程設計之初就需要教導學生政治性強、價值觀端正,再加上其內容的特殊性和廣泛性,更適宜在“潤物細無聲”之處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引導 .
內容上看,英漢口譯既涵蓋國家政治領域素材的口譯,如領導人講話口譯,外交文書口譯、政府工作報告口譯,也涉及旅游業涉外口譯,甚至在更廣闊的意義上還包含了中國戲曲如滬劇、川劇演出的口譯,國際會展口譯,社會熱點口譯等等。前者的政治性較強,在教學口譯技巧與方法的同時,引領學生關注國家時政和大政方針,了解中國大國外交策略,以及語言文化在政策傳播中的獨特魅力,潤物于細微之處;后者的文化性較強,在當前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下,更適宜引導學生堅定民族文化自信心,在國際化的視域下關注中國文字、中國文化的話語權,從而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主動地投身中國文化傳播于交流事業。
目前,課程思政理念下的英漢口譯教學已經在上海電機學院實行了兩年有余,從推動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教育教學的視角來看,此次英漢口譯教學改革較好地完成了在潛移默化中讓青年學生真愛“中國故事”、堅持“中國道路”、篤實“中國價值”的既定目標。
參考文獻:
[1]蔡小紅.口譯評估[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
[2]秦勉.網絡環境下口譯教學模式的創新思考[J].外語研究,2005.
[3]趙瑾.MTI英語口譯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就業情況-對三所高校MTI英語口譯學生的調研[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4.
[4]Kiraly,D.C.Project-based learning: A case for situated translation[J].Meta,2005(4).
[5]Mercer, N.The Guided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Talk amongst Teachers and Learners [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1995.
[6]《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319/zb_2016n/2016_zb08/201612/t20161208_291276.htm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