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肖純凌 董為人
【關鍵詞】混合式教(導)+學;系統(tǒng)解剖學;課堂思政
【中圖分類號】R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2..02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是高校提升學生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課堂是教育教學的陣地。教師是主導,如何設計好一堂課,將思政融入其中,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過程,將醫(yī)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衛(wèi)生事業(yè)未來的生力軍和骨干力量。
混合式教(導)+學是南方醫(yī)科大學董為人教授提出的教育理念,把立德樹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科普等內容融入到教學中,不拘泥于形式,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主動學習的熱情、探索知識的愿望,能夠發(fā)現案例中的問題,并能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崗位勝任力。
基于混合式教(導)+學的教育理念,將思政內容融入到教學中,形成有機結合,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在完成專業(yè)課教學的前提下,不突兀的進行課堂思政教育,是時代之需。因此教師要重點研究課堂設計以及案例的選擇。
傳統(tǒng)的解剖學教學以講解人體的正常結構為主,需要記憶的內容多。解剖學是醫(yī)學專業(yè)課程中的基礎課,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解剖學教師非常清楚解剖學在醫(yī)學中的地位,因此在教學中強調學生要記住解剖結構,在教學中以灌輸為主,往往會出現“這個很重要,將來能用得上,你們一定要記住”。但是需要記住的內容眾多,初學醫(yī)學的大一新生,還沒有體會解剖在醫(yī)學中地位的重要性,不清楚將來指的是什么,所以大部分學生還處于死記硬背的狀態(tài),應付考試,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比較欠缺。
因此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現以解剖學頸椎及其連接內容為例在解剖學教學中應用混合式教(導)+學理念,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內容中,達到育人、提升學生素質的目的。
1 導入課程加思政
以什么樣的方式導入課程,能秒殺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導入案例的選擇的依據。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事件,最易引起共鳴。動動脖子,會有響聲,說明受傷了,每個人都有手機,總是習慣低頭看手機,長此以往就會傷害頸椎,所以課程設計的副標題為“愛的越深,傷的越重”。希望通過本次的內容讓更多的低頭族能夠抬起頭來。課堂思政部分融入內容即讓同學們要抬起頭來做人。
2 問題導向的以知識點為中心的“導學”加思政
將所書本的內容進行知識點拆分。每學一個知識點內容,選擇一個合適的案例進行導入。(1)如椎體部分,選用桑蘭事件, 在訓練時,不慎受傷,最后導致重傷事故。造成頸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癱,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問同學們能解釋截癱的原因嗎?需要同學們對頸椎位置、毗鄰的知識進行學習,才能夠進行解釋。選擇此案例的目的還有將課堂思政內容,融入課堂中,希望同學們能夠感受到桑蘭戰(zhàn)勝病魔、身殘志堅的正氣,使學生們能夠身受鼓舞。
(2)如講到第7頸椎棘突之前,用此案例導入“脖子后面有個大椎穴,感冒咳嗽也許拔一罐就能好,您想找到這個位置嗎?”。大椎穴是身體中一個穴位,引用此內容,即是融入課堂思政內容要弘揚中醫(yī)文化,傳承中醫(yī)國粹,讓同學們以中國文化為自豪。
(3)當講到頸椎的正常生理彎曲時,應向學生介紹生理彎曲的改變造成的危害。如果正面介紹,低頭導致彎曲改變,而引起頸椎病,學生對此印象不深,而且對他們也起不到你能感受到王老師的課是用心設計的嗎任何效能。
隨著手機的普及,“低頭族”的日益興起,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逐漸變?yōu)椤拔揖驼驹谀愕拿媲埃銋s在低頭玩手機”。看似戲謔的一句玩笑卻包含現代人獨有的無限荒誕與無奈。
因此在課堂思政方面融入一些內容,要讓學生們抬起頭來,遠離手機,遠離低頭族。簡單的說教,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通過引入一些科普內容,融入力學內容,介紹頸椎承受的壓力與彎曲的角度關系。不低頭時,頸部相當于承受5公斤重量,低頭15度,頸部相當于承受10多公斤的重量,低頭45度,相當于承受20多公斤的重量,低頭60度,頸部相當于近30公斤的重量。直觀的數據和圖片,讓學生們的感官受到震撼,必定會對其產生影響。在教學中,此刻互動,發(fā)現全體同學都不由自主的把脖子挺了起來。相信他們也會把這樣的理念告訴周邊的人,讓更多的人遠離頸椎病,注意健康。
3 反饋結果
發(fā)送調查問卷325份,
56%非常喜歡,42.46%喜歡老師的課,99.69%能夠感受到老師在向學生們傳遞正能量,100%能夠感受到老師的敬業(yè)精神,99.69%能感受到老師的課是用心設計的,51.23%認為老師在講課中沒有明顯的突兀的思想方面說教內容。
4 討 論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識,如何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質量成為當前熱點問題。課堂思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 課堂思政,不是在課堂上簡單的口號和說教,而是一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要把正能量傳播融入在課堂教學內容中,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全方位、立體化育人,達到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等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教師的榜樣力量也是一種無形的課堂思政。因此一堂精心設計的基于混合式教(導)+學的課堂思政課,學生能感受到教師的用心,其是以“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理念開展的課程,培養(yǎng)學生要有思考、對社會事件有辨別力,使醫(yī)學生成為充滿正能量、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醫(yī)務工作者。
參考文獻
[1] 曲麗潔,蘭鳳英,魏 東,王 健.“食品毒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與實踐[J].農產品加工,2019(24):114-116.
[2] 梁思源.基于“混合式教學”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以社區(qū)管理課程為例[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6):1-4
[3] 韓雙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護理學課程思政中的應用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0,38(01):64-65.
[4] 薛 蓓.協同育人視角下課堂思政的立體化育人模式研究[J].智庫時代,2019(52):68-69.
[5] 董為人,肖純凌,郭曉奎,夏歐東,關喆,仇欣霞,王巧玲,陳英華,文民剛.基于“混合式教(導)+學”理念的“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思政之實踐[J].高校醫(y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9,9(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