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菊 魏巍 馬連學


【摘要】目的 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探討尿常規各項指標改變同頸動脈厚度變化的相關性,從而判定尿液中各指標改變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方法 利用logistic回歸(后退法),對1274例高血壓患者的尿液進行常規分析。結果 尿液中的SRC、Glu經統計學處理,P<0.05,有意義。性別,年齡,尿RBC非均一性、尿紅細胞混合、RBCFscDW 、LargeRBC經統計學處理,P<0.05,有意義。經數學模型推斷判定這些指標的改變同頸動脈異常成正相關P<0.0001。結論 此數學模型的建立,證實了高血壓患者的性別、年齡及尿液中的SRC、Glu、尿RBC非均一性、尿紅細胞混合、RBCFscDW 、LargeRBC的指標改變同頸動脈斑塊相關,可以依此評估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風險性。
【關鍵詞】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斑塊;尿常規
【中圖分類號】R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2..01
心血管疾病是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即使應用目前最先進、完善的治療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腦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圍內致死和致殘的主要病因之一[1]。預防在控制心血管疾病方面非常關鍵,如果我們能夠利用有效的實驗手段篩查出高危人群,對疾病的發生及預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常用血液生化指標判定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生化指標檢測需要采集血清,屬于有創傷檢測。本文試圖采用尿液常規的檢查評估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而且還具有方便、快速和成本低廉的優勢。現將方法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實驗受試者來自于大連市開發區醫院2014年心篩體檢的高血壓人群1274例,女性743例;男性531例;年齡(59.3±8.6)歲。全部受試者均進行頸動脈超聲和尿常規檢查。
1.2 方法
1.2.1 頸動脈超聲檢查
采用PhiliPs iE-33彩色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11MH,檢測頸動脈管壁平均厚度和有無斑塊形成。計算出頸動脈的損害程度。
損害程度=平均管壁厚度*(1+斑塊)
斑塊有無用0、1表示。頸動脈的損害程度值大于1認為有頸動脈損害,以此分為頸動脈損害和無損害組。
1.2.2 尿液化學分析
采用東亞希森美康公司生產的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檢測。具體檢測指標包括形態學檢驗:白細胞、紅細胞、管型、病理管型、上皮細胞、小圓細胞、結晶、等等;干化學檢驗:葡萄糖、蛋白、酮體、LargeRBC、紅細胞寬度等。
1.2.3 分析方法
利用logistic回歸(后退法)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各項尿常規指標為因變量,頸動脈的損害程度為結局變量。分析平臺為SPSS 13.0。
2 結 果
2.1 尿常規檢測(沉渣)指標在頸動脈有無損害人群的的分布(見表1)
3 討 論
我國心腦血管病患者中有63%的患者伴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3].頸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的形成可作為心腦血管事件的替代終點。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繼發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加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改變,斑塊形成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典型標志,可反映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4]頸動脈斑塊可反映冠脈硬化程度,增加冠心病事件的發生率[5]。
高血壓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增。高血壓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長期血壓增高會增加受力血管處內膜的損傷,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率。高血壓是目前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可導致多種并發癥的發生, 近幾年的研究表明, 高血壓的持續存在不僅可以導致其靶器官的傷害還可以使血管發生病理性的改變,主要表現為動脈硬化。腎臟不僅僅是高血壓累及的主要靶器官,也是血壓調節的主要臟器[6]。由于高血壓對靶器官腎臟損害,損傷了腎臟的血管內皮,腎小球濾過屏障受損[7],影響了腎血流量, 腎小球濾過濾率, 以及葡萄糖最大回收率[8],導致尿液中SRC、Glu,RBC等指標的改變。
由此可以推斷,長期的高血壓可以導致腎臟的損傷,引發尿常規指標的改變。動脈斑塊的形成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要標志之一。本文的研究表明,根據其尿液相關指標的改變通過我們建立的數學模型即可推斷其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幾率,其符合率達到70.5%,高血壓患者根據自己的尿液變化,可以及時就醫,避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袁紹華,張新超.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方法及存在問題。中國心血管雜志,2011,16(3):223-225.
[2] Kurella M,Lo J C,Chertow G M.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he risk forchronic kidney disease among nondiabetic adults[J].J Am SocNephrol,2005,16(7):2134-2140.
[3] 于蘭芳,王娘娣,袁 波,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急性腦梗死患者血脂、血壓關系的探討[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6,9(5):9-10.
[4] Prisant L M.Zemel P C.Nichols F T.et al. Carotid plaque associations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J].Arch Intern Med.1993.153(4):501-506.
[5] 丁守坤,楊朝寬,李永強等.超聲測定老年人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的預測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8):1310-1312.
[6] 蔣 文,李南方.腎臟病變與高血壓關系的研究現狀[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4):317-319.
[7] 孫子涵,尹秋霞,牛愛軍,王開森,付志杰.等.尿液干化學檢測和尿沉渣定量分析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意義.醫學檢驗與臨床.2006,17(2):560-561.
[8] 李 變,李南方,張菊紅,張玉杰.高血壓患者不同體位下的尿液分析.《中國醫學創新》,2013,262(16).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