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夢
摘 要:基于提高生態風景園林施工水平的目的,針對此課題做了簡單的論述,總結了施工技術應用質控措施,共享給相關人員參考。從園林建設實踐來說,要做好前期調查,掌握工程現場的各類資料和信息,制定完善的技術方案,實施全過程技術質控措施,嚴格把控園林施工的質量與效益,確保園林施工達到生態風景園林建設標準。現結合技術質控實踐,整理技術問題的控制方法。
關鍵詞:生態風景園林;技術問題;質量管理
近年來,各地區積極開展生態建設,帶動生態風景園林工程的增加。從園林建設分析,為了能夠達到生態風景園林標準,同時滿足群眾的多樣化需求,設計了很多生態系統和仿生態系統等,工程施工專業類型較多,增加了工程施工質量的把控難度。基于此,深度分析此課題,明確園林施工常見的問題,提出防范與應對措施,有著現實意義,有利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一、生態風景園林施工技術問題
從園林建設實踐來說,常見的施工技術問題如下:技術復雜。作業現場的環境復雜,需借助工程技術以及藝術手段,采取改造地形和種植花草樹木等措施,完成自然景觀以及休息環境的營造。由于區域環境差異,作業難易程度不同,增加了技術的復雜程度。環境保護問題。現階段,園林建設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尤其是生態風景園林,不僅要達到生態要求,還要保障施工環節的綠色節能,最大程度上保護生態環境,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確保園林施工的效益目標實現。質量通病。園林工程建設中,涉及測量和施工以及植物配置等多個專業,若施工技術把控不嚴格,極易產生砌體裂縫或者砂漿不飽滿等問題,造成質量隱患或者問題。除此之外,植物栽植控制不合理,造成植物成活率低下,無法達到建設的要求。對于上述技術問題,要結合生態風景園林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控制,確保建設的質量達標。
二、生態風景園林施工技術的應用要點實例
(一)案例概述
以某生態公園河道治理工程為例,包括河道治理工程、建筑物工程、景觀工程、濕地工程等。其中,在中上游建造杜詩水生態公園,建設水面寬80~240m的大型人工湖,湖中建設人行景觀橋和浮島,兩岸進行綠化美化,并配有各種運動器械。濕地公園項目占地面積近1000畝。現結合此工程實踐,總結生態風景園林施工技術要點。
(二)做好施工圖紙的設計
生態風景園林建設實踐中,若想要保障施工的質量,做好前期圖紙設計的質量控制,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實現質量問題的事前控制,確保工程建設質量達標。此環節的技術質控重點如下:落實圖紙審核工作,保證各類指標和細節都可以達到設計要求。設計前做好現場的勘察,搜集完整的資料,進行圖紙設計的優化。針對可能影響技術應用效果的因素,提出預防和控制措施。設計環節要考慮到植被的配置,做好氣候和土壤條件等的調查,合理配置植物,展現生態園林的價值,為后續施工提供圖紙依據和指導。
(三)做好園林施工放線的把控
從園林建設內容來說,測量放樣為重點工序,比如測量植物的株行距和位置,結合景觀設計,精準定位植物的位置,做好位置標記。作業前,施工人員要深度研究建設圖紙,把握園林設計的風格和設計意圖,落實技術交底,使得作業人員能夠掌握重難點。施工作業現場,按照工程圖紙進行勘察,掌握現場地形地貌,并且清理作業面存在的雜物,做好圖紙內容的核對,精準確定基準線與基準點等要點。施工放樣作業中,常用方格網放線法以及平板儀聯合法,方法的優勢差異,需要結合實際選擇。其中,方格網放線法極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不適用于地形復雜且區域寬廣的現場,如果園林規模比較小,則可以考慮采取此方法。平板儀聯合法具有準確性優勢,能夠適應復雜的地形,實現穩定放樣。
(四)植物的栽種
生態風景園林建設中,植物栽植為重點內容。若植物損壞,則會影響整體景觀的觀賞效果,難以有效把控工程建設進度。考慮到生態風景園林中植物多位移栽,要圍繞植物運輸到栽種全過程,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要求,要求作業人員按照起苗和運輸等技術規范和要求,做好植物挖掘、整理以及打包等的控制,同時做好運輸準備。需要注意的是,整個作業期間必須確保植物根系處于濕潤狀態,結合氣候特點,采取防凍措施以及防高溫措施。對于不方便單株標明的植株,要制作標簽,明確指出內部植物的規格和數量等。如果施工作業無法在要求的時間內完成種植,要將其移到陰涼位置,避免被日光暴曬。栽植植物中,要選擇合理的時間,結合植物的習性和特征以及生長規律,做好成活率的控制,保障生態風景園林的建設質量和效益,確保工程建設的質量達標。
(五)土壤改良
生態風景園林施工作業中,植物的成活率高低,同種植地的土壤條件好壞,有著直接的關系。為確保植被根系合理發育,要保證空間適宜,并且滿足植物存活的基本需求,比如水分和養分以及微量元素等。土壤條件給植物健康生長造成的影響較大,因此事前要做好土壤質量的檢驗檢測,掌握土壤的現狀,運用科學規范的技術手段,進行土壤改良,補充營養成分,為植物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六)施工效果
從生態風景園林建設的效果分析,改善了區域的生態環境。此工程完成后,打通了區域內的水系,形成了循環暢通的現代化水網絡,為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開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礎。建設中打造水生態公園,種植鄉土植物,比如楊柳等,改善了以往臟亂差的環境,營造了生態自然環境。除此之外,緩解了區域水資源緊缺問題,促使河道防洪排澇能力得到提高,帶動著區域內農業基礎水平的提高。
三、生態風景園林施工技術質控策略的總結
(一)制定完善的項目管理制度
生態風景園林建設全過程的質控落實,需要完善的項目管理制度約束和規范,確保園林建設的質量達標。結合項目的工程內容和現場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保障管理工作落實。通過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確各項工作的負責人和管理任務,嚴格把控園林建設的質量與效益。作業前,組織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等,圍繞生態風景園林工程,開展問題的分析與評估,明確問題產生的原因,掌握影響因素,提出針對性防范措施,預防生態風景園林建設質量問題的出現。除此之外,發揮制度的約束作用,保障技術質量管理工作落實到位。當出現技術質量問題或安全隱患之后,避免產生責任推諉的情況。實施獎懲機制,充分調動管理人員和施工作業人員的參與積極性,確保工程建設作業有序開展,保障工程建設的質量達標。
(二)推廣應用新工藝
生態風景園林建設工作雖然是以植物配置為主,但是涉及很多其他專業內容,若想確保技術應用的質量,要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綜合現場的地質和環境以及氣候等進行分析,選擇適宜的工藝手段,提高工程施工作業的效率。積極推廣應用新工藝,為生態風景園林建設提供技術保障。結合采用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對參與施工作業的人員進行培訓,使其掌握技術要點。結合建設作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組織開展工藝創新和優化,不斷提高生態風景園林的建設水平,打造高品質園林,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采用新工藝時,要注重工藝運用的質量把控,圍繞材料和人員以及機械設備等要素,實施針對性控制措施,確保工藝運用的效果。
(三)做好現場監督管理
技術應用質量控制,要圍繞生態風景園林施工現場,采取全面的管控措施。結合現場管理的需求和要求,配置專業的人員,負責施工監督管理。針對影響技術應用效果的因素,采取以下措施:材料。對于水工程、植物工程等,針對使用的材料、植物等,必須要做好嚴格的質量把關,確保施工的材料符合生態風景園林建設要求。人員。督促作業人員嚴格按照生態風景園林施工技術規范和標準作業,減少不規范操作引發的質量問題和安全問題,確保園林建設的質量和效果,提高工程的效益。工具。生態風景園林作業中,雖然大型機械設備的使用比較少,但會應用到各類工具,同樣要做好管理,確保作業的效果。整個施工作業全過程,要積極組織開展現場質量檢驗檢測,把關園林建設的質量與效果,確保園林建設達到生態風景園林標準。做好綠色施工管理。園林工程施工作業現場,必須要嚴格按照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布置,做好施工環境保護,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對技術質控工作,采取動態檢查,進行質量考核與評估,發現技術應用質量管理問題后,實施優化和完善措施,確保生態風景園林施工技術的質量得到保障。質量檢驗檢測。生態風景園林施工作業中,現場管理工作的開展,要注重質量的檢驗檢測。結合施工工程的特點和內容,選擇適宜的檢測手段,對土建和植物栽植等的質量,進行嚴格把關,確保工程施工的質量達標。
(四)做好后期養護
按照生態風景園林建設的技術要求,完成前期施工作業后,進入到養護階段,要結合工程特點實施養護措施。以植物養護為例,根據栽植的時間和植物生長情況,為其施肥和施水等,及時補充所需的營養。同時做好園林管理,比如除草和修剪等,使其保持良好的景觀效果,給人優質的體驗感。根據植物的特點,針對極易發生的病蟲害,采取預防和控制措施,保障植物可以健康生長,保持生態風景園林的景觀效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態風景園林技術的應用,涉及多個專業,遇到的問題差異,要結合實際分析,提出完善的技術保障措施,避免技術問題的發生。實踐中,要制定完善的技術方案,圍繞材料和人員等采取把控措施,確保技術應用的效果,達到生態風景園林建設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孫豐治,張淑丹.生態風景園林施工中應注意的技術問題[J].綠色環保建材,2019(09):248.
[2]呂盤根.生態風景園林施工中應注意的技術[J].江西建材,2019(08):175-176.
[3]鐘新文.風景生態園林施工的注意事項分析[J].現代園藝,2019(10):211-213.
[4]黃添利.淺談生態風景園林施工中應注意的技術問題[J].現代園藝,2019(08):195-196.
[5]湯文倩.生態風景園林施工中應注意的技術問題[J].科學技術創新,2018(2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