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在快速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國屬于農業大國,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農業也獲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內部所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也是不容忽略的。比如在農業領域,最重要的就是水資源的管理問題,其會決定農田水利管理的最終效果。就目前來看農田水利管理受到理念、技術等相關問題的約束,影響了最終農業的發展。本文就農田水利管理與防洪抗旱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提高農田水利管理,加強防洪抗災的對策。
關鍵詞:農田水利管理;防洪抗旱;問題;策略
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近幾年各個行業都有了明顯的突破。同時也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水資源短缺。眾所周知水是萬物之源,人們在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水。在農田水利管理中更是如此,如果缺乏水資源,必然會影響農業的發展以及防洪抗旱的一系列問題。因此為了更好地發展我國的農業經濟,必須將農田水利和防洪抗旱的問題有效的結合,以進一步提升我國的農業水平。
一、農田水利管理與防洪抗旱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對此類工程缺乏重視度
我國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很多地區的政府部門只重視發展工業、服務業以及建筑業等行業,忽略了對農田的管理,尤其是在農田水利工程以及防洪抗災過程中缺乏關注。而隨著時代不斷地推進,農業的經營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原有的水利工作水平已經不能夠完全適應當下農業的需求,各類矛盾也開始顯現。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關注水利管理以及防洪抗旱的工作,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效果較差。很多水利工程出現了破損,使用價值也不明顯,如果想要達到效果,就必須要進行維修。這就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管理農田水利,但是從各地區的情況來看,很明顯政府關注度不夠。
(二)農田水利管理內部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
近幾年,我國的經濟在快速的發展,無論是工業、服務業還是農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于農業而言,內部的農作物種類在增加,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但是農田水利設施卻存在不完善的情況。農田水利設施的存在主要是起到對農業內部的農作物灌溉以及調節作用。舉個例子,如果農作物水較多,水利設施則可以自動排水或者是對較多的水進行儲備。可見農田水利設施為農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農田水利設施并沒有跟上農業發展的步伐。很多設施還是很多年前運行的,內部的設備都出現了老化現象,很明顯和農業發展的需求相違背。
(三)不完善的農田水利管理系統
農田水利管理系統的完善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農業未來的發展狀況。就目前而言農田水利管理在運行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農田水利管理,其實會涉及很多部門,在這個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內部管理問題。各個部門之間責任不明確,出現產權問題,在農田水利實施時相互推諉責任等,都影響了農田水利管理的效果。傳統的農田水利管理時幾乎都是由基層,比如鄉鎮類的管理部門進行服務。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很明顯這樣的部門也需要再次進行優化,才能夠避免在農田水利管理過程中所出現的用水和農業發展的矛盾。
二、加強農田水利管理,提出防洪抗災的對策
(一)加大對農田水利資金的投入
首先政府一定要意識到農業對于我國發展的重要性,在重視工業、服務業等行業的同時,也要大力發展農業,尤其是加大對農田水利灌溉工程資金的投入,以保證當前農田水利灌溉設備可以滿足農業發展的需求,避免經常性的出現故障,影響了農業的最終成果。筆者認為政府在對農田水利灌溉工程進行資金的投資時,可以從兩方面著手。第一個方面是做好農田在灌溉過程中所需要使用的相關設備的維修以及保養。很多地區的農田設備使用年限較久,如果不注意定期維護和保養,必然會影響最終灌溉的效果。因此定期投入人員對其進行維修,對不能夠使用的設備應該及時的淘汰,保證內部設備的完整性。其次我國屬于農業大國,在近幾年內農業的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為了能夠跟上農業發展的步伐,應該引進社會上較為先進的自動化設備,以提高農田水利管理的最終效果以及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當然在資金的投資過程中,也需要對資金的使用來源,項目進行監督,以提高政府投入資金的使用率。
(二)加強引進并發展節水灌溉的新技術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經濟在不斷地發展,但是與之而來的則是水資源和人類發展之間存在的矛盾。我國雖屬于資源大國,但也屬于人口大國。在水資源情況并不是很樂觀的狀態下,進行農田水利管理時就應該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21世紀是信息技術時代,在農田水利管理中融入節水灌溉技術,可以盡量的避免水資源的浪費。同時還能夠有效地提高農作物的生產率,對環境起到保護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在進行農田水利管理以及防洪抗旱等問題時,應該積極引進并發展節水灌溉新技術。農民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節水灌溉產品,比如滴灌、微灌等技術,從根本上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其次更應該鼓勵相關技術人員加強對節水灌溉技術的研究,以提高農田水利管理時的效率。
(三)農作物灌、排標準的提升
加強農田水利管理,提高防洪抗災能力,除了要加大在這方面資金的投入以及研發新技術之外,還要提升農作物灌排的標準。進一步在農田行業內部發展高產作物,以保證在較小的成本下產出更多有價值的農業產品。因此相關部門就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掛牌的標準以及相關指導意見,進一步提升農田水利的基礎設施,以滿足灌排的水準,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進一步發展,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四)加強管理防洪抗災工程
農田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當地氣候的影響。尤其是出現惡劣氣候,比如大暴雨、山洪,這就很可能會使得農產品最終產量減半。因此在這些惡劣天氣內,應該加強管理,提前進行防治,以減少農業所產生的不必要的損失。其次可以利用水利設施提前儲存一部分水資源,以防止在干旱氣候下出現缺水的情況,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當然各個地區都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預防措施,以進一步提升農作物的產量。
三、結束語
農田水利管理一直是農業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政府必須要加大對這方面的重視,根據當地農業實際情況,投入資金完善設備。其次應該加大引進節水灌溉技術,以緩解人類發展和環境之間存在的問題。另外要進一步提升農作物的灌排標準,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最后做好防洪抗災工程,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冰洋.防汛抗旱與農田水利管理對策研究[J].吉林農業,2019(11):56.
[2]王雷.農田水利管理與防洪抗旱問題淺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8(05):84.
作者簡介:朵虎(1980—7—11)男,漢族,大專,中級工程師,從事水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