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
摘 要:新形勢下,通過在工業生產的全過程中應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精準對接信息需求和信息提供,以形成智慧農業模式。“智慧農業+”是提高農業智慧化程度的關鍵之一,通過高效收集農業數據,實時監控生產過程,提前預測生產災害,促進了農業信息服務效率的提高,以更好地為農業信息服務;智能農機與智慧農業、云農場建設實現融合發展。
關鍵詞:智慧農業;信息服務;價值;運用
農業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們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促進三農的發展,真正實現專業化的管理,智能化的生產,全面化的信息服務。依靠科技實現農業的現代化、智慧化,即智慧農業,以更好地為農業信息服務。
一、智慧農業發展現狀
(一)有著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
新形勢下,我國基礎通信設施發展迅猛,在全國各地區域內,中國幾大通信運營商公司已對上萬余座基站進行了構建。大部門地區已接入有線寬帶,滿足大部分人的基本需求。不單單提升了城市的網絡化程度,同時也不斷完善了農村地區的網絡,提供了基礎平臺,促進了智慧農業的發展。
(二)智慧農業發展已形成良好態勢
隨著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也促進了農業的發展。通過現代科技的運用,紛紛打造電商平臺,成立農業電商服務點,對互聯網農業大數據平臺、網絡便民服務平臺進行構建。通過互聯網等現代多媒體科技手段的運用,在全國各地運輸和銷售農產品,并借助于網絡平臺,對銷量和銷售情況及時分析和統計,對市場風險進行評估。同時,還促進了農民的增產增收。
二、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通過相關調查顯示,我國農業從業人員具有偏低的受教育程度。一是缺乏農業高科技人才,同時農業從業人員的具有不合理的年齡結構,而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缺乏足夠熱情和積極性投入到投身智慧農業的建設中。二是我國農業生產不具備較高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造成了過高的智能機械和智能技術的使用成本,使很多農戶出現畏難情緒。三是涉農企業和農戶所選擇的設備具有相對較低的成本,不能準確和全面收集數據。所分析的數據相比于實際情況,往往具有較大的差距。基于此,提高我國農業智慧化程度的關鍵,就是將技術使用成本降低,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四是我國智慧農業所使用的核心技術的主要來源于國外,由于我國自主的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匱乏。很多技術還不能投入實際生產,依然在實驗階段。所以,現階段我國智慧農業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就是自主研發和推廣應用核心技術。
三、在農業信息服務中智慧農業模式的具體運用途徑
(一)構建農業信息平臺
采用現代科技能夠對傳統農業種植進行改良,科技創新加速了農業生產智能化,通過打造健康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智慧農業生產是借助科技來進行生產,通過農業信息平臺的構建,對于空氣濕度、土壤溫度、細菌控制等農業環境的動態信息及時了解。對農業信息自動進行搜集和檢測,農業灌溉和播種工作也是適時自動開展。一旦有異常情況出現,還會自動警示。現代科技也會對水產養殖的智能化發揮有效的促進作用。通過對水溫、細菌的及時檢測,簡化了人工經常手工檢測程序,保障水生物的生長態勢更加良好。
(二)自動監測農業災害
在農業生產活動中,一項重要的環節,就是農業管理的專業化。智慧農業管理通過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方法的運用,對農業的生產與經營的現代化提供保障。智慧農業管理涵蓋農業災害監測、農村電子商務等內容。通過農業災害監測系統的構建,實施“互聯網+氣象”的精準服務,便于農民對最新的天氣情況及時獲取。為了防災減災,最大化的降低自然災害對農業的破壞,需要實施必要的農業防護措施。隨著迅猛發展的“互聯網+”,也日益壯大了電商平臺。而農產品銷售的主要手段,就是農村電子商務,涵蓋農產品信息、物流、交易完成全過程。
(三)豐富農業信息服務內容
智慧農業信息服務的基礎就是網絡平臺,根據農民的受教育程度,可以通過直觀的方式,呈現便民信息,物流信息等信息內容。具體涵蓋農產品交易信息、病蟲害防治技術和種植技術等。利用信息平臺,農民將相關的價格和農產品信息進行發布,幫助農民對市場動態有指向性地把握。現階段的農村大部門地區都已將網絡寬帶接入,使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對農民們的智慧生活進行了開啟。
(四)農機智能融合發展
“互聯網+”、大數據運用、智能控制、衛星定位等現代農業機械化信息技術在塔城地區得到廣泛應用,大宗作物精準耕作、農機深松作業監測、維修診斷、遠程調度等信息化服務平臺,實現數據信息互聯共享。農機跨區作業服務已走出國門,把作業區域延伸到北蘇丹和哈薩克斯坦等國,成為大型綜合性農機社會化經營主體。
(五)農作物保護自動化
主要是通過無人機和植物保護平臺,無縫對接農戶的需求和植保隊所能提供的服務,實現供需平衡。農作物保護作業由無人機則負責。自動化農植物保護的產業鏈涵蓋研發植保藥物、制造植保無人機、植保隊的植保服務三個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種運營方式:一是只從事植保無人機的研發工作,通過不斷升級換代設備,促進植保工作的效率的進一步提高;二是對植保設備研發和植保作業同時兼顧,發展的主線就是無人機開和無人機的具體操作;三是只從事具體的植保作業,將建設和維護第三方平臺,作為發展的重點,以高效對接實現農戶需求和植保隊供給。
四、結束語
新形勢下,我國農業信息服務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就是讓農業信息服務走進農村、農戶,精準對接服務需求和服務提供。本文對智慧農業對農業信息服務的促進作用進行深入探討。未來,農業信息服務的發展道路發展還很漫長,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和嘗試。通過加大技術研發,加強人才培養力度,促進智慧農業在農業信息服務中更好地運用。
參考文獻:
[1]淺析以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J].史杏芬,劉曉靜.農家參謀.2019(22).
[2]數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信息服務模式及策略研究[J].毛薇,王賢.情報科學.2019(11).
[3]區塊鏈、物聯網與智慧農業[J].孫志國.農業展望.2017(12).
[4]耕地質量等級國家標準首次發布[J].孫潔.中國農村科技.2017(12).
[5]我國智慧農業的運營模式、問題與戰略對策[J].胡亞蘭,張榮.經濟體制改革.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