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旭
摘 要: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是當前階段推動我國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健康發展和保證社會穩定的重要途徑。我國人口基數大,農業發展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處于較低水平。在新的社會背景下,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和技術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農業發展的需求,只有實現農業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才能從根本上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闡述了環境友好型農業的概念,分析總結了目前我國在開發新農業技術道路上面臨的困難,并提出解決方法。
關鍵詞: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農業經濟增長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1-0032-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3 ? ? ? ?文獻標志碼:A
在土地資源緊缺以及人口不斷增長的社會背景下,農業技術創新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關注。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健康發展以及農業經濟穩步增長關系到國家的發展。
在數據化、智能化不斷發展的現實情況下,傳統的農業技術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的農業發展要求。傳統農業技術一味追求高收益與高產量,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抑制農業經濟發展,創新環境友好型的農業技術迫在眉睫。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通過實現農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帶動農業經濟增長[1]。
1 ?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相關概念
環境友好農業是從生態環境友好的概念中衍生出來的新概念,是國家為促進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而探索出的農業發展新方式。任何經濟形式以及產業發展都要依據環境友好這一原則。
環境友好型農業是以促進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為目的的一種新興的農業發展理念,是指在進行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遵循大自然的發展規律,對農業技術進行創新,促進農業經濟增長與環境友好之間的協調發展模式。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的進步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將科學技術引入到農業技術當中,提高農業技術的科技含量,利用科學技術來促進農業發展,從而在不破壞環境、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農業的產量和經濟的發展速度[2]。
當前,環境友好型的農業技術創新逐漸成為農業發展的主要形式,通過對農業技術的不斷創新實現發展農業與保護自然相結合的目標,是當前農業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方面,能夠緩解土地資源不足帶來的問題;另一方面能夠提高農業產業的生產效益與生態效益,對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3]。
從目前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現狀來看,農業技術的發展不容樂觀。我國農業技術運營企業起步較晚,發展較慢,資金投入較少,導致農業技術的發展牽引力不足、創新能力較差,從而導致當前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有限,不能很好地帶動傳統農業形式與模式轉型升級。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產業的發展以及農業經濟的增長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平衡好發展與環境的關系是保障經濟健康發展的首要原則和重要理念,只有遵循這個原則,才能達到發展目標。當前在發展中仍然有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4],應該重視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在農業經濟增長中的應用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以更好地提高我國農業經濟水平。
3.1 ?技術研發人才短缺
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是一個新興的技術范疇,人才缺口較大,沒有充足的人力資源的支持,很難完成環境友好農業技術的創新。作為一個新的領域,人才培養的周期比較長,對于人才的需要又很迫切,人才短缺是技術創新面臨的最大問題。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領域對農業科技人員的要求也很高,不僅要求技術人員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另外,現有的農業技術人員缺少農業實踐經驗以及操作經驗,制約了環境友好型技術創新在農業經濟發展中作用的發揮。
3.2 ?技術難度大且周期長
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但在我國的起步較晚,并且是在模仿國外相關技術的基礎上展開的,適用性較差。環境友好型農業的創新有很強的地域性特點,對于不同自然環境與農業發展類型,要進行個性化的技術創新。也就是說,在一個地區適用的創新技術,在另一個地區并不一定適用,這就加大了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的開發難度。在現有的農業技術體系支持下,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的創新還面臨著諸多技術難題,涉及的技術領域也較廣,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
3.3 ?收益風險性較大
將創新的農業環境友好型技術運用到農業發展中,面臨的經濟風險比較大。農業產業的發展本身面臨著很多未知的自然環境因素,這些因素對農業的發展影響很大,而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會面臨更大的收益風險。另外,環境友好型技術創新與農村農業發展不匹配現象較為普遍,也會導致較高的收益風險。這些問題都會影響環境友好型技術創新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發揮的作用以及可以創造的經濟收益,從而影響農業產業的經濟增長。
4 ?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措施
4.1 ?建立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的政策
政策支持是進行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的重要保障,也是推進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的重要制度支撐。國家重視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農業經濟水平才會得到有效提升。
同時,國家出臺有關政策,采取一些獎勵懲罰機制約束農業企業的非綠色發展,讓企業在相關制度與政策的支持下搞創新、提產量,利用技術創新成果帶動農業經濟增長[5]。
4.2 ?建立環境友好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制度
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需要資金投入,這就要求建立與完善資金投入制度,重視資金的使用與分配。通過環境友好技術創新資金投入制度的引導與制約,完成相關技術的創新與應用[6]。
5 ?結束語
在當前土地資源不足、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的情況下,實施環境友好技術創新能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環境友好技術創新發展與農業經濟增長有很大的關聯性。要解決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推動兩者協調發展,促進農業產業以及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鄧中榕.探索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18):290-291.
[2]賈國斌.淺論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J].農業與技術,2019,39(13):172-173.
[3]張偉成,殷宏元.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8):52-53.
[4]許海英.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4):267-268.
[5]劉思琪.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分析[J].技術與市場,2016(7):339-340.
[6]李淑娟.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2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