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楠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加,傳統的農產品營銷模式需要改革,以適應市場的發展趨勢。當前,農產品營銷體系存在缺乏完善的物流體系、農產品銷售過程漫長、農產品營銷信息不暢通、農產品銷售過于分散、農產品營銷手段單一等問題。基于此,需要完善物流體系,發展多元化的營銷主體,建立網絡營銷體系,促進農戶規模化發展,建立品牌化的農產品營銷意識,以構建新型農產品營銷體系。
關鍵詞:農產品;營銷體系;建設策略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1-0137-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7? ? ? ?文獻標志碼:A
農業是第一產業,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基礎性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產品銷售逐漸得到了重視,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農產品營銷體系存在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銷售量和農民的經濟收入。這一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改善,城鄉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解決農產品營銷的問題,推動農產品營銷體系的構建,是當前農村及農業面臨的嚴峻問題。
1 ?農產品營銷體系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完善的物流體系
缺乏完善的物流體系,增加了農產品的運送時間。新鮮蔬菜、水果、魚、蝦、肉等產品的保質期較短,時間過長必然會影響產品的品質。再加上農村冷藏運輸的缺失,無法支持農產品進行長時間物流[1]。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發生腐爛等現象,不僅會給農民造成經濟損失,也會影響商家的信譽。農村交通運輸條件有限,無法滿足高效的運輸要求。缺乏完善的物流體系成為農產品營銷的一個突出問題。
1.2 ?農產品銷售過程漫長
從農產品現有的營銷渠道來看,農產品銷售過程過于漫長,期間要經歷農戶、批發商、銷售者和消費者等多個環節。經過如此復雜的銷售環節,使農產品的價格提升。農產品無法直接從農戶手中銷售到消費者手中,中間環節為了獲取利潤而故意抬價,最終給消費者和農戶的利益帶來了極大的損失。中間環節過多,導致農產品存留時間過長,進而影響農產品品質。農產品品質無法保證,會對銷售者和消費者的利益造成影響。
1.3 ?農產品營銷信息不暢通
信息不暢通,農戶無法及時得到市場各種農產品的銷售價格,這樣中間商就會借此機會從中獲利。在消費者層面,因為消費者無法及時了解農戶銷售的一手價格,從銷售商手中購買價格會比從農戶手中購買高出很多,使農戶和消費者的利益受到了直接影響。除此之外,由于農村信息設備的缺乏,導致農戶無法及時了解國家相關的農業政策,進而導致農戶盲目生產,最終因此承受損失。
1.4 ?農產品銷售過于分散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大多以家庭為單位,具有規模小、分布分散、品種不統一等缺陷。農戶作為農產品的生產者,無法實現規模化發展,沿用傳統的耕種方法,從根本上限制了產量的提升。再加上缺乏科學、規范的種植理念,導致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無法得到實質性的保障。農戶無法脫離“單兵作戰”的模式,間接體現出他們對市場的不了解,而中間商很有可能借此機會從中謀利。農戶的小規模、分散化生產,嚴重制約了營銷體系的構建[2]。
1.5 ?農產品營銷手段單一
農產品營銷手段單一,是影響農產品營銷體系構建的因素之一。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長期以來一直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現貨交易是我國農產品銷售方式的主要手段。迄今為止,農產品銷售依然受限于這種傳統的銷售方式。現貨銷售方式的局限性在于成交數量少,由于貨物和資金的限制,導致農產品無法實現大規模銷售。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傳統的銷售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單一的營銷手段嚴重制約了農產品的銷售。
2 ?建設新型農產品營銷體系的策略
2.1 ?完善物流體系
建設新型農產品營銷體系,首先要完善物流體系,為農產品銷售提供穩定的運輸環境。長期以來,農村交通相對落后,農產品銷售一直受到物流因素的制約。政府要加大對農村交通建設的投入,建設完善的交通物流樞紐,建設冷藏物流運輸團隊,為生鮮農產品的運輸提供條件,解決農產品質量無法得到保障的問題。
2.2 ?發展多元化的營銷主體
當前,我國農產品營銷主體比較單一,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銷售水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應推動農產品營銷主體的多元化發展[3]。首先,政府要積極鼓勵農戶自主經營,減少中間商獲取利潤的情況。其次,政府要鼓勵農產品生產者、超市和農產品營銷店等開展合作,構建由農到市的農產品直接銷售模式。再次,要積極培養專業的農產品銷售人才,為農產品銷售建立專業隊伍,為農產品銷售增加活力。
2.3 ?建立網絡營銷體系,減少中間環節
網絡營銷體系是當今農產品銷售的發展方向,電子商務已成為很多農產品銷售的主要方式。農村要順應時代潮流,建立網絡營銷模式。首先,要加大科技投入,保證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為農產品銷售提供充足的貨源。其次,還要建立專業的網絡銷售平臺,讓農戶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與消費者進行溝通、達成交易,再通過物流公司為消費者派送產品。利用網絡進行銷售極大地減少了差價,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提升了農戶的銷售量。
2.4 ?促進農戶規模化發展
農戶的分散經營,限制了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無法滿足購買者規模化的購買需求。因此,農戶之間要打破“單兵作戰”的局面,采取規模化合作的生產模式,盡量保證農作物的統一生產,達到高產量和高質量的目標。農產品規模化生產有利于現代機械的使用,農田合并,為大型機械下田工作提供了條件。農作物生產的機械化發展,有利于提升農產品的生產效率,為農產品營銷體系的建設提供了條件。
2.5 ?建立品牌化的農產品營銷意識
農戶銷售農產品要建立品牌意識。在銷售農產品的過程中,農戶要對農產品進行統一生產和包裝,并注重品牌建設。可以利用高新技術對農產品進行加工,進而提升農產品的競爭力和名氣[4]。在農產品的名氣提升后,還可以借助農產品發展其他產業,包括將農產品加工成熟食、特色小吃等。通過品牌效應延長當地產業鏈,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推動營銷體系的建設。
3 ?結束語
在政府的帶動下建設新型農產品營銷體系,可以推動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提升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優勢,帶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超.沁縣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建設研究[D].晉中:山西農業大學,2017.
[2]高丁莉.農產品營銷體系的構建[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5):185-188.
[3]李巍.構建我國現代化農產品營銷體系研究[J].農業經濟,2014(2):109-111.
[4]何敏.電子商務時代農產品網絡營銷體系構建模式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7):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