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張亮 呂卉
摘 要: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在維護人們身體健康、加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動社會穩定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關主體缺乏良好的思想意識、完善的配套制度和足夠的執法監督力度,使得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工作存在很多難點。要加強監管檢測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利用宣傳提高農產品生產者、消費者和經營者的質量安全意識,加強監管檢測執法力度,建立健全的農業生產標準制度、市場準入制度、產地準出制度和監管檢測制度。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1-0143-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2 ? ? ? ?文獻標志碼:A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的供求關系逐漸緩和。人們不只關注農產品的數量,更關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有利于維護人們的生命健康,使農產品在激烈的市場中占據一定地位并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活中,農產品受添加劑、農藥及工業污染等因素影響,經常會出現食品安全事件,使人們一度出現恐慌。解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不僅要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也應加強監管檢測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升監管檢測能力。
1 ?監管檢測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開展的難點
1.1 ?監測力度小,沒有完善的市場準入制度
目前,很多農產品不符合國家安全質量標準。由于政府沒有嚴格落實監測農產品的安全質量工作,缺乏完善的市場準入制度,導致這些農產品因為價格低廉而進入市場,被一些無良商販進行販賣。農產品不符合安全質量標準,不僅危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也沖擊遵守安全標準的農業生產,對民眾的身體健康和利益都造成了一定的損害。
1.2 ?產業生產規模未形成,監管范圍未全覆蓋
盡管農業是支柱產業,但農業生產方式依舊是小規模生產方式,存在沒有集中生產規模、不具備先進的生產技術、沒有完善的生產設備、組織化程度較為松散等問題,阻礙了監測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1]。家庭種養模式和經營方式影響農業進一步發展,也威脅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1.3 ?監測工作能力低
目前,社會在農產品監測方面有著較高的期待值,期望通過農產品監測可以避免風險隱患,不發生質量安全事件。基于理論角度來說,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不存在零風險,主要是降低風險,保證不出現區域性及大范圍的風險。較大的土地面積,加上農產品種類多,農產品生產環節多,難以進行有效的監測。監管崗位沒有固定人員、人員數量少,工作能力較低,無法保證有效監管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此外,沒有豐富的監測手段,尚未使用科學的監測技術,未完善監測制度和機制,尤其是基層農業監測中心沒有清晰的執法權責,使得監測工作難以開展[2]。
1.4 ?農產品加工企業存在問題
很多農產品初步加工企業是農村小作坊或小加工點,例如豆腐坊、油坊及酒坊等,此類企業具備雜亂性、落后性和隨意性等特征,極易在農產品加工時產生質量安全隱患。基于其位置分布情況可知,農產品初步加工企業位于農村地區和城鄉結合地等,未集中分布,很難開展合理的監測工作。基于客觀條件可知,這些農產品初步加工企業設備簡陋、環境差、技術落后,沒有遵循相關標準進行生產,盲目添加原料和添加劑。
1.5 ?檢測農產品質量工作落實困難
基層農產品的數量和種類較多,對其開展質量安全監測工作,要消耗一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盡管構建了監管檢測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體系,但監測設備簡陋、技術落后、經費不足和人才匱乏等客觀問題,對監測工作順利開展有嚴重的影響。監測人員需要去田間或養殖場采集樣品,并在實驗室開展監測工作,會在一定程度上接觸有毒或有害物品,極易造成人才流失。
2 ?合理開展監測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對策
2.1 ?加大監測力度,完善市場準入制度
公示與質量安全標準不符合的農產品,號召人們抵制不達標的農產品。建立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堅決禁止不達標的農產品進入市場。建立舉報制度,鼓動民眾舉報不良商販違法買賣、銷售和使用沒有達到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的行為,按照情節嚴重程度對違法行為采取罰款或刑事處罰。
2.2 ?優化農業標準體系,規范農產品加工企業
完善農業生產的標準體系,促進農戶與合作社聯合,確保小農戶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建設并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構建農業科技示范園,有效培訓農業生產者。開展綠色防控及統防統治工作,使用科學的種苗及配套技術。嚴格控制生產中應用有毒、有害藥品的情況,使生產標準更加規范。此外,針對農產品加工企業,應制定相關的制度進行規范,保證企業及時更新生產設備、技術和理念,完善生產環境。通過宣傳手段使生產者、經營者具備綠色理念,使其認識到產品安全質量不達標所帶來后果的嚴重性,并加大法律監管力度,以此來規范生產和加工環節[3]。
2.3 ?構建嚴密的基層監管機制
首先,需要構建基層農產品監測隊伍,整合農產品質量執法、農技推廣、“三品一標”及農安站等力量,定期根據法律開展監管檢測工作,構建專業性強、技術優秀、具有良好穩定性的監測隊伍。其次,優化監測手段,使用先進的檢測設備,構建基層農產品檢測體系、評估風險體系、應急處理體系和報送信息體系等。再次,建立政府監管、企業自律、公眾參與、社會協同共同監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局面。
2.4 ?加大監管檢測的執法力度
結合農產品質量監測隊伍人員數量少、綜合素質差、專業性差等問題,應做好以下工作。①重視人員編制。農產品主管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作為監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體,應強化執法力量的建設,構建執法機構,并保證機構內在編人員的數量充足,在人才方面保障監管監測工作順利進行。②重視人員素質。應積極創造條件和機會,利用培訓等方法提高監測隊伍的綜合素質。針對農產品質量知識、監管技能和思想道德理論等內容進行培訓,使監測人員具備服務理念和監測技術,并加強執法能力。
3 ?結束語
現階段,要重視監管檢測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開展,提升監管檢測技術,加大監測力度,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優化農業標準化體系,為人們提供符合相應質量標準的農產品,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瑜.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業經濟,2020(4):136-138.
[2]侯國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工作的難點與策略探究[J].種子科技,2020,38(5):100,102.
[3]郝大麗.提升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的措施、經驗和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1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