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傑 余波
摘 要: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隨著人們日益富裕的物質文化發展帶來的精神文化建設的需求不斷加強,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工作不僅要滿足讀者的需求,更加要注重用戶體驗,更具人文精神。筆者簡單的介紹一下大數據環境下對高校圖書館的影響以及圖書館在此環境下所需的改變。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高校圖書館 服務創新
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5-00-01
一、引言
現今社會是一個科技高速發展,通信不斷提速,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面對現實,高校圖書館需要不斷突破自我,抓住時代的脈搏,組建圖書館大數據,不僅要為各種數據提供基礎服務,更要建立一個無處不在、符合時代潮流,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滿足不同讀者個性化需要的智慧圖書館。
二、新時代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服務
2008年11月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從理念到實際、落地中國的舉措。有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這些概念,慢慢延伸出智慧校園、智慧圖書館等概念。
1.高校圖書館在新時代的作用弱化
高校圖書館主要服務對象是在校學生和教職員工。不僅有種類繁多的紙型文獻資源,海量的數字信息資源。而且每年還要花費巨資根據本校學科特點來進行布局,例如我校作為醫學類院校每年都會購入最新的醫學類書籍及相應的數字資源,而其他專業圖書只會進行小部分的填充,以便服務教師的教科研工作,同時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為他們提供各類專業書籍和拓展思維、開拓眼界。但現實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已經習慣性地使用網絡,不再把圖書館作為獲取文獻信息資源的第一選擇,根據筆者所知,還把圖書館作為獲取文獻第一選擇的學生已經不足20%,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從未訪問過圖書館。
2.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內容的改變
網絡化的高速發展,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各種各樣的手機軟件,交流平臺不斷增多,距離限制的不斷消失,人們的溝通交流,查詢分享越來越方便,但隨著人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分享產生了爆炸性的數據信息,形成一個龐大的以結構性和非結構性組合的數據集。這些達到TB級甚至PB、EB級的巨型數據集群,本身在沒有進行提煉萃取的情況下并不能產生任何價值,反而會因為爆炸性的數據量占據了相當的存儲空間,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增加了圖書館的綜合管理成本。
3.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變化
傳統的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在當代大數據化的時代里舉步維艱。過于繁瑣的服務方式無法達到老師和學生所希望的高效便利的服務,新的時代面臨新的挑戰,目前對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最大的影響在我看來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信息資源組織轉變。創新完善管理服務模式,把高校圖書館所面臨的龐大數據集群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并提煉出來加以分析利用,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把不到20%的利用率盡可能的提升;一是有封閉到開發的轉變。一邊不斷培訓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專業水準,優化參考咨詢服務質量;一邊加強對圖書館的服務宣傳,讓教師和學生了解并體驗圖書館服務內容的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二、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創新方向
高等院校的圖書館如何在這個數據大爆炸的時代避免掉隊,努力向前,不斷滿足老師和學生越來越高的服務要求,實現大數據服務、個性化服務、知識服務和嵌入式服務,營造出一種正反饋現象,吸引教師和學生走進圖書館,留在圖書館,享受圖書館,更好的發展圖書館服務。
1.高校圖書館服務理念創新
深化智慧圖書館的理論意識,由傳統的服務方式向知識型服務型轉變。針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情況,結合我國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定義、內涵以及發展意義,確保建立起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高校圖書館智慧圖書館基礎理論體系。積極收集、整理、建立大數據,將各種載體,即書籍、報紙、刊物、音像視頻資源、各類數據庫的內容以知識為核心重新組合建立信息化資源,在保障基礎的服務上深入挖掘圖書館的服務潛能。
2.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
在這個數據爆炸的時代,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不但要持續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還必須熟練掌握各種工具和手段,從最基礎的資料查閱、流通借閱、信息咨詢等服務到讀者信息數據分析、愛好偏向等新時代服務能力均要熟練掌握,適應當下不斷提高需求的讀者個性化、時代化的需要,準確的推送相關文獻信息資源,實現資源的準確利用。迎接新的時代微時代的到來,適應微時代,將服務延伸至微服務領域。
截止至2020年3月,筆者利用清博大數據的關鍵詞檢索發現,共有167所高校以XXX大學圖書館創建了所屬院校的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231所高校以XXX學院圖書館創建了所屬院校的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要考慮到還有不少高校圖書館并未使用上述關鍵詞命名微信號,實際上的數量要超過上述數字。由此可知,大多數高校均已開通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開展微服務項目。
3.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服務技術創新
據《2019微信數據報告》顯示,目前微信擁有11.51億的月活躍賬戶,午飯前和下班后是用戶使用微信的高峰期,午飯前估計大家在排隊等吃飯,下班后估計大家在坐車。閱讀不僅可以學習還可以很有趣,微信公眾號成為一個傳播知識與娛樂消遣的好工具,公眾號打開活躍高峰約為晚上九點。正如微信官網所言,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
我校很早就推出了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在服務平臺上不僅提供應有的基礎功能,如圖書館新聞通知、館藏書目查詢、個人借閱信息查詢、館藏分布等,另外提供新聞資訊、好書推薦、個人圖書館、云圖有聲、暢想電子書等多方位的服務,并時不時開展你訂書我買單的圖書采購活動,使圖書館的服務向網絡化、虛擬化、移動化轉變,科學利用館藏文獻信息,加快文獻信息流通率,盡可能滿足老師和學生不同的文獻信息需求。
結語
圖書館的服務最終目標并不是單純的提供書籍文獻,而是滿足教師和學生對文獻信息的需求,閱讀圖書,瀏覽信息,解決問題,加強自我的專業素養和道德修養,引導讀者從借書到看書再到讀書,不僅要把書借出去,還要看進去,細細品讀,了解文獻所蘊含的各種知識,填充自己的知識量,開拓眼界,傳承文化。
參考文獻
[1]劉穎,高俊寬.江蘇省“211工程”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8(3):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