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利華
摘 要:信用證是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的結算方式之一,基于其由銀行信用保障,信用證結算得到廣泛的使用。信用證雖然為銀行信用,但在使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尤其是對于出口商,稍有不慎,會承擔巨大的損失,因此對于信用證結算的風險識別和防范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信用證的涵義、特點、對于出口企業存在的風險以及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
關鍵詞:信用證風險
中圖分類號:F74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5-00-01
一、概述
信用證(Letter of Credit ,L/C)是指由銀行(開證行)依照申請人(進口商)的要求和指示或自己主動,在符合信用證條款的條件下,憑規定單據向受益人(出口商)或其指定方進行付款的書面文件。信用證本質是一種銀行開立的有條件的承諾付款的書面文件。
在國際貿易活動,買賣雙方可能互不信任,買方擔心預付款后,賣方不按合同要求發貨;賣方也擔心在發貨或提交貨運單據后買方不付款。因此需要兩家銀行作為買賣雙方的保證人,代為收款交單,以銀行信用代替商業信用(銀行信用要高于商業信用)。銀行在這一活動中所使用的工具就是信用證。
二、信用證結算的特點
一是信用證是一項獨立自足文件。信用證一經開出,就成為獨立于買賣合同之外的具有法律約束效力的另一項契約,不依附于買賣合同,開證行只對信用證負責,并僅在單證相符的情況下付款。
二是信用證方式是純單據業務。信用證是憑單付款,不考慮貨物情況。只要單據相符,開證銀行就應無條件付款,即單單相符,單證相符。
三是開證銀行負首要付款責任。信用證是一種銀行信用,它是銀行向信用證受益人做出付款承諾的一種擔保文件,信用證一經開出,開證銀行就對支付負首要付款責任。
三、信用證的風險分析
1.開證行資信不佳導致的風險
信用證廣受青睞的原因是因為信用證結算為銀行信用,銀行信用優于商業信用,開證行的資信和付款能力成為出口商能否順利首款的關鍵。若開證行資信不佳,或經濟狀況不佳,一旦其經營出現問題導致銀行停業、倒閉等情況,開證行就無力履行付款的責任,此時,出口商只能憑借買賣合同要求進口商付款,風險又再一次轉向了出口商,其首款無法得到保障,須承擔商業信用風險。
2.進口商偽造、篡改信用證進行欺詐
有的不法進口商可能會偽造信用證,或者通過不法手段獲得銀行的信用證,與銀行職員合謀開具信用證;也有可能利用真信用、過期信用證或已經失效的內容進行涂改,蒙蔽對方,誘使出口商按照偽造的信用證和合同規定要求發貨,騙取貨物,若出口商貿然發貨,將造成出口商陷入被欺詐的被動局面,導致出口商錢、貨兩空的風險。
3.信用證欺詐條款
信用證欺詐條款是指信用證申請人在申請不可撤銷信用證時故意設置的“陷阱”條款,在出口商后續收匯時,開證行以單證不符為由,拒付或解除信用證下的付款責任,也就是變相的可撤銷信用證。常見的信用證欺詐條款包括:控制信用證生效、申請人要求簽字或印鑒與申請人的要求相符、制造條款間相互矛盾等。如果受益人未能及時發現欺詐條款,匆忙發貨,進口方會以信用證未生效為由拒付,使得出口商只能處于被動地位,變相的增加了出口成本,并可能面臨巨大的損失。
4.單證不符遭到拒付的風險
信用證結算方式下,開證行以“單單相符、單證相符”為原則向受益人付款,是一種純粹的單據業務,開證行只憑完全符合信用證條款和單據付款,只要受益人提交符合信用證規定的單據,開證行就應承兌、付款或議付的責任。在具體業務操作過程中,常常發生出口方未按信用證條款規定交貨的情況,如品質不符,數量與信用證規定有異,逾期交貨等,任何一個不符點都可能使信用證失去其保證作用,導致出口商收不到貨款;即使出口方完全按信用證規定出貨,但由于疏忽而造成單證不符,也同樣會遭到開證行拒付。
四、出口企業的風險防范措施
1.加強對進口方、開證行的資信調查
簽訂合同前,出口商應通過有效手段如專業咨詢公司、本國駐外機構、國內外有關商會、銀行等方式對進口方做詳盡的資信調查,摸清楚對方資金實力、財務狀況、經營管理、股東出資、經營外部環境等多方面情況,避免因為進口方資信出現問題到而帶來的損失。
同時,出口商還應對信用證的開證行做好資信狀況調查研究,因為信用證結算方式下,開證行負第一付款責任,是一種銀行信用,開證行信譽良好、資信優秀是其開具的信用證能安全收匯的前提。對于此類情況,最好要求一家比較大且資信好的銀行加以保兌,即使開證行倒閉或破產無法履行付款責任時,還有保兌行可以付款,以減少風險。
2.嚴把單證質量關
出口商在收到銀行開立的信用證后,應嚴格按照“單證一致、單單一致”的原則,以合同為依據,認真、仔細繕制、審核各類單據,核實信用證是否與合同嚴格一致,是否有陷阱條款、信用證真偽等。一旦發現不符點時,應及時與進口商就信用證不符點進行溝通,并對信用證進行修改,規避由于單證不符造成的損失。
3.有針對性的購買出口信用保險
出口商可購買出口信用保險,將相關風險進行有效轉移,降低自身收匯風險。出口企業如果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當進口商要求延期付款時,出現進口商拒收貨物、拖欠貨款或者破產等情況,就可以由信用保險公司進行賠付。
4.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
應加強對國際貿易從業人員國際貿易實務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熟悉國際貿易結算的慣例、相關法律法規,提高結算人員的責任心,加強信用證的審核與管理,提高從業人員在信用證使用過程中的風險識別能力,有效識別信用證中的軟條款和“陷阱”條款,規避信用證結算方式下可能存在的相關風險。
5.注重信用證與其他付款方式的結合
應結合出口貿易信用證的實際情況,注重信用證與匯付相結合、信用證與托收相結合、銀行保函與信用證相結合付款方式的配合使用,促使出口貿易風險發生的概率得以降。同時,應重視信用證與其它付款方式配合使用中的實踐經驗積累并加以使用,從而實現對出口貿易信用證風險的科學應對。
參考文獻
[1]李婷婷.進出口公司出口貿易信用證風險研究[J].經貿實踐,2018(09).
[2]陳文巧.信用證風險及防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5(6).
[3]張競怡.騙貸案沖擊銅融資[J].國際金融報,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