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玲
摘 要:博物館是收藏文物和研究、陳列文物的重要場所,在文物保護工作中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對民眾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與此同時,博物館的繁榮和發展也是社會進步的一項重要標志。科學技術水平不斷進步的今天,博物館更應該履行好自身職能,積極創新文物保護方法,保護好這些文化遺產,使寶貴的文化遺產永久流傳下去。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收藏;職能;文物保護;方法;分析
博物館的整體工作中,文物保護工作是重中之重,因此,對于博物館文物管理和文物保護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視。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呈現出新格局、新樣態,博物館要順勢而為,在積極履行文物收藏職能的基礎上,創新文物保護模式,讓這些文化遺產可以很好地保存、流傳下去。
1 關于文物保護在當前博物館整體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首先,文物保護是博物館工作的核心點。文物是人類社會發展各個歷史時期遺留下來的珍貴實物。1990年至今,針對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國家方面先后出臺了多種方針政策,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為基本原則。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要秉承“有效保護、科學利用、優質管理”理念,貫徹落實國家現行文物保護管理機制,創設和完善文物保護管理組織,認真根據新形勢、新情況,明確好各項職責任務,如此方可促進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有序行進,才可防止珍貴文物受損。
其次,文物保護可以助力經濟效益產出和文化形象塑造。出售紀念品,印刷圖書音像制品,展覽售票,博物館通過這些方式來賺取收入,從表面上來看,這些收入歸屬于經營范疇內,但和其他行業進行對比后不難看出,博物館收益依舊具有公益性質,它的全部收益所得均會應用到公益事業補貼上,會創造出無形的文化財富。
2 關于博物館文物收藏職能和文物保護基本情況的分析
2.1 人防工作急需優化
博物館涉及的工作種類繁多,最為關鍵的便是文物保護和文物收藏。現代社會快速發展,若想推動文物保護、文物收藏工作的有序、高效運作,那么就務必要創設人防、物防、科防一體化安防結構體系,三者融合作用下便可有效落實博物館文物收藏工作職能以及文物保護工作。但實際上很多博物館內部尚未實現三防聯動,而是將工作重心放在物防層面和科防層面,造成人防力量十分匱乏。因此,雖然現在的博物館中均具備先進物防技術和科防規模,但人防力量薄弱卻是痛點,沒有將博物館文物收藏職能履行好,文物保護工作也沒有做到位。
2.2 文物保護相對獨立
對現在博物館發展情況進行研究后發現,物防、科防力度已然達到了現代博物館的運作要求,具體表現在監控系統和安防系統以及行政組織層面。但此類物防、科防工作的重點大都流于宏觀,宏觀上的防火、防盜、防損做得都很好,但微觀防護工作卻不到位。因此,即便博物館進行大量資金投入和人力投入,也不能有效提升文物保護工作時效性,這是現在國內諸多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面臨的一大難題。針對此類問題,博物館需要提升文物保護宣傳成效,不單單是讓館內工作人員提升文物保護意識,還要讓社會上的民眾積極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來,如此方可讓我們的歷史文化繼續流傳下去。
2.3 文物保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社會不斷發展,科技日趨進步,許多博物館陸續以先進技術來代替人力去工作,最為典型的便是安防系統應用和新型消防系統應用,各類設備的使用讓博物館整體工作變得更加高效。先進設備的使用好處頗多,但隨之而來的是館員懈怠心理的出現和責任感的嚴重缺失。所以,部分博物館中尚未衡定文物收藏職能,與文物保護手段密切關聯的管理制度也未成形,這就會使文物保護遭受多重阻礙,越來越多的工作者難以在文物保護工作中彰顯出價值,最終必然造成文物收藏工作、文物保護工作的效果差強人意。
3 強化博物館文物收藏和文物保護的手段研究
3.1 提升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者的專業技藝
博物館存在的價值便是文物保護和文物收藏,故博物館和其他事業單位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博物館工作是一項長久性的工作,也是傳承中華千百年文化的一種工作。館內文物大都以實物為主,并且會借助多樣化實體文物特征讓民眾去認識歷史文化,所以文物保護工作和文物宣傳工作便成了博物館的基礎性職能,也是博物館職責所在。身為博物館工作人員,務必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和專業技藝,擁有良好的收藏意識,這是博物館各類工作有序開展的前提。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各行業、各領域都陸續引進新技術,一名合格的博物館工作者一定要與時俱進,鉆研和學習先進科學技術,查漏補缺,彌補自身不足之處,為博物館文物收藏職能履行和文物保護獻計獻策。還有就是博物館領導層要對專業人才培養重視起來,持續加大工作人員培訓力度,建成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文物保護團隊。
3.2 制訂科學的文物收藏保護方案
文物信息采集工作是博物館文物收藏保護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活動的開展有重要的推動意義。因此,應該持續加強文物信息采集力度,要在掌握文物背景的基礎上為后續文物收藏保護工作給予支持。文物信息采集工作具有綜合性特點,既要全面,還應具體,要對文物圖片、歷史背景、藏品價值等進行綜合性分析,以形成全面的了解。再者,要對文物予以科學檢測,為之后的文物修復工作提供參考依據,以先進設備器材對文物進行檢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兼顧,由此確定文物材質和文物制作工藝以及相應的病害機制等,并統統記錄在案,這樣才能為后期的文物修復提供方便。然后制訂文物保護修復方案,為博物館文物收藏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3.3 以多樣化手段進行文物保護宣傳
由上可知,博物館是一個繼承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機構。保護傳統歷史文化是博物館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每個領導都要盡的義務,同時也是每一位國人的責任。這就需要大眾群體廣泛參與,融入文物保護工作中來,如此才能實現博物館文物收藏職能的有力落實,文物保護工作也會越做越好。
第一,博物館須將文物保護宣傳工作重視起來,以新媒體為媒介大力宣傳文物保護,最大限度彰顯出博物館的文化教育職能,之后在此基礎上讓更多的人了解文物保護的價值和意義。
第二,館員要深入基層,關心民眾,到人們的生活中去組織宣傳教育實踐活動。還可以開展專業博物館收藏職能和文物保護講座,從而激發出人們的愛國之情。
基于上述所言,加強博物館文物保護宣傳一定要做得恰到好處,這是達成博物館文物收藏職能和文物保護的關鍵所在。
3.4 優化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制度
如今社會發展速度驚人,博物館若想謀求長遠發展且不被社會所淘汰,就要樹立長遠發展目標,首當其沖便是要不斷優化文物保護管理制度。現行《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中規定:要對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制度進行持續優化和調整,從而滿足社會發展所需。除此之外,還要執行文物科學化管理模式。
國家方面對博物館文物收藏職能和文物保護工作相當重視,所以博物館要響應國家號召,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博物館收藏職能,將文物保護的各個細節都落實到位。與此同時,還要對工作人員進行正規化、常態化的法制教育,推動每一個館員都能夠按章行事,從而做到對文物的科學保護。
4 結束語
本文對博物館文物收藏職能履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透徹分析,筆者認為,現在國內博物館文物收藏職能和文物保護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仍有不妥之處,急需完善和整改。博物館和其他單位性質不同,是非營利性的公益組織,博物館是宣揚中華傳統文化、保護文物的主陣地。新時代背景下,博物館務必要做好各項工作,要全方位地提升博物館工作者的專業技能,多角度地進行文物保護宣傳,由淺入深地優化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制度,以這些手段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博物館的文物收藏職能,提升文物保護質量和效率,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肖紅,楊曈玥.從志愿者視角分析博物館文化傳播效果的影響因素——以云南省博物館為個案[J].東南傳播,2017(7):51-53.
[2]張茜.博物館文物收藏職能與文物保護措施[J].當代旅游,2018(3):55-56.
[3]宋才發.民族博物館文物收藏職能及規范探討[J].貴州民族研究,2012(2):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