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妹 呂敏
摘 要:實驗室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培養、實踐教學以及專業知識技能訓練的最為關鍵的學習場所以及基地。實驗室不但能夠增強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運用,還能夠增強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在實驗室進行學習的時候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護理學專業中,更需要增加學生進入實驗室學習的機會,促進護理專業知識快速的內化。
關鍵詞:護理專業 實驗室 現存問題 應對建議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5-0-01
護理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具有較強綜合性的應用型學科,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在注意對理論知識講解的時候,更需要對專業技術操作進行示范,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正所謂:“實踐的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校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人才的時候需要將人才培養成適應社會型的人才。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主要做的就是注重實踐,針對上述情況,對護理專業的實驗室的要求就更加的高了,但是目前學校中的護理專業實驗室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詳細進行探討并提出應對的建議
一、護理專業實驗室現存的問題
1.建設規模較小
具調查顯示,現存的學校護理專業的實驗室的規模都相當較小,其中有很多的學校都不分專業學科進行教學,都是以實驗室的建設為模板,目前護理專業實驗室還是僅停留在實驗室的建設角度,實驗室的建設路線還沒有轉變成從專業教育的實驗角度進行建設。學校中護理專業實驗室較少,建設的規模有限導致學生很少能夠上實驗課,就算上實驗課的時候也不能都親自進行實踐學習,造成所學知識與實際運作不能很好地接軌,在操作的過程中極易出現錯誤。
2.管理體制較為傳統
目前護理專業的實驗室的管理體制還是延續使用上世紀前蘇聯的實驗室管理體制,實驗室的管理體制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致使實驗室的建設水平較低,甚至出現重復建設的現象產生,大部分的護理專業實驗室的設置跟不上現代化護理學的要求,主要就是因為實驗室管理體制較為傳統,過于陳舊導致,管理不規范。沒有建成較好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二、護理專業實驗室建設的應對建議
1.拓寬實驗室規模,建設多功能開放式環境
對護理學專業實驗室的設置不能局限在校內,更應該聯合醫院、社區等建設多功能的開放式的實驗環境。在設置實驗室的時候需要不斷的革新教育實驗模式,比如:單向操作模式、綜合操作模式等,完善對實驗課程的建設。與醫院聯合,主要目的就是能夠使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以后工作的環境,在實踐中加深理論知識的運用,不斷的完善提高自己的護理專業知識技能。與社區進行聯合,社區護理實驗教學主要教學對象是地年段的護理專業學生,可以讓高年級的學生在社區進行知識講座,教授社區人員最為基礎的護理手段,再由低年級的學生對社區人員進行簡單的身體檢查,運用這樣的模式,可以讓低年級段的學生克服恐懼心理,能夠更好的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建設多功能的開放式實驗室,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世間操作能力,在做中學。
2.建設完善的護理實驗室
提高護理專業實驗室作用的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對實驗基地的建設。上訴所說的建設內容包括:護理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護理教學內容的建設、實驗室場地的建設以及實驗室設備的管理等。對于護理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一定要在建設中設為主要的建設目標,專業教師隊伍質量的好壞決定著學生所學知識是否完善甚至是否正確,學校在進行教師團隊選拔的過程中,可以選拔護理專業技能非常優秀的教師,要舍得在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中投入,確保師資力量強大,為學生實踐教學提供可靠的支持。建設好優質的師資隊伍之后,就需要專業教師對護理專業學科進行研學,結合實際工作,調研出適合本校學生學習的教材,讓所有護理專業的教師都加入到課本教研中,能夠使教師更為了解所要教授知識的同時,還能夠確保課本能夠適合本學校學生學習。對于實驗室場地的建設需要學校綜合研究分析,對實驗室設備進行管理的時候,學校需要安排專門的人員對實驗室的設備進行定期的檢查與清潔,確保學生在使用實驗設備的時候能夠保障其人身安全與實驗的準確性。
3.加強護理實驗室的環境建設
護理專業的實驗室的環境建設中,一定要體現護理專業的特性,主要強調學生提升對病人的人文關懷意識。所以在假設護理專業實驗室環境的時候需要突出以患者為中心,環境要與醫院的環境趨于相似,創造能夠使病人舒適的環境,使學生進程歲患者進行全身心的護理意識。還需要按照患者的年齡進行環境的建設,例如,對于幼兒來說更喜歡近距離的護理,而成人就需要相對獨立的護理環境,那么在成人護理環境建設中,可以在護理區設置掛鉤,在患者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形成相對獨立的個人活動空間。加強護理實驗室的環境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學生對以后工作的環境有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在實訓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側重的學習。實驗室環境建設中,需要對實驗室進行適當合理的分區,可以大致分為:實驗區與教學區。實驗區主要是按照設備物質環境與工作環境進行建設,而教學區主要就是按照護理課程知識內天為導向進行環境建設。
4.更新實驗室管理體制
聘用專業的護理實驗室管理人員,強化對實驗室的管理體系,在對實驗室進行管理的時候,需要了解實際護理中運用的先進化設備,將先進設備引入實驗室中,確保學生能夠一直跟隨現代化護理的步伐,嚴格管理實驗室中的設備器材,進行定期的維修、清潔,從而保障教師與學生的人身安全,減少教學事故的產生。
結語
學校應該重視對護理專業實驗課的設置,敢于直面目前實驗室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相應的問題,可以從:拓寬實驗室規模,建設多功能開放式環境、建設完善的護理實驗室、加強護理實驗室的環境建設以及及時更新實驗室管理體制等方面入手。從而確保護理學專業學生能夠有一個規范的、先進的實驗室環境,能夠在實驗室中學到實際工作中的知識技能并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顧慧明.尤黎明.黃惠霞護理技能教學中心實驗室的建設與恩考[]實驗研究與探索,2004,23(4):88-90.
[2]萬幸建設臨床模叔訓練實驗室促進醫學實踐教學改革[J].醫學教育.2004(2):35-36.
[3]鄭軍,論臨床技能實驗室建設在臨床教學中的重要地位[J]醫學教育,2004(I):39-40.
[4]馬翠萍護理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0422(14):79-80.
[5]梁群英.護理實習室模叔病房的架構建設[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