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造林規劃設計是造林的基礎性工作,是關系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基礎性技術工作。基于此,通過試驗確定了厚樸、柳杉、馬褂木等是適合桂北高寒山區的造林樹種,并提出了柳杉與厚樸、馬褂木2個樹種進行混交造林規劃設計的思路,為今后高寒山區造林規劃設計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 高寒山區;造林;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S73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9.042
桂北高海拔山區在20世紀90年代滅荒造林時,大多為純林,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1]為主。但是,桂北高寒山區冬季冰雪嚴重,易造成頂梢折斷,嚴重影響了杉木的生長。調查20多年的杉木發現,平均每667 m2商品材為2.6 m3左右,這種現象與新時期下林業的發展極不相符。桂北高寒山區大多為貧困村的分布地,做好桂北高寒山區造林樹種規劃設計,對當前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及當地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桂北高寒山區基本情況
1.1 地理位置
桂林市位于廣西北部,轄11個縣6個城區,總土地面積276.93萬公頃,地處北緯24°15′30″~26°23′30″、東徑109°36′50″~111°29′30″。境內以中山或低中山地形為主,海拔多在1 000 m左右,主要山峰一般在1 500 m以上。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豐富,氣溫較高,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但干濕季節明顯。年平均氣溫為16~20 ℃,年平均降雨量為1 300~2 000 mm,空氣相對濕度一般在70%~80%,全年平均總日照1 667.7 h。
1.2 土壤條件
轄區內土壤類型有紅壤、黃壤(山地黃壤)、石灰(巖)土、沖積土及少量的紫色土、灌叢草甸土等10個土類,23個亞類,87個土屬,236個土種,其中紅壤分布最廣。桂林市地理條件獨特,雨熱豐富,自然資源優越,林業發展潛力巨大。
1.3 森林資源條件
桂林山地丘陵地域廣闊,具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是我國動植物種類富集地區之一。森林植被資源以亞熱帶科、屬為主,日前已發現的植物共有1 415種、76個變種,隸屬564個屬、199科。其中銀衫、資源冷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和木桫欏5種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另有黃枝油杉、銀杏、閩楠、櫸木、華南鐵衫、長苞鐵杉、紅豆杉和觀光木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20多種[2]。
2 材料與方法
2.1試驗地點
試驗地位于資源縣車田鄉腳古沖村2林班6小班,為“十里平旦”風電場區域內,平均海拔1 020 m。
2.2 試驗設計
為研究桂北高寒山區林地造林樹種,在充分調查后,選擇4個樹種按對比排列的方法進行試驗設計:3個樹種分別為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Sarg)、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
并以杉木為對照,苗木年齡為一年生裸根苗。試驗設置5次重復,每小區種植200株。造林時間為2016年3月5日前后。
2.3 造林技術
為保護生態,采用不煉山的造林方法,設計2 m×(2~3)m的株行距。用刀砍出一條寬為0.7~1.0 m的造林帶,將砍倒的雜草灌木歸堆到坡下方位置。然后進行挖坎,造林坎的大小為:40 cm×40 cm×27 cm,挖坎施工時將表層土與心土分開堆放。造林時先填表土,再填心土,并按“三埋二踩一提苗”的技術要求進行造林。
2.4 造林后的管理
造林后及時撫育,造林當年撫育2次,在后兩年每年各撫育1次。撫育方式第1次為用鋤頭鏟除雜草,后3次為用刀割除雜草灌木。每次撫育后的雜草培在樹兜周圍,以保水保肥,促進苗木生長。
2.5 試驗測定及數據分析
2018年12月進行保存率測定,2019年2月上一年的冰雪融化后實測各小區樹種頂梢折斷情況,計算好保存率及頂梢折斷百分數后,用SPS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3]。
3 結果與分析
如表1所示,為4個樹種的保存率和斷梢的描述性指標。
經方差分析的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保存率和斷梢率的F值分別為15.2和58.2,P<0.01,即4個樹種保存率和斷梢率存在極顯著差異。
對試驗選用SNK(Student-Newman-Keuls)法對保存率進行多重比較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杉木的保存率與其他3個樹種間有顯著差異,而馬褂木、柳杉、厚樸3個樹種間無顯著差異。
對試驗選用SNK法對斷梢率進行多重比較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厚樸、馬褂木樣本均數兩兩之間無顯著差異,而與柳杉、杉木樣本均數均有顯著差異。
4 結論
4.1 桂北高寒山區造林樹種規劃設計選擇
研究表明,傳統造林樹種杉木的保存率較差,為85.0%左右,而其他3個樹種較好,為92.0%左右;杉木頂枝斷梢率為34.8%左右,為斷梢最大,其次是柳杉19.2%,馬褂木14.0%,厚樸最少為11.4%。因此,高寒山區以規劃種植柳杉、馬褂木、厚樸較好,而不宜規劃種植杉木;同時,從試驗看出,厚樸保存率高,斷梢率低,又是經濟效益較好的中藥材,種植一次,剝皮砍劃后又可以萌生多次,是效益較好的經濟林樹種,且高寒山區種植的厚樸較低海拔種植的厚樸皮厚、產量高,建議重點規劃種植。
4.2 廣泛試驗,選擇更多的樹種以保護生態
桂北高寒山區為漓江與湘江的源頭,生態位置極其重要,而這些地區有較多的常綠樹種,此次試驗只選擇了包括杉木在內的4個樹種,試驗面較少,因此下一步應選擇更多的鄉土樹種,特別是常綠樹種,做好相關試驗,為桂北高寒山區今后“培資源,保生態”、保護綠水青山做好長遠的造林樹種規劃。
4.3 規劃混交林的新思路
此次試驗為純林造林試驗,在林業發展以生態文明建設為重點的新時期,考慮到柳杉為常綠樹種而其他3個樹種為落葉樹的實際情況,下一步進行柳杉與其他樹種混交林試驗,特別是柳杉與厚樸混交試驗,以保證在采剝厚樸時,林地內有常綠樹種,保護生態。
參考文獻:
[1] 祁承經,湯庚國.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
[2] 劉小艷.廣西桂林市林種結構調整與對策[J].廣西林業科學,2000(1):213-215.
[3] 張力.SPSS19.0(中文版)在生物統計中的應用[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劉昀)
收稿日期:2020-02-17
作者簡介:李雪華(1984—),女,廣西靈川人,大專,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規劃設計與林業技術推廣。E-mail: 1120677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