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春燕
摘 要:中國共產黨歷來非常重視文化建設,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是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不僅提出了許多理念和觀點還做出了部署和舉措。這些重要的判斷和措施,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文化自信、為什么要增強文化自信及怎樣增強文化自信的問題。本文主要從什么是文化自信、黨員干部為何增強“文化自信”、黨員干部增強文化自信要把握的幾個方面等三個層次進行撰寫。
關鍵詞:文化自信 黨員干部途徑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5-0-01
一、什么是文化自信
1.文化自信的內涵
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自信指的是國人對自己的國家、民族和政黨的自身稟賦和文化價值及其文化生命力充分認可、保持堅定并積極踐行的行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總書記的這句話表明,作為黨員干部要理解什么是文化自信一定要站在弘揚中國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高度去理解。這就是說中國共黨黨承載著一個巨大的歷史使命——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復興。
2.文化自信的來源
什么樣的文化能夠令我們自信呢?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文化自信來源于中華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強大文化基因。回顧歷史,我們有著5000年中華文明。先秦諸子、漢唐氣象、宋明風韻這些文化瑰寶源遠流長。英國歷史學者湯恩比認為: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完整留存下來的文明體。除此之外,中國文化長期以來領先于西方文化、獨領風騷。英國著名的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先生在其《中華科技文明史》中列舉出幾十種中國長期領先于西方的技術。
文化自信源于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所迸發的持續動力。到了近代,由于中國實行閉關鎖國,對外面的世界發展毫不知情,西方國家用堅船利炮打開了清王朝的大門,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在此期間有多種有識之士力圖挽救中國使其走上獨立富強的道路,但都在不同程度的受到挫折。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以敢叫日月換新顏的壯志,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過程中共同創造形成了革命文化。我們眾所周知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是革命文化的精神內核,不斷激勵著中國人開拓進取。
文化自信源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所指向的科學文化方向。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把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和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歷經革命、建設、改革,不斷推進并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才逐漸形成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便是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興國之魂。
二、黨員干部增強文化自信的原因
1.文化自信是黨員干部信念之基
事實證明,中國人有理由也有底氣對我們的文化自信,但在現實中我們不得不承認一部分人依然還存在“文化自卑”的心理。究其原因,應該是近代以來中國成熟的農耕文明工業與西方工業文明的接觸和碰撞中,被打了個七零八落,儒學作為中國長期占據主流地位的意識形態迅速衰落,中國人被世界藐視的同時國人出現信仰缺失、理想信念動搖主要變現在崇洋媚外、“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黃色文明不如藍色文明”之類的論調,積久造成一種“國民經濟越來越強,文化自信卻越來越弱”的怪象。作為一個中國人要對中國文化擁有基本的認知和認同,如果沒有那么就很容易成為外國文化的俘虜,就容易成為文化意義上的“香蕉人”(外面黃里面白)。作為黨員干部更應該堅定文化自信。因為黨員干部是領群眾干事創業的領頭羊、是牽引群眾前進的火車頭,如果缺乏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必定會在社會發展變化的浪潮中淪陷。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文化自信是黨員干部的信念根基。
2.文化自信是黨員干部修身之本
黨員干部是黨的重要戰略和政策的執行者、實踐者,應對自己的文化充滿自信。然而一些黨員干部在工作中只會在現成的文件、書本上討生活、照抄照講,講大話、空話、套話、歌功頌德的話,更有甚者不愿摒棄“古代官文化”。中國古代官文化中除“君子之政”外,也有許多糟粕,如官為儒本、儒為官官魂,愚民而牧之(惑、禁、阻、隔、壓),官本位,官至尚,官財一體,官場醬缸文化等。古代官文化在向現代轉化的過程中產生了當官發財、特權思想、過不了人情關,最后走向腐敗等官僚陋習。因此,黨員干部對歷史應當多一份尊重、對文化要多一點思考,用中國文化的根與魂打牢修身的基礎、夯實為政的根基、指導自己的行為 ,堅定自身從而提升自己的從政能力和水平。
3.文化自信是黨員干部實現復興之助力器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為條件”。這表明,文化不僅是衡量一國經濟的標準,它還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象征。因此,只有對自身文化有強大的自信,努力發揚我們自己的文化,才能以堅定不移、奮發有為、勇于創新的活力,推動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而文化的繁榮發展需要黨員干部自身的表率作用和積極擔當。因為黨員干部是政黨的形象,是實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文化建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作為黨員干部應堅定文化自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身邊的人行成更大范圍、更深程度的文化自信,從而激發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助力。
三、黨員干部增強文化自信的途徑
1.黨員干部增強文化自信,要注重內化于心
首先要有信仰,指引方向 人無信仰而不立。作為共產黨員,首要的信仰就是馬列主義。馬列主義指引了幾代共產黨人,從舊民主主義到新民主主義,從改革開放到筑夢強國,無時不刻地發揮著強大助推和精神感召,是共產黨人一直的信仰。因此黨員干部堅持文化自信,就必須要筑牢馬克思主義的基本信仰,用馬列主義視角來看問題,用馬列主義方法來解決問題,用馬列主義規律來指引方向,充分發揮馬列主義的指導地位,自覺抵制住西方文化的沖擊,確保馬列主義信仰的主導地位不動搖。
其次要重視學習,強化認知。打鐵還需自身硬,光有崇高信仰而不去加強學習、開拓視野,信仰就會僅僅是個擺設、花瓶,不會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一是要認真學習燦爛輝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燦若星辰的文明中去領悟為人、致仕要意,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意義。二是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類理論體系,認識其重要意義,掌握其發展歷程,結合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來增強理解。三是要深刻認識和審視外國各類文化,剔除糟粕,吸取精華,兼收并蓄別國之長,創新自我。
最后是注重學習常態化。 中曾用詼諧的語氣告誡全黨:“對待學習,任何一點調皮都是不行的。我們還是老實一點吧!”這說明學習需要有一顆持之以恒的心態,要長年積累、潛心研究,切不可一天打魚三天曬網式學習。
2.黨員干部在增強文化自信,更應外化于行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踐。黨員領導干部既要有情懷,更要有擔當。因此黨員干部,不但要自身有文化信仰,更要擔負起傳播者、踐行者的職責,才能真正肩負起守護文化根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文化小康” 的責任。
擔當起示范與引領責任。聯系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我黨的法寶。中國的文化來源于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黨員干部增強文化自信意味著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文化動向、把握群眾的精神狀況、生活狀況和工作狀態,在精神世界與群眾打成一片,融為一體。與此同時,黨員干部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想群眾精神文化需要之所想,急群眾文化需要之所急,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為群眾提供文化生活與交流空間。
擔當起保護與傳承責任。蘇東坡曾經有一句名言:藥雖然是醫生開的,但是藥房卻是古人留下來的。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深厚的人文價值基礎,如幾千年中華文明孕育出的民本、仁愛、忠信、篤行等,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樹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方針,成功地重塑了“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等基本價值。因此黨員干部保護和傳承文化,就要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發展”。黨員干部要傳統文化進行要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式。注重闡發文化精髓和內涵,創新運用時代語言傳習教化,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力、實現中華文化新輝煌上下功夫。
擔當起解讀與傳播責任。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部分,習總書記說過,中華民族積淀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全面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做宣傳思想工作,一項重要任務是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因此,黨員干部不僅要加強自身理論學習,正確解讀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還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地學習世界各民族有益文化,以增加新的積極健康的文化因子和元素。最終要傳播塑造國家形象,打造國家形象文化產品,明確國家形象品牌定位,利用各種渠道推動國家形象建設。
參考文獻
[1]沈夏珠.文化自信:挺起中國人的精神脊梁.中國網.2016-12-3
[2]劉永浩.《官文化批判:中國文化革命的首要任務》.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年版,第288-365頁
[3]李懷華.《堅定文化自信增強黨性修養》.求是網.2016年12月20日
[4]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