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廣西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通過對保護管理情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分析自然保護區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索了加強金秀瑤族自治縣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對策;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
中圖分類號:F302.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9.082
1 金秀瑤族自治縣自然保護區基本情況
1.1 廣西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廣西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4 907.3 hm2,其中核心區7 707.9 hm2,緩沖區4 817.4 hm2,試驗區
12 382.0 hm2,森林覆蓋率96.1%,是一個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有維管束植物2 232種(其中野生種2 135),陸棲脊椎動物481種,昆蟲1 215種,大型真菌215種。
1.2 老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老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于2007年1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來賓市編委于2009年12月批復設立廣西金秀老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金秀縣編委也于2009年12月批復設立廣西金秀老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老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是整合原老山林場和金秀林場兩個國有林場的森林資源申請建立的,自然保護區總面積8 875.0 hm?,約占金秀縣國土總面積的3.52%,土地均屬國有土地。保護區分為三大片區,分布在金秀瑤族自治縣境內的金秀鎮、六巷鄉和大樟鄉,其中老山片2 839.0 hm?、石坪頂片2 877.0 hm?、合江片3 159.0 hm?。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對象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瑤山苣苔、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斑喙鳳蝶、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以及中亞熱帶典型常綠闊葉林。
2 金秀瑤族自治縣自然保護區管理現狀
2.1 宣傳方式
廣西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每年都通過張貼宣傳標語、拉橫幅的形式開展一次以上的保護森林資源宣傳活動,每年的愛鳥周活動主要是通過收繳鳥網、鳥盆等行動確保候鳥在當地遷徙路途的安全。
2.2 保護管理措施
1)制定了《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行政管理制度》《保護區各科室工作任務和職責》《保護站工作職責和管理制度》等,保證管護隊伍任務到位、目標明確、職責分明,使管護工作走上了正規化和規范化軌道。2)制定責任區進行巡護管理。保護科分人分片包干到站、點,并不定期到站、點檢查,督促各站、點按規定進行巡山。3)及時查處案件。對在保護區內發生的林區案件,保護區堅持從嚴處罰,配合派出所做好林區案件查處工作,嚴厲打擊破壞保護區森林資源的不法分子。開展打擊破壞羅漢松專項整治行動以來,保護科工作人員及護林員經常不分晝夜在保護區主要路口設卡、設伏制止到保護區盜挖、盜伐羅漢松和膠樹的不法分子,維護了保護區的資源安全。
3 自然保護區管理存在的問題
3.1 違規占用林地現象偶有發生
2017年3月,廣西來賓市金秀縣對大瑤山保護區和老山保護區范圍內采礦、采砂、工礦企業和旅游開發、水電開發等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開發建設活動進行排查和督查。經排查,發現金圣水電站的壓力前池建設在保護區的緩沖區內,發電廠房建設在保護區的試驗區內,由于沒有辦理使用林地手續,不按環評批復建設發電廠房,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金秀縣人民政府責成建設單位依法拆除建在自然保護區內的電站廠房等設施。
3.2 保護區管理工作與周邊村民的矛盾時有發生
群眾種植的人工林被劃入保護區范圍內,無法安排群眾進行采伐。金秀縣這種情況涉及到周邊6個鄉鎮31個村屯2 364人,其中用材林大都已經達到或過了第一個輪伐期,但基本無法兌現當地政府“誰種誰有,砍樹還山”的承諾,其主要原因是與現行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政策不符,但造成這種結果政府當時也很難預見。目前,涉及到保護區人工林的林農對保護區意見很大,這也是保護區和周邊社區的主要矛盾所在。在保護區內的人工用材林和經濟林在管理過程中問題矛盾最為突出。自保護區成立后,保護區管理部門必須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管理保護區內的人工林,即按功能區劃管理,所有保護區內的人工用材林都不能采伐,位于核心區和緩沖區的經濟林(主要是八角林)不允許經營,位于試驗區的經濟林在不破壞保護區環境的情況下允許林木所有者經營原有林地,不能擴大經營范圍。因此,縣政府原來的處理方案不能完全實現,群眾意見十分大,導致保護區在執法過程中遇到很大的阻力,保護區和社區矛盾時日激化。例如保護區猴子山片周邊的土縣屯,該屯群眾種在保護區內的成熟杉木無法砍伐,群眾經常到保護區管理局要求給予解決而無果,保護區的其他工作也得不到該屯的支持和理解。
4 加強對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的對策
近年來,金秀瑤族自治縣對兩個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均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進行管理,在日常管理上主要是加強護林員的日常巡山工作,發現有破壞保護區森林資源的行為立即查處。而加強對金秀瑤族自治縣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力度,可采取如下對策。
4.1 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巡護管理
要求護林員在巡山時,帶上照相機,對經過的線路進行拍攝,并做好巡山記錄。同時加強督促檢查和明確工作責任,采用地理信息系統進行監督,在電腦上監督護林員是否巡山,以有效提高護林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
4.2 采取措施解決保護區管理與林農之間的矛盾
通過抵價購買的方法解決保護區內林農種植的杉木林采伐問題。例如位于保護區河口片蓮花山的一片面積
2 hm2的杉木林,為1986年孟村7戶林農貸款種植,由于2008年遭受雨雪冰凍災害,樹木受損,必須采伐,否則林農將遭受損失。為了保持該地生態穩定,景觀完整,金秀縣財政撥出專款13.5萬元,以保護區管理局的名義從林木所有者手中將此杉木林全部購買,成為保護區的永久林分。這也是目前保護區內集體林木管理中最為成功的一個案例。
4.3 給予村民項目扶持
多渠道給予村民項目扶持,提高林農收入水平、解決生計問題。縣人民政府和保護區管理局對于周邊村民應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通過扶持種養項目、發展替代能源、資助公共設施建設等手段提高林農收入水平,解決生計問題[1]。
4.4 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
對群眾種植的人工林被劃入保護區范圍內,采取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的措施,把生態補償金直接補助給村民,讓村民自愿保護好林木,放棄采伐林木的想法。
4.5 對于經濟林采取靈活的管理方式
對于經濟林,如在試驗區內允許所有者繼續經營,但必須遵守保護區的規定,如在緩沖區或核心區內,建議通過評估后采用等價交換的方法從林木所有者手中購買,作為保護區永久林分。
4.6 加強與科研單位合作,合理保護林木資源
自然保護區要充分利用保護區的資源開展生產科研工作,可和國內外各大院校和科研單位開展廣泛合作,進行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和珍稀野生動植物人工繁育,為保護和繁殖野生動植物資源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2]。
4.7 開展森林生態旅游,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
金秀縣自然保護區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度假避暑的理想場所,可以打造成森林生態旅游精品景區。應著力打造圣堂山景區、蓮花山景區、銀杉公園和青山瀑布景區等,讓金秀縣自然保護區產生更高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春華.珠江源自然保護區管理現狀及保護措施[J].綠色科技,2019(20):41-43.
[2] 向子軍.我國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南方農業,2019,13(23):146-147.
(責任編輯:劉昀)
收稿日期:2020-02-25
作者簡介:黃金超(1973—),男,廣西來賓人,本科,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森林保護。E-mail: hjc67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