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使用傳統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易產生農藥殘留,不僅威脅到人體健康,也會制約農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應積極采用生物防治技術,在保證病蟲害防治效果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基于此,闡述了生物防治的內涵和要求,分析了生物防治在農業上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 生物防治;農業;病蟲害防治;農作物
中圖分類號:S47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9.084
在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的不斷倡導下,人們對于生態農業的期待不斷增加,生物防治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
1 生物防治的內涵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生物和植物抗性基因等進行病蟲害防治。隨著生態農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農藥防治方法逐漸被人們發現有許多缺點,所以用生物間或生物產物間的相互作用實現農業病蟲害的防治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與傳統農藥防治病蟲害相比,生物防治的見效時間較長,但對農業生態的危害較小,能夠持續的時間比較長,與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相契合。
2 生物防治要求
生物防治的要求比農藥防治復雜,為了保證生物防治的效果,在進行生物防治的過程中,必須做好以下2點。
2.1 提前進行布局
我國地域廣闊且種植的農作物種類眾多,所以要進行生物防治,就要根據不同農作物的性質及地域特點進行專門的生物防治布局。例如,將大豆與玉米種植在一起,不僅可以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還可以提高土地的重復種植率,從而為之后的病蟲害防治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在進行病蟲害的生物防治前,要因地制宜,對農作物的種植進行規劃,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來防治病蟲害。
2.2 掌握病蟲害的發生規律
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是具有一定規律的,不同農作物會被不同的病蟲害所傷害,所以對于不同的農作物需要掌握不同的病蟲害規律。只有詳細掌握病蟲害的實際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生物防治策略,提高生物防治效率。因此,在進行病蟲害防治前,一定要對土地、氣候等因素和農作物與病蟲害的特性都進行充分調查,然后再綜合進行研究。
3 生物防治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
筆者根據工作經驗及相關資料對以下4種生物防治病蟲害方法進行介紹。
3.1 利用植物性農藥進行防治
在我國農業的發展中,農藥的使用對病蟲害的防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傳統農藥很容易產生大量的藥物殘留,不僅對人體產生一定的損害,也會對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影響。所以使用植物性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是避免傳統農藥造成藥物殘留的必要方式。在實際的操作中,可以在植物中添加一定量的油菜素內脂來起到殺蟲的作用,這樣不會殘留對人體與環境有害的物質[1]。
3.2 利用天敵昆蟲進行防治
在生物防治中,使用天敵昆蟲也是十分常見的,并且在各地的大棚種植中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棚具有良好的密閉性,害蟲的躲藏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利用天敵昆蟲可以有效防治害蟲。但是,受地域不同與大棚農作物種類不同的影響,為了提升防治質量,需要對害蟲的種類和防治進行研究,從而選出更好的天敵昆蟲來進行生物防治。例如,赤眼蜂就是經過許多科學家篩選出來的利用率較高的一種天敵生物[2]。
3.3 利用微生物進行防治
利用生物和生物代謝來達到病蟲害防治的目的是一種非常綠色且環境友好的方法。長期使用不會對土地資源的再種植產生影響,因此在農業病蟲害的防治之中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在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可以使用細菌和真菌等制作的微生物制劑,使得害蟲不能進食,具有方便、效果好等優點。例如,蘇云桿菌進入害蟲體內后,會對害蟲的代謝系統產生影響,導致害蟲不能繼續進食農作物,而且對于植物幾乎沒有不良影響。所以在害蟲較多的地區,常常使用蘇云桿菌來進行病蟲害防治[3]。此外,蝗蟲也可以采用蝗蟲微孢子蟲來進行防治。
3.4 利用植物抗病菌基因技術進行防治
除了害蟲的影響,植物病毒在農業生產中也會對農作物產量造成很大影響。農作物一旦染上病毒,將會給農民帶來巨大的損失。以前對于病毒的防治,只能依靠化學農藥,不僅效果不好,還會殘留有害物質。20世紀90年代,隨著生物科技的不斷發展,研究人員針對植物病毒制備出了抗原基因,只要將抗原基因注入農作物體內,就能提升其抗病毒能力。隨著這種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也在不斷尋求突破,對我國產量較大的小麥和水稻進行相關研究,可以改善小麥的黃矮與水稻的矮縮,提高這兩種糧食的產量[4]。根據目前的研究發現,BT基因注入植物細胞后,可以防治害蟲。這一技術已經在棉花等農作物上得以實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 生物防治技術展望
為了不斷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在日常的農業活動中對于害蟲和病毒的防治是必不可少的,生物防治技術以其綠色環保性必將在其中占據核心地位。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重點就是保證農作物的綠色與健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與土地的復種率。我國于1951年開始使用生物防治技術,雖然都是在小范圍內進行使用,但是在防治螟蟲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大規模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農作物的生長狀況,提升農作物的產量,而這正是我國農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5 結語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非常重視農業的發展,提升我國農業生產的產量和質量一直都是黨和國家關注和推動的事業。生物防治技術不僅能夠提升我國農產品的產量,幫助我國農業產業生產出更多綠色有機食品,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化學農藥的噴灑,減少因為農業活動帶來的環境負擔,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彭艷.論生物防治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20,40(4):98-99.
[2] 程勇.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在林業資源保護與管理中的科學應用[J].現代園藝,2020(2):63-64.
[3] 盧國龍.生物防治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上的應用探析[J].南方農機,2019,50(23):73.
[4] 周樂光.探討水稻常見病蟲害有效生物防治技術[J].農家參謀,2019(2):51.
(責任編輯:趙中正)
收稿日期:2020-02-28
作者簡介:陶?。?979—),男,貴州遵義人,大專,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業種植。E-mail: 1239880985@qq.com。